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智慧闪耀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智慧动态生成教学

2018-01-26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园小学周静云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间隔预设三角形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锦园小学 周静云

在教学改革以及新课改的冲击与洗礼下,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思想,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技术、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使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堂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而变得有生机和活力,教师已经由以往固守预设转变为关注课堂教学中智慧的生成,然而从生成的结果来看,既有有效的生成,也有无效的生成。有效的生成可以使教学绽放火花,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而无效的生成不但浪费宝贵的时间,甚至使学生形成了错误认识和理解,以至误导孩子的一生。以当前的课程改革实践为背景,结合部分教学案例的剖析,笔者认为当前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机械片面地生成,具体而言,就是他们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生成,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则忽略和弱化。有的教师只是形式上的生成,具体而言,就是盲目随意生成,课堂中出现了师生之间假对话、假活动,课堂教学表面看似很活跃,实则毫无内容,学生不能做到理智思维的参与,这种生成是无效、毫无价值的。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途径是课堂随机生成,生成的过程是面对学生意想不到的提问,首先要判断学生的问题是不是有价值,有价值则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没有价值则淡化问题。那么,课堂教学智慧是如何生成的呢?具体分析如下:

一、理解学生,精心预设构建课堂智慧

数学教学既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在现实背景中应用数学,又要主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还要重视探究应用的活动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发课堂资源并进行筛选。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并非随心所欲,需要教师预设课堂教学,即教师不但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预设,同时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设,每种情况如何处理,事先做出安排,形成具有弹性的方案,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最后还要对教学结果进行预设,如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学生获得了预设性发展。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节课时,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在教学预设环节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概括总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但对于三角形的具体概念,学生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预设时对于是否是三角形进行判断,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有效概括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精心预设构建出充满智慧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

二、敏锐捕捉,及时判断改进课堂智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师对课堂实况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做出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做到心中有数,包括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质疑、恶作剧,教师能够及时判断,辨别出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并迅速做出处理。如果学生的表现与本节教学目标相关,则迅速做出处理,及时调整为己所用;如果学生的表现与本节教学目标无关,则过滤掉,不予理睬。教师不但要观察学生,对教师自身的教学失误(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环境的突变等也应独具慧眼,辨别出其中有价值的资源,随机生成。例如《周长》中,学生提出要测量老师的腰围,执教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迅速判断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相关,然后做出处理。教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将学生测量的重点拉回到了周长这节课来,学生能够理解老师腰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数学知识,课堂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中敏锐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及时判断,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智慧。

三、适时调整,随机生成完善课堂智慧

课堂的互动生成具有“意外性”,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教师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适时调整、随机应变的措施来化解数学问题。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时,我一改平时教学的方法,尝试新的教法,比如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感受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得出在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1的结论时,教师抓住时机,随机应变,学生能够快速得出其实间隔数=棵数+1。在教学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植树问题时,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棵数=间隔数,其实也就是栽一棵树一个间隔,栽一棵树一个间隔,在发现规律中总结出棵数=间隔数。而在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学生对比得出多出一棵树,所以棵数=间隔数+1。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组织教学,不仅化解了教学的矛盾,而且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同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寻找知识的答案,体会学习的乐趣。课堂上适时调整,随机生成智慧,让课堂更加饱满。

四、总结提炼,及时反思闪耀课堂智慧

特级教师于永正:“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没有较大进步的学生,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有些学生易于求成,怕失败,又不敢面对失败,部分学生经历了多次失败就降低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知识的掌握也得不到进步。例如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一开始让学生直接观察课件展示出如何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经过一系列反思,参考多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我选择让学生多动手操作,通过割补法,一步一步地解答,动手的同时也动了脑,慢慢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自身的意志力。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而且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从而产生新的思路和措施,使得课堂更加高效。教师在反思中不断生成,与学生在课堂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数学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课堂生成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教学的鲜明特征。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必须把“预设”和“生成”辩证和谐地融为一体,在课堂问题的“生成”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师生思维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永远闪耀智慧的光芒。

猜你喜欢

间隔预设三角形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上楼梯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