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待“流动之花”美丽绽放

2018-01-25贝勤英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融合教育

贝勤英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让本地儿童与外来儿童相互融合、和谐相处?实践表明,融合教育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接纳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能使外来儿童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

关键词:外来儿童;园本课程;融合教育

一、外来儿童现状分析

我园地处小镇和农村的结合部,外来儿童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生活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在实践中发现外来儿童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以下特点:

1.教养不力,缺乏自信

大多数外来儿童的父母是工人、小贩,学历普遍低下、育儿观念落后,平时忙于生计和工作,疏于教养孩子,故外来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不够自信,有自卑感。

2.社交缺乏,适应环境慢

由于居住环境的狭小、简陋,加之外来父母“三班倒”,更多时候将孩子交给电视机,无暇顾及,而有些外来儿童频繁跟着父母换地方,常常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速度慢,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3.欲望不强,规则意识差

外来儿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大部分外来儿童的求知欲不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平时比较散漫,对于“规则”没有概念,遵守规则的意识较差,自制力不够强。

如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两个群体间的差异与距离,那如何让本地儿童与外来儿童相互融合、和谐相处?实践表明,融合教育能使让本地儿童和外来儿童共同获得发展,而我们的园本课程是一个很好的纽带与契机,园本课程着眼于古镇文化研究,是我们小镇特有的文化,旨在让孩子了解古镇的古建筑景观、民风民俗民游、方言饮食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外来儿童的现状,我们可以拓展园本课程的外延与内涵,可以让孩子相互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风俗人情,同时借鉴融合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在“融合”“悦纳”“和谐”“共生”中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生活与学习。

二、实施融合教育的措施

1.融合——从形到心的转变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重要的是心中的“爱”,爱孩子,不仅爱本地儿童,更爱外来儿童,对他们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帶有色眼镜,积极地与其父母交流沟通,无形中淡化“外地”这一意识,从观念意识上改观,从行为行动上转变,只有当融合走“心”了,一切皆有可能了。

为了让外来儿童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我们举办了“古镇亲子一日游”,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们逛了古街、走了禹迹桥、看了文昌阁、欣赏了慈云塔等,在古街上品尝了古镇特有的小吃:梅花饺、海棠糕等;在农具博物馆里了解了耕作的农具和农耕文化;在文昌阁广场上肆意奔跑,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外来儿童了解了古镇,开阔了视野,也建立了归属感,为融入本地生活做好了铺垫。

2.悦纳——从点到面的融合

悦纳是融合教育的起点,课堂是教师与孩子心灵碰撞、生命成长的地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外来儿童,尊重差异、正视差异,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双向融合与悦纳,我们从园本课程中挑选了合适的内容,如活动《方言趣谈》中,让外来儿童说说自己家乡简单的方言,在一片欢笑中不仅感受了语言的多样性,还学会了各地简单的方言及用方言朗诵的民谣,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外来儿童悦纳了新环境、悦纳了自己和他人,便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了。

3.和谐——从园到家的延伸

很多外来儿童父母的学历较低,很少主动与教师交流孩子在家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主动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外地家长交流孩子在园的点滴,我们还充分利用“节日”这一资源,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如“六一”节,我们邀请家长一起包饺子,当家长手把手地教孩子包饺子时、当孩子将饺子塞进父母口中时,亲子间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端午节”时,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包粽子比赛,当看到各色的线,各种形状、不同口味的粽子时,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及各地端午节的习俗,而家长之间也越来越熟识,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家园间的沟通,更是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教育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4.共生——从互动到互补的升华

共生顾名思义就是共同生存与发展,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殿堂,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地方,具有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特点,融合教育的宗旨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发展,而积极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家园互动升级为差异互补,如在区角活动中,对语言相对滞后的儿童,安排在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身边,鼓励他们带着他一起游戏,缩小与同龄人的差距;优势互补,如把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分配在自理能力较强的一组,让他们相互学习与模仿,及时补上自己的短板,形成有益发展;文化互补,外来儿童带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东北儿童的奶奶说说东北的春节习俗,邀请福建儿童的妈妈说说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等,带孩子领略各种不同的文化。事实证明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互补,更有利于全体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达到共生的目的。

实践表明,融合教育能使外地流动儿童更快地融入新环境,并能使所有儿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也诠释了融合教育的初衷,祝愿每一个流动儿童都能拥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静待“流动之花”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唐开福.学校场域中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研究:以上海市长宁区K小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王宇.学前融合教育促进普通幼儿亲社会行为获得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闻兰芳.外来幼儿与本地幼儿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2(9).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融合教育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