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言意兼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8-01-25谢海燕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理解运用核心素养

摘 要:语言理解与运用,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是急需提高的语文素养。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言意兼得”有利于提升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有效教学路径、设计语言实践等方面探索言意兼得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及语文素养。

关键词:言意兼得;核心素养;理解;运用

“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陈先云先生提出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中的首要两项素养。语言理解与运用,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是迫切需要提高的语文素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能兼顾理解与运用?如何纠正“重理解轻运用”或“重运用轻理解”的现象呢?笔者认为,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言意兼得”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言意兼得”是指既要得意,又要得言;既要理解文本承载的人文内涵,更要掌握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以实现一课一得、两得,得得相连,最终习得学习方法和语文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言意兼得呢?

一、确立“言意”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王荣生说:“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篇课文,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一个文本中,教学价值也不是唯一的,要实现学有所得,一课一得,教师就要精选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二是教学文本的选择。其中,教学目标的确立,需特别关注“得言”目标的确立,即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哪些表达方法、策略或技能。因为文本的内涵、情感是显性的、既定的,而教学价值是隐性的、可筛选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用这个例子去习得哪方面技能,需综合各方面考虑。

二、精心设计“言意兼得”的教学路径

教学目标及文本内容确定之后,就要设计可实施的教学路径,安排合理的教学环节,才能实现“言意兼得”。在得意方面,“内容人人都看得见”,浅的不用讲;“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对于深奥的含义,教师可以引导和点拨。但以“理解、感悟”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非常熟悉。而“得言”,相对来说是个新领域,如何在理解的同时,关注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使学生习得语文能力是需要探索的。因而,在设计教学路径时需多关注如何“得言”。因为文本特征不同,實现言意兼得的教学路径也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双线式:意言并行

如果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要点比较多,是散点式或推进式的,就适宜采取“言与意双线并行”的路径。如《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围绕主问题“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浓浓亲情?”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得意目标:用“体会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对海鸥的亲情;二是得言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感情的表达方法。

(二)单线式:由意到言

如果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要点比较单一,就可以采取“由意到言单线式”教学路径。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丰子恺先生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重点是“了解白鹅高傲的特点,体会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设计“语言实践”,实现一课一得

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须使课堂由“读懂”变为“练能”。

在学习了表达方法、策略之后,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牢固掌握,才能成为一种能力,最终实现一课一得。言意兼得,最终目的是得法得能。书面表达如同口头表达,必然要经历牙牙学语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时的“得言”目标,设计相应的语言迁移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表达方式、方法,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内化表达技能,及时巩固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指向专项表达的语言实践

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是很多的,如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人物描写方法:《老人与海鸥》一课,主要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感情的表达方法”,可设计补白式语言实践:

“结合句子‘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写一个‘人鸥对话的画面。想象老人会对独脚说些什么?假如海鸥会说话,又会怎么回答?注意把老人与海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具体。如果不想写独脚,也可以写其他海鸥。”

(二)指向布局谋篇的语言实践

布局谋篇,是语言表达的先驱环节,是语言表达宏观层面的技能。只有胸藏“构图”,才能写出华美篇章。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必然先提高其布局谋篇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借助教材中一些构思精巧的文本,设计语言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构思、谋篇的能力。

(三)指向思维能力的语言实践

思维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因而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小学教材中,虽然直接指向思维能力的课文并不多,但可用作思维提升训练的文本并不少,如五年级上册《晏子使楚》,可学习推理能力;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可体验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综上所述,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得意是得言的基础,“言意兼得”是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途径。要在阅读教学中践行言意兼得,就得心中有“标”,胸中有“本”,眼中有学生;要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有效教学路径和语言实践,使学生在领悟文本内涵的同时,扎实掌握语言运用的方法、策略和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林春曹.“言意兼得”: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J].语文教学通讯,2011(10):18-22.

[3]王宗海.得意更要得言吗?[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5(12):3-5.

作者简介:谢海燕(1980—),女,汉族,广东茂名,文学学士学位,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解运用核心素养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