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

2018-01-26李桂生

教师博览 2018年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究教学模式

李桂生

(赣州中学,江西赣州 341000)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能全面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其中探究能力成为大家研究的重点,这是针对学生而言。而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需要将其与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实验

我们研究探索教学方法,通常会用实验来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根据实验的具体数据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在实验开始实施之前,注意实验对象的选择。比较科学的实验对象选择方法如下:在一个班级里,通过一轮的数学考试,选出班级里成绩相近的36名同学,分成两组,要求每一组的数学考试平均成绩相近,A组的平均分为81.6,B组的平均分为82.3,每组的人数则是18人,这样选出来的两组学生数学成绩水平就是比较接近的。

其次,就是具体的实验实施。将两组学生分开,对A组的学生展开探究式教学的授课方式,对B组的学生则采用传统教学的授课方式。这样的前提是:两个小组在教师的选择以及教学的内容、重点和时间上均保持一致。然后开始通过具体的实验来研究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

对A、B组的学生分别展开的是探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从实际的数学考试数据得出,A、B组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值相当,且均在80分以上,这说明两组的学生在对实际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还是比较理想的。教学实施时长为一个月,教学的主要内容则是初中数学中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具体操作起来则是每周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测评考核,做一次实验小结。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教学方法两组存在差异。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采用全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积极问答;在具体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上的主要概念知识,通过自主思考和查阅已学知识对当前的数学内容进行理解并且融会贯通;学生在课上根据已了解的教学内容自主命题,学生间互换命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根据大家总结的重点难点做出相应的解说,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对于B组的学生,同样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授课为主,先是在课堂上对概念性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例题分析,最后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知识概念。

最后,看实验的具体数据。一个月之后,A组的四次考评学生的平均分分别是:81.5分、88.9分、86.3分、82.4分,而B组的四次考评平均成绩分别是79.8分、80.1分、79.9分、81.5分。对学生的四次测评考核结果显示,A组的学习成绩明显较高于B组。这就引出一些列的思考和结论。

通过一个月对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除这一知识的教学,A组采用的探究式教学在考评成绩和课堂气氛方面均有优势,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使他们增强了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改变了以往一味听讲、略显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学生自主学习概念知识,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也能加强联系和回顾已学知识,在答题时能举一反三,对所学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学生也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教学出现良性循环。反之,B组在教学模式方面没有突破,延续常态,学生上课没有新意,无法达到全神贯注,使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没有突破。

通过实验的对比发现,两组采用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得出的效果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反映在数学成绩的考核结果上,相应地也可以总结出,两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也不相同。明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A组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自主学习能力都要优于B组,自然而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更加浓郁。

二、有针对性的建议

1.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索和理解,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印象深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要求标准,使学生感觉到思考的乐趣而不再是被动灌输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探究新知识中,能得到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对新、旧知识能做到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还要适时地指导、纠正,给出科学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2.利用高科技教学引导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已成常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教学软件被应用到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多媒体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数字、公式和图表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这样易于学生从观看的角度不断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真正所在,丰富、生动的教学课件使学生一反常态,全神贯注地进入教学当中,自然就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互动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对问答的思考程度,以及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理解程度,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真正本质,全面掌握知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

3.设置高效问题,锻炼学生的答疑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学生所学的基础概念知识,多设置一些高效的,且有利于学生提高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命题。学生通过答疑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获得问题的真正答案,甚至举一反三,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延伸思考,探究出更多的相关数学知识命题解答方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答疑,学生对理解数学知识产生成就感,增强进一步探究问题的信心。同时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反问能力,使学生在答疑的过程中,能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对问题进行延伸思考,提出更多有利于知识理解的疑问,通过一系列的解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

4.设置课堂学生间问题交流的有效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每个人的独立思考,大家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相互学习,一起探究、讨论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通过提出探究式的问题,学生在探究的时候有明确的思考方向,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找到相关知识并且运用起来,在完成答疑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小组内学生得到共同的进步,共同达到对问题的解疑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