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中的应用

2018-01-2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柔性应用型

陈 馨

课程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改革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体现自身办学特色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柔性管理理念的引进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需,作为刚性管理模式的补充,其灵活性、民主性等特点在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中发挥协调与凝聚的作用。

1 柔性管理内涵

柔性管理理念的核心即“以人为本”,它根据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通过赋予话语权、营造文化氛围、给予精神激励等非强制性措施,提升个人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达到将组织意志内化为个人自觉行为,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统一的管理目的。

柔性管理侧重情感要素、策略要素、技术要素等。对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作用。它强调管理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从集权向分权过渡,从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组织结构过渡;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重视基层的参与与反馈,实现民主管理;强调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代替重复而繁琐的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强调组织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将服务理念从上至下贯穿,形成情感归属[1]。

柔性管理通过运用非强制性手段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从而激发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因而其具有内在驱动性的特点;柔性管理强调人的“存在价值”,满足个体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而这种高层次需要在与组织目标磨合统一的过程中一旦得到满足,产生的荣誉感与归属感将持久地影响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因而柔性管理具有激励的有效性和影响的持久性的特点;此外,柔性管理因其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在面对外界要求的变化时更容易快速地进行目标和资源调整,因而柔性管理还具备迅速适应性的特点。

2 本科高校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及课程质量影响因素

根据全面质量保障理论,高校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涵盖输入-过程-输出三个环节,包括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体系编排到教学过程的执行到课程考试评价以及就业单位反馈等过程;根据系统理论,高校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是一个各环节相互影响、层层反馈的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影响高校课程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概括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事的因素。

2.1 人的因素

首先,高校教学管理者作为学校宏观层面的决策者,其教育理论水平、教育视野宽度、社会发展的感应水平对学校办学定位的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把控、高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引导与保障机制的支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院系教学管理者作为学校宏观决策的执行者与中观决策的制定者,其自身教育理念的开放程度,对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课程教学前沿理论与实践的了解以及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决定着院系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直至影响学校整体[2]。

第三,教师作为课程体系编排、教学计划制定的参与者,课程内容实施的主体,课程教学评价的参与者,其思想道德水平、身心健康水平、课程与教学理论水平、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敬业程度与创造力对教学效果的实现程度与质量目标达成程度起着加减分的关键作用。

最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其教育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即“我要学习”,人生规划的明确程度“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了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参与的选择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对课程实施效果评价的主动性,学生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在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中起到直接的警醒与纠偏作用。同时,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2.2 物的因素

首先,教材资源是课程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教材教辅的选用与编制应该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相符,应结合课程体系设置的需要,应体现前沿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应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材的选用与编制以求新、求实为原则。教辅资源形式多样,包括参考书、习题册、图书电子资源、多媒体课件、影像模型等等。

其次,相较于教材资源对课程质量水平的直接影响,教学环境则在精神层面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包括校园绿化、墙体文化以及良好的学风班风等,同时,教学条件对课程质量保障起着重要的物质支持,包括多媒体教室的配备、实验实训场所及设备的提供、体育场所及设施的建设、图书馆琴房画室等的完备等等。

第三,财力资源的作用不言而喻,无论是教学设施的完备、教材图书的建设等硬指标,还是优秀教师的引进、学科专家和相关行业专家的聘请等智力投资,无一不需要财力的支持。财力资源是保障高校课程质量水平的前提与物质基础。

2.3 事的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校输出的人才要求已趋向多元化、综合化,高校逐渐打破僵化单一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将权限逐渐下放至二级学院,注重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加强同行专家、行业人士对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指导,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高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促进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有序高效进行的前提,而管理理念的更新则是高校管理模式变革的关键。

合理优化的课程方案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非常关键的因素,而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则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其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展示、课程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3 柔性管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中的应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为基点,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这种应用型教育区别于学术型教育,它关注人的生存能力的获得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体现的是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理念的变革依托课程改革而实现,体现于课程理念的重构、课程体系的建构、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柔性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与应用型教育理念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它通过组织柔性化、决策柔性化、情感柔性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影响课程质量水平的各个要素进行协调、整合与凝聚,与强调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模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促进课程改革,更好地保障课程质量的目的[3]。

3.1 组织柔性化

高校内部课程质量保障组织主要以教务处为行政主导中心,建立校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校院两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织、院系教研室来实现课程质量保障。这种科层式组织结构强调上级对下级的指导与监控,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在把控全校专业课程建设与学校定位一致以及课程质量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指导上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但其缺陷体现在权力重心的上移与集中、信息反馈的片面与脱节。

为集中办学优势,优化办学资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应用型高校面临学科专业整合、师资调配等改革问题,构建优化的科学的课程体系,选择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前期的调研、同行的评估、过程的试点、实践基地和就业单位的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才能日臻完善。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时间周期的检验,也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牵涉到不仅是教务处单个行政部门,也需要学校其它行政部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对院系一级人事权、财权、决策权的下放。扁平式的网状组织结构打破层级式管理模式,强调权力重心的下移,强调相应的人事对接,突出院系对课程建设与质量监控的主体地位与责任意识,在遵循学校整体规划以及课改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调整与监控,同时,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教学数据信息的共享。总之,组织的柔性化以明确校院两级权责为前提,以权力下放为原则,以信息共享为手段,实现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有序、高效进行。

3.2 决策柔性化

刚性管理模式以校管理层少数人的意志为主导,通过规章制度、监督考核、奖惩规则等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约束与管理,强调行政命令的服从,这种决策方式容易忽视管理对象教师与学生对课程质量保障的主体性参与与创造性的发挥,而教师与学生恰恰是课程质量保障措施实施的主要执行者与拥护者。决策的柔性化提倡民主参与、权责申辩,注重意见征集与信息双向反馈,注重评价标准的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在课程建设前期准备过程中,多听听一线教师与毕业生对现有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编排顺序、教材选用、考核方式的意见与建议,多考察地方企业的发展现状及亟需人才的类型,多走访其它学校相同专业的建设情况,再进行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调整;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应用型课程体系特点进行“知行合一”的教材与实训教材的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做好评价意见的总结与双向反馈工作。

3.3 情感柔性化

在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中,情感的柔性主要体现于对教师与学生的“人本关怀”,将教师与学生多层次的情感需求与多样化的价值诉求放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考虑范畴,将教师与学生的身心体验放在教学条件与环境的建设与完备的考虑之中,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发挥,给予教师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发展平台与政策支持,从内在激发教师与学生对自身价值与责任的觉醒,逐渐将课程质量问题内化为自觉维护的行为。情感柔性化需要管理层提高服务意识与专业素质,将服务理念渗透至课程质量管理制度与保障措施中[4]。

3.4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组织柔性化、决策柔性化、情感柔性化起着工具性的促进作用。高校通过建设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以及网站平台,缩短问题反馈时间,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增加反馈渠道与宣传窗口,为课程质量保障机制顺利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是课程质量保障机制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帅,华健.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2):41-42.

[2] 张福增.“量化——柔性”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科技风.2017(03):81.

[3] 吴建强.高校“柔性管理”的理念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成人育.2014(07):25-27.

[4] 邹春晴,王娜.柔性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师资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与策略[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7):77-78.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柔性应用型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融合式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物联网无线通信传输层动态通道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