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27黄国骥段伟业于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2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0期
关键词:显微镜清除率颅脑

黄国骥 段伟业 于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 赣州 342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在本院进行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7月。通过术后患者头颅CT复查观察其血肿清除率情况以及通过术后随访调查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术后复查患者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率90%以上的患者有26例,80%~90%有8例,80%以下有2例,无再次进行手术患者。针对36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6个月,按术后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估,其中:Ⅰ级5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论: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损伤,血肿清除效果良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扩大实施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atomas)是由于创伤、高血压、血液病等因素,当脑内或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血管破裂之后,血液集聚于脑内或者脑与颅骨之间,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而形成的一种颅脑损伤中常见且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其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1,2]。其中脑内血肿经CT检查可发现在脑部损伤部位附近存在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的血肿影像,可压迫周围的脑内神经而使患者出现各种危急的临床表现,如:瞳孔大小改变、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锥体束征甚至发生去大脑强直,常会出现致残致死[3],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上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控制脑内血肿的病情,以减少患者伤残率、死亡率,是对患者和医院而言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本文选取来本院治疗脑内血肿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价值,以期为解决脑内血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治疗新思路,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6例在本院行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7月。年龄25~76岁,平均(50.4±1.8)岁。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病史的有33例,且在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达到手术指针(慕上血肿>30mL或幕下血肿>10mL或者脑疝形成或进行性GCS评分下降)。CT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出血部位的有皮层下出血11例,基底节出血18例,小脑出血3例慕上其他部位4例,患者的血肿量均12~130mL。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CT诊断明确,并有颅内压增高或局灶症状明显者;清除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血肿后颅内压仍高,脑向外膨出或脑皮质有局限性挫伤,触诊有波动者;(2)排除标准:血肿量较小,且无颅内压增高或仅轻度增高者;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存在先天性的免疫缺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严重心肺基础病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常规骨瓣开颅后,据术前CT颅脑定位选择距脑内血肿最近脑皮层进行穿刺,并确认血肿的准确位置。经脑沟间进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采用吸引器缓慢吸出血肿,直至血肿位置的各方位都可见正常脑组织为止。

1.3.2 护理方法。针对36例术后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按照脑外科基本护理的要求,包括:术后常规复查患者头颅CT以了解术后颅内状况,对患者及其家属等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宣讲以及用药指导;针对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特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因错误的病情认识或缺乏对医学技术正确的认识带来的紧张、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密切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各项生命指标如血压进行监测,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做好术后患者的随访工作。

1.4 监测指标

观察并记录行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在术后的血肿清除率和其他如血压、血糖等各项生化指标,以评价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针对术后的患者做好术后的随访记录工作,采取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预后情况分为5级[4],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V级:植物生存状态。

2.结果

2.1 患者术后的血肿清除率

术后复查患者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率90%以上的患者有26例,80%~90%有8例,80%以下有2例,无再次进行手术患者。

2.2 患者预后情况

针对36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6月,按术后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估,其中:Ⅰ级5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6例,Ⅴ级2例。

3.讨论

脑内血肿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都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极具威胁性。临床上采取治疗措施必须要分秒必争并且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伤残和死亡现象发生的概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医学中逐渐崭露头角,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颅脑CT在脑内血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医师把握手术的时机和脑内血肿的准确位置。但是,传统的经皮层造瘘入路的脑内血肿清除术在清除血肿进和颅内减压的同时,可因各种术中因素,如过度牵拉、吸引,电凝损伤对患者造成新的创伤,而影响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以及预后情况[5]。

在本次研究中,利用脑沟间这一自然间隙进入血肿腔的方式可以以较近的距离达到病灶位置,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节省了手术的时间,也降低了患者术后出血的概率。并可以减少术中皮层损伤,从而减少手术对脑细胞和神经纤维的破坏,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脑功能,进一步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针对36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6月,按术后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预后评估,其中:Ⅰ级5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6例,Ⅴ级2例。

综上所述,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损伤,血肿清除效果良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值得进一步扩大实施脑沟间入路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

猜你喜欢

显微镜清除率颅脑
《用显微镜看大象》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显微镜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显微镜下看沙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