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化管理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2018-01-26张新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5期

张新云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细节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术后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27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细节化管理)和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OS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GOS评分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护理后GO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主动性、护理技能、住院环境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细节化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 气管切开术; 细节化管理; 术后应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5.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5-0139-02

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危急,病情变化较快,术后并发症较多,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1]。根据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往往意识不清甚至处于昏迷状态,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极易导致肺部感染,甚至可能会导致患者窒息死亡[2]。为有效改善患者呼吸通气功能,往往需要采用气管切开术,为了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往往需要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3]。为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比较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加强细节化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切开术治疗,同时将血压异常患者、意识模糊患者、严重头痛患者以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等排除。现将54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3~79岁,平均(43.9±9.6)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23~79岁,平均(43.8±9.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导管情况,合理指导患者进食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细节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术后一定要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瞳孔以及意识状态变化情况[4]。术后24 h一定要安排专人守护,尤其应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有没有得到改善,及时将血性分泌物吸出,若患者术后仍然存在呼吸困难症状,一定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处理。

1.2.2 保持呼吸道畅通 指导患者平躺,抬高床头15°~30°休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吸痰,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定期留取患者痰液作为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避免感染[5]。吸痰方法:(1)套管内吸痰,若涌出大量分泌物,应先开放负压,一边进一边吸,注意吸痰管插入长度应比气管套管长度短,尽可能吸光套管内痰液;(2)套管下1~2 cm吸痰,将负压关闭,插入吸痰管一直到气管套管末端外1~2 cm,给予负压,一边吸一边退,按照旋转方式向上提,这样可尽量不损伤气管黏膜;(3)深部吸痰,将负压关闭,准确测量胸骨角上方2~3 cm直至套管外口长度,把无菌吸痰管快速插入,若碰到阻力可向后缩1~2 cm再将负压开放,一边旋转一边慢慢退出,若看見分泌物可稍稍停留,吸痰前后应予氧气吸入,每次吸痰15 s左右,负压范围设置10.5~16.2 kPa[6]。

1.2.3 气管套管护理 固定套管时以可容纳二指的标准设置松紧度,套管外口分泌物一定要及时清理。更换套管外敷料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千万不能带出套管。沿着气管弧度放置、取出气管套管,防止内套管变形而很难取放。注意一定要保持气管套管保持畅通,防止外套管腔内结痂,每天都需要进行一次高压无菌消毒,内套管每次取出时间应在30 min内[7]。

1.2.4 气管切口护理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气管切口局部是否出现缝线松脱、皮下气肿、渗血等现象。采用0.5%碘伏溶液消毒切口附近皮肤,采用适量生理盐水反复仔细清洗切口,若切口处纱布浸湿、污染,一定要及时更换,使切口随时保持清洁、干燥[8]。若发现切口皮肤出现红肿、渗液,距离切口1 cm的地方直吹45%氧气,连续20 min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感染效果。

1.2.5 防脱管 若患者躁动不安、意识不清,可把患者双手约束固定在床边,采用枕头固定患者头部。注意适当控制患者颈部松紧,若患者伴有颈部皮下气肿症状,术后24 h气肿慢慢消失后一定要及时将松紧度重新进行调整。若发现脱管,一定要采用同号或者相对小号套管插入到气管创瘘中,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9]。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5分:痊愈良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4分:中度残疾,但是具备独立生活能力。3分:严重残疾,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2分:植物生存。1分:死亡。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主动性、护理技能、住院环境等,每项评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endprint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O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GOS评分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护理后G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术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主动性、护理技能、住院环境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外科抢救呼吸道阻塞患者往往采用气管切开术,这也是临床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非常重要的一种措施[10]。围术期护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尽可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细节化管理强调全面监测整个护理过程,对于护理要求非常严格,往往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综合业务知识,也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能够独自、冷静处理各种突发紧急状况[11]。本次试验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细节管理,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后G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主动性、护理技能、住院环境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和毛丽芳等[12]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加强细节化管理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从整体把握根据治疗进度进行必要的基础护理,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避免感染,提高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细节化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月楠.综合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2,27(4):259.

[2]姚丽.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46-47.

[3]解楠.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260-262.

[4]沈雅舰,胡银燕,刘俏俊.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89-90.

[5]刘玥.ICU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115-117.

[6]田翠蘭,陈捷晗.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11-112.

[7]王龙珍,陈湘玉.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681-1682.

[8]刘碉.ICU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115-117.

[9]钟永芳.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4):598-599.

[10]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19-221.

[11]刘玲,范书央.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3(2):8-10.

[12]毛丽芳,王惠君,陈玉琴.细节化管理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156.

(收稿日期:2017-0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