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生活即教育 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2018-01-26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塑料袋素养生活

合肥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丁 萍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蕴含着陶行知先生很多年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精髓。“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价值,应在生活中实施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也应该为改造生活而实施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生活即教育”成为解决现阶段数学脱离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却不能应用数学难题的突破口。数学教学时,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创设开放性生活化课堂,让学生来到生活中探索、交流与学习,打造高质量数学课堂。

一、运用生活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具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生活是真实的学习场所,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衍生出的人文资源、物质资源、问题资源等也非常丰富,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宝贵素材和资源。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生活素材的搜集、挑选过程中,奠定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如在“圆柱体的表面积”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搜集生活素材,如水瓶、薯片盒、水桶等,这些都是学习圆柱体表面积的素材。学生将薯片盒的盒子拆开,发现表面由2个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侧面剪开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如在“平移”的学习中,借助生活场景素材,教师展示“滑滑梯上人的运动、升降梯的运动、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等”“它们的运动形式和特点是什么呢?”学生观察,将它们抽象为数学图形,再分析图形上各点、线运动前后的变化,归纳出“平移运动”的特征。运用生活实物素材、场景素材等,丰富数学教学资源。

二、融入生活情感,落实德育教育

核心素养关注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出应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里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智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生活即教育”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很多时候,教师只关注数学学科教学中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是现阶段数学教学的疏漏。因此,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感受,培养积极情感,落实德育过程。

如“统计图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有必要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塑料袋的使用”调查、统计、交流与反思学习活动。学生调查家庭每周大约用多少塑料袋,再结合全班多少学生,一年多少天,得出全班学生一年家庭生活中总共用多少塑料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计算一个塑料袋铺开面积大约为多少,将这所有的塑料袋全部铺开,会覆盖多大面积的土地呢?基于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化的数学探究,发现我们应该少用塑料袋,保护环境,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身体力行。基于数学学科教学,融入德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言行素质。

三、参与生活应用,发展核心素养

“生活即教育”认为,知识学习的最终取向是为真实的生活服务,应为改造生活而实施教育,这与素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不谋而合。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下,需多将学生带领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奥秘、解决问题。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学生才会发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感悟到数学的奇妙。鼓励生活应用,需要教师做好预设与组织,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引导其有计划地探索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如“身体上的尺”是低年级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到可以运用身体上的距离来当作尺子测量一段距离。学生测量自己张开手臂的长、一步长,动手实践,记录黑板有几个手臂长,教室到图书馆有多少步,就能知道它们的大概距离了。学习相关知识后,学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运用身体尺测量某段距离。关键是“转化思想”还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如涉及“几倍”的问题,在探寻长度、距离时,都可以转为已知事物的几倍求得。或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大树有多高”“测量某个实际物体的高度、长度”等问题。学生参与生活应用,在生活中动手探究、创意思考、合作实践,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践行“生活即教育”,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多关注“生活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落实,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挖掘生活素材与资源,有助于构建以生为本的真实、鲜活的数学课堂,提升学习质量。构建生活化模式,还需要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创设开放性的数学课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应用中探究,凸显数学学习的价值。

猜你喜欢

塑料袋素养生活
我是一个塑料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对塑料袋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