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2018-01-26蔡颖莉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新生儿

蔡颖莉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接受PICC导管的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并发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作统计对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PICC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和深度推广应用。

【关键词】 PICC常见并发症; 新生儿; 临床护理干预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5.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5-010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neonatal PICC.Method:From August 2015 to January 2017,120 neonates with PICC cathet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n=60)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n=60) by the coin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mplications of care intervention,the two groups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neonatal PIC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omplications,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worthy of clinical adoption and the depth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PICC common complications; Neonatal;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3,China

对新生儿而言,静脉输液是其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尤其是早产儿,因为机体各重要系统尚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治疗期间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必须保持连续性静脉输液。以往临床使用的头皮钢针穿刺、留置针等方法,虽然操作简单方便,但很容易发生脱落,无法长期维持,反复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1]。由于新生儿浅表静脉比较细,再加上静脉内血流呈现缓慢状态,皮肤坏死、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安全可靠、护理难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静脉营养供给、药物液体输入及危重症患儿的临床抢救工作[2]。目前其已在西方发达国家新生儿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也得到了显著性发展和普及。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接受PICC导管的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评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接受PICC导管的新生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胎龄27~41周的新生儿,均行PICC置管,家属均知情同意[3]。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肺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儿;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情况[4]。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胎龄28~42周,平均(38.4±2.2)周。其中贵要静脉PICC 28例,头静脉PICC 12例,正中静脉PICC 7例,腋静脉PICC 9例,颞静脉4例。试验组男33例,女27例,胎龄27~41周,平均(39.2±2.1)周。其中贵要静脉PICC 26例,头静脉PICC 10例,正中静脉PICC 8例,腋静脉PICC 11例,颞静脉5例。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本次研究均获得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干预、强化PICC置管监测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并发症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1)导管相关感染护理要点。新生儿体质、留管时间、有无按照无菌要求操作、导管材料、静脉选择正确与否、置管技术等均是导致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且导管留置时间与感染发生率成正比,所以结束治疗后要即刻拔除导管。如果患儿已经出现了临床感染的相关特征或实验室感染依据,可尽早拔掉导管,防止导管发生细菌附着,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进行营养液输入之前,需要采用生理药水将导管彻底清洗,以免有形成分形成黏着。(2)导管移位护理要点。选择贵要静脉置管过程中,颈内静脉最易发生移位,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错误体位造成的。穿刺过程中需要将患儿头部抬高,并与穿刺侧保持侧向状态,下颌与肩膀靠近。头静脉穿刺常见现象为移位腋静脉,其会增加送管难度,需要对患儿肢体方向进行更换,将生理盐水缓慢推进并缓慢完成送管。不精确进行体外测量时,会造成导管尖端向右心房移位,进而导致心律异常、心肌损伤等情况。为有效預防导管移位,需要充分考虑到新生儿右上肢贵要静脉穿刺的特殊性,要求患儿患肢与身体保持90°角,以穿刺点为起点,顺着静脉走向直达右侧胸骨旁线及第2肋间交叉的位置,发现穿刺太深的情况时要及时进行纠正,完成置管后通过与X线片结合的方式将其退出。(3)静脉炎护理要点。早期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静脉炎十分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为穿刺静脉浅而细导致的,另外穿刺侧肢体大幅度活动、穿刺速度过快、药物强烈刺激、未按照无菌要求操作等都会导致静脉炎。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相关操作,安排具备专业穿刺技术的护理人员完成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缓慢送入导管,以免刺激血管,进行刺激性药物输注时要合理控制输注速度,每天都需要测量新生儿臂围、腿围。出现静脉炎后抬高其患肢,利用抗生素抗感染,给予热敷,采用喜辽妥对患处进行涂抹,并在红肿部位贴上人工皮。每天都要观察静脉炎改善情况,若有必要,可将输液暂停,如果经过上述护理操作后,静脉炎症状依然无明显变化,此时需要考虑将导管拔除。(4)导管断裂护理要点。导管断裂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未正确更换辅料、患肢过度活动、高压注射导管及错误固定导管等是引起断裂的关键性原因。预防措施如下,对导管进行正确固定,采用无菌胶布固定外翼,做好巡视查房及床头交接班工作,发现患儿出现严重脱皮现象时,需要对固定贴膜给予高度重视,以免其发生松动脱落的情况。进行辅料更换时必须按照正确步骤操作,先按照自下至上的顺序将无菌透明贴膜揭开,避免导管破裂现象出现,采用≥10 ml的注射器进行冲管处理。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两组新生儿是否出现静脉炎、导管断裂、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包SPSS 22.0统计处理所有有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使用率(%)进行描述,组间对比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PICC置管主要指的是穿刺外周靜脉置管的治疗方法[5],其可促使穿刺置管与心脏的大静脉血管保持最大限度地靠近状态,尽可能减少静脉输注用药对外周静脉血管造成的损伤程度,且直达大静脉血管的方式,可使血流动力稳定性得以维持,缓冲稀释药物浓度,缓解药物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静脉穿刺各类并发症出现[6-8]。根据现代医疗研究结果可知,新生儿特别是危重症新生儿实施PICC置管,可避免开展静脉输注工作时反复进行穿刺,且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对感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9]。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PICC置管会因为新生儿特殊的机体发育特点,增加PICC穿刺的各种风险,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甚至引起导管松脱或移位,而且长期PICC留置会因为机体防御能力较弱、免疫功能较低,进而导致穿刺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基于此,需要对PICC置管的新生儿进行专业、全面的护理指导[10-11]。临床护理干预不同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其是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而非疾病,对新生儿开展PICC置管前,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或对现有措施进行优化、改进等,以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的目的[12]。

此次研究发现,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新生儿PICC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采纳和深度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红五,缪爱梅,茅志娟,等.PICC两种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51-353.

[2]伍红蓉.新生儿经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92-93.

[3]崔蓓蓓.PICC 不同置管途径在新生儿中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3):3285-3286.

[4]邓桂珍,谭瑞贞.改良体位在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于不同位置的处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8):88-90.

[5]史甜,李玲,曹霞,等.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4):3189-3191.

[6]高丽娟,顾砾.新生儿病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控制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27-29.

[7]李莉,谭玮,赖胜华,等.早产儿PICC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6):5184-5185.

[8]贾正礼.新生儿留置PICC并发症的早期干预对策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5):149-150.

[9]黄梅,闫侠,王爱荣.PICC在早产低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122.

[10]王敏.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7-99.

[11]林系媛.以问题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新生儿PICC 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94-95.

[12]周燕梅.探讨新生儿PICC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干预[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8):71-73.

(收稿日期:2017-08-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抚触的临床意义
这几招教你有效预防新生儿吐奶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新生儿早期保健
新生儿窒息分为哪几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