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年头还有人办报纸而且让流浪汉来卖报

2018-01-25方可成

青年与社会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志流浪汉新台币

方可成

“大众没有意识到的是,如果你把东西随意送出去而不求回馈,这样就是奴役了接受的人。因为你给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回来的理由。”

12月上旬,我在台北逛了快一周,在许多不同场合都听人谈起一份新创的报纸——《周刊编集》。

这年头,纸媒已经是恐龙一般的存在,有许多人恐怕已经很久都没有摸过报纸了。为什么竟会有人愿意逆时代潮流而动,办一份报纸?

更有意思的是,这份报纸主要的零售渠道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流浪汉(台湾人称他们为“街友”)。每份报纸定价不便宜——100元新台币(约22元人民币),每卖出一份,街友可以获得50%的提成,也即50元新台币(约11元人民币)。

要解释清楚这份报纸的来龙去脉,就得先介绍另一份杂志——《大志》,以及它背后的一个神奇故事。

一场从“你瞅谁”开始的相遇

1967年,21岁的年轻人John Bird为了躲避警察,从英格兰逃到了苏格兰。在此前的人生中,他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年仅5岁就无家可归、沦落街头,后来被送到孤儿院但是早早辍学;十几岁时从孤儿院离开,给屠夫当帮手,并且经常小偷小摸、吃饭欠账,被关进监狱好几次。

逃到爱丁堡之后,他继续露宿街头,并且经常泡在一家酒吧。有一天,酒吧进来一群人,看上去并不友善。John Bird和其中一个叫Gordon Roddick的年轻人发生了小冲突:“你瞅谁呢?”(Who do you think you're looking at, mate?)

不过,剑拔弩张的气氛很快轻松下来,因为两人都发现对方很投缘:有幽默感,而且都寫诗。就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

几年后,两人失去了联系。Gordon Roddick和一个叫Anita的姑娘结了婚,他们一起创办了一家护肤品牌——这家品牌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John Bird则回到了伦敦做些小生意。1986年,他在电视上看到风光无限的老友,于是打电话去询问,就这样,在酒吧里巧遇并成为好友的两人又恢复了联系。

1991年,两人决定一起创办一份叫The Big Issue的杂志,其核心模式就是让无家可归者来卖报。虽然John Bird曾经流浪街头,但真正想出这个主意的却是Gordon Roddick——他到纽约访问时,看到有流浪汉在卖报纸,但是那份报纸本身的内容品质不佳,于是他决定模仿这一模式,但要生产一份专业的纸媒,让购买者不仅仅因为同情心而掏钱,也要认可其内容。

自然,美体小铺提供了最初的支持资金。

流浪汉最需要的不是面包,而是机会

The Big Issue最初是月刊,创刊两年后改为周刊。2001年销量最顶峰的时候,可以达到30万份的发行量。只有无家可归者才有资格以1.25英镑一本的价格进货,以2.5英镑的价格出售。

这份杂志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并不以获取利润为最高目标,而要创造社会效益。John Bird反复强调的是:他们并不是做慈善的,他本人对慈善毫无兴趣。在他看来,慈善团体做的只是给流浪汉提供救济品,端上面包和热汤,但这对于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来说无济于事,反而容易让他们成为“伸手党”。

“大众没有意识到的是,如果你把东西随意送出去而不求回馈,这样就是奴役了接受的人。因为你给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回来的理由。”John Bird说。

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为流浪汉提供了自食其力的机会。他们提供培训,并且确立了严格的规则,比如必须以规定好的音调和方式叫卖,不能为了卖出去杂志而信口雌黄。

这种模式逐渐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国、澳大利亚、肯尼亚、日本……2010年,一个叫李取中的人把The Big Issue带到了台湾,并将台湾版命名为《大志》,定价100新台币,流浪汉销售提成50%。推出之后,颇受台湾社会的欢迎。

“订阅你人生中第一份报纸”

2017年6月,李取中开始以类似的模式创办另一份纸媒,取名《周刊编集》。

这次他做的不是杂志,而是报纸。不过比起一般的报纸,《周刊编集》的设计、印刷和纸张的选择都更加考究,也因此定价更高,但是更有美感和收藏性。从内容上来看,《周刊编集》和《大志》一样都有较多文艺、生活方式类内容,不同之处在于,《周刊编集》有更多新闻性的内容——它和《纽约时报》《卫报》等外媒达成了合作协议,编译它们的文章。

看好《周刊编集》的人认为,它一方面保留了《大志》的社会企业模式,能够吸引那些关怀社会底层人的读者;另一方面又比《大志》提供了更扎实和丰富的内容,设计上也颇为赏心悦目,在这个人们对社交媒体越来越感到厌烦的年代,重新阅读一份优质的纸媒,又成为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行为。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回归纸媒的做法不过是文艺青年的一厢情愿。数字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重新办报纸也许只能算是很小规模的回潮,改变不了大趋势。

从数据上来看,《周刊编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自6月21日以来,它已经稳定每个月出刊一次,并计划在未来改为双周出刊。12月6日,《周刊编集》上线了众筹项目,很快就达到了筹款目标。截至12月16日,也就是项目上线10天后,赞助的人数已经超过1200人,而每份赞助都至少包含20期的报纸订阅,有的赞助档位订阅份数会更多。以台湾的市场规模来看,一份初创报纸拥有数千固定订阅读者,已经算是可以初步稳下阵脚。

在众筹项目的宣传视频中,最后一句话“订阅你人生中的第一份报纸”听起来颇令人感慨——的确,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订报纸”可能是人生中从未有过的体验,而这样一份新创的纸媒,希望到达这些年轻人,让他们选择报纸这种媒体形态。

在大陆,最类似的纸媒项目应该是已经持续出刊多年的杂志书《读库》。时代大潮下,这样的纸媒项目注定不可能再现曾经的纸媒辉煌,但特色的、精品的小型项目,只要能有独特的定位,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读者,依然有生存下去的可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志流浪汉新台币
有情况
流浪汉与流浪猫
日本的流浪汉与我
桥下那位流浪汉教会了我什么?
胸有大志
Influence of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 and strontium chloride on the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a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