APP下载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预防进展分析

2018-01-27张法越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科天津30045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0期
关键词:粘贴肝素局部

张法越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科 (天津 300450)

内容提要: PICC置管术是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重要途径,其能够改善患者穿刺效果,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但是在长时间的PICC置管过程中,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其穿刺部位皮肤会出现局部损伤情况,不但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进程,还会对患者早期恢复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重视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预防及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PICC置管相关研究经验,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预防以及护理进展做出如下分析。

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现阶段临床中应用十分频繁的一种穿刺技术,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通过应用PICC置管术,能够大大降低穿刺频率,减少穿刺损伤,有助于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且患者穿刺并发症较少,提升了高渗性药物以及刺激性化疗药物的输注效率,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效果提升。但是在长期的PICC置管留置过程中,其穿刺局部皮肤通常会因为医用粘胶剂的作用,发生相关性皮肤损伤,如常见的接触性皮炎、皮肤浸润、张力性损伤以及撕裂伤、过敏性皮炎等,减低导管使用周期,给患者带来病痛的同时,也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PICC置管应用效果,延长PICC置管使用寿命,做好PICC置管维护工作,降低患者PICC置管穿刺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重视PICC置管术后局部皮肤损伤预防工作以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1.分析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

(一)张力性损伤

张力性损伤是PICC置管术后常见的皮肤损伤类型,通常是由于不正确的粘贴以及敷贴方式,使得牵拉过紧,从而造成皮肤损伤,部分患者也会因为反复进行粘贴,导致粘贴下的皮肤出现张力改变,从而引起患者敷贴部位的皮肤发生发红、皮肤撕脱以及水泡等张力性损伤。

(二)皮肤撕裂伤

皮肤撕裂伤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接受粘贴时,选择的胶布粘性过大,或者是在揭除胶布时手法错误等,造成出现频繁更换贴膜、反复粘贴情况,引起患者敷贴部位皮肤出现刺痛感、红肿以及破损情况[1]。

(三)皮肤浸润

当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在受到消毒液反复刺激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皮肤损伤,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患者汗液以及皮肤代谢产物积聚在皮下,使得局部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起患者敷贴部位皮肤出现潮湿、红肿情况。

(四)过敏反应

通常情况下,过敏反应与患者自身的相关黏胶过敏史以及高敏体质有关,同时当患者敷贴部位的局部皮肤在受到透气性不佳、透氧性不高的贴膜作用下,会出现渗液、渗血以及汗液等情况,在长期刺激局部皮肤的时候,患者皮肤也会发生湿疹样改变。

(五)接触性皮炎

在长期留置导管的过程中以及导管自身材质的作用下,患者自身的防御机制就会做出免疫反应,从而造成患者发生局部水肿、皮肤炎症[2]。另外,在固定肝素帽或者是在连接导管、导管正压接头时,也会因为牵拉过紧的胶布、长期压迫等因素,发生皮肤炎症,出现皮肤损伤。

2.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预防以及护理措施

(一)重视PICC置管术前护理

在术前,为进一步预防PICC导管发生堵塞等情况,术前确认导管通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首先在进行输液前,采用10mL生理盐水,对PICC导管进行冲管,在确保导管通畅后在进行输液;其次,在输液完成后,继续通过连续脉冲的手段,将20mL的生理盐水注入,并在最后采用5mL肝素盐水一边对注射器活塞进行推注,一般进行分离;最后,在进行封管后,利用酒精棉签对肝素帽进行清洁。

(二)做好患者敷贴粘贴及揭除管理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会因为疾病的作用,使得其皮肤更加脆弱,在进行敷贴粘贴后,皮肤与敷贴之间的支撑十分松散,在快速且大角度进行移除敷贴的过程中,就会造成皮肤层分裂,或者发生微小血管破裂,从而导致瘀血,引起皮肤损伤。在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时刻遵循“黏贴敷贴时因采用无重力自然垂放”的基本原则,从胶布中央出发,逐步往两边进行胶布抹压,保障皮肤张贴与敷贴胶布之间无张力,也可以增加皮肤与敷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改善皮肤张力问题,减小皮肤损伤。同时在揭除敷贴时,医护工作人员可以采用108°角以及0°角,顺着患者毛发生长的方向进行敷贴揭除,减低对皮肤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另外医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贴膜反折的方式,从穿刺点去除敷贴,并同时给予局部按揉,减轻患者的揭除敷贴疼痛感,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医护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棉签,蘸取少许生理盐水进行辅助揭除[3]。

(三)固定管理

在进行肝素帽固定时,或者是进行导管连接正压接头时,医护人员可以选择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用胶布对接头进行一周固定,然后将两端的胶布贴敷于患者的皮肤上,或者是选择蝶形胶布交叉固定方法,减少患者皮肤与胶布的接触面积,用以减低患者皮肤损伤发生风险。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在肝素帽以及接头下方垫入纱布衬垫,从而缓解肝素帽以及接头对患者局部皮肤带来的长时间压迫,降低患者出现皮肤局部炎症反应发生风险。

(四)敷料选择管理

在选择敷料时候,应当选择具有透气不透水以及粘贴牢固等优势的敷料,通常情况下,选择3M透明敷料。但是在长期应用3M透明敷料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透气性并不佳,在粘贴后,会有湿热堆积在患者的皮肤表面,给患者皮肤带来刺激的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4]。而康惠尔水胶体敷料以及IV3000透明敷料相比较3M敷料,其更具有透气性优势,患者应用后其通透性更高,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水蒸气能够有效穿透薄膜,且该敷料不透细菌,有着防水、防细菌的优点,同时该类型敷料属于一种低致敏性粘合剂,一些高敏患者也可以使用,能够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

(五)消毒管理

合理有效的消毒,也能够降低患者在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发生风险。在实际进行消毒的过程中,除了要按照静脉治疗技术护理操作标准规定外,还需要采用2%葡萄糖酸氯已定对其进行消毒[5]。该消毒方案具有高效、快干以及省时等临床优势,患者皮肤消毒更加温和,且抑菌残留活性作用更加持久,能够降低对患者皮肤表面造成的消毒剂浸渍损伤[6]。另外针对消毒剂过敏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禁含酒精成分或酒精的消毒剂,用碘伏及生理盐水消毒[7]。

(六)药膏管理

当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其实施PICC置管术后发生皮肤损伤时,医护人员可以针对局部皮肤发生水泡以及红肿等湿疹样改变的患者,采用庆大霉素治疗以及地塞米松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症状,有助于患者皮肤损伤康复[8]。激素类药物能够通过抗菌素杀菌作用、抗过敏作用以及抗炎作用,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起到显著的增强抑菌功效、止痒功效以及抗感染功效作用[9]。另外,西瓜霜喷雾也能够对出现皮肤损伤的患者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将西瓜霜喷雾喷涂在患者局部皮肤损伤部位,可以对患者实现消炎止痒、抗菌以及抗过敏的效果,加之西瓜霜喷雾有着清凉的功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感,适合长期留置导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0]。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治疗,实施PICC置管术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患者PICC置管术后皮肤损伤预防的重要性,优化粘贴揭除敷贴方式,减少因张力过大造成的皮肤损伤情况,同时选择更加合理、透气性高的敷料,降低患者过敏反应发生风险,且重视消毒管理以及药膏管理,进一步改善患者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粘贴肝素局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让落叶生“根”发声——以《树叶粘贴画》一课教学为例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A ski trip to Japan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局部遮光器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