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社区康复治疗分析

2018-01-25张荣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脏依从性

张荣生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疾病[1]。由于疾病的潜伏期较长、传染性强、疾病不控制会发展为肝纤维化严重时会诱发肝癌,使得治疗的难度加大[2]。患者需接受长期的持续性治疗,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焦虑、紧张,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现象[3]。因此,单纯采取药物治疗虽能控制病情但对于长期治疗产生的情绪以及生活上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缓解病情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采取社区康复指导的方式对社区内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现将研究内容以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研究样本选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社区中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共128例,包括男性78例,女性50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67.3±5.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患者平均年龄(66.2±5.8)岁;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8±6.1)岁。两组患者性别以及年龄的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64例患者进行基础社区健康知识教育,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性的社区康复指导进行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合理用药 肝脏作为机体主要代谢器官之一,许多治疗药物都通过肝脏代谢吸收,因此不合理的使用药物会增加代谢压力,损害肝脏功能[4]。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当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给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由于乙肝病毒的潜伏期较长,所以大多数的早期乙肝患者体内的病毒DNA<1×103copy/ml,肝脏各项生理功能未受影响,这种情况通常无需使用药物[5]。同时应当避免患者使用如利福平、呋喃类、氯霉素等肝损伤型药物。

1.2.2 心理健康引导 由于乙肝疾病具有传染性、会继发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且治疗费用高昂的特点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压力过大,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严重时会轻微的抑郁[6]。作为社区医生在治疗中应经常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困扰,并从专业角度为患者解答困惑,消除患者内心的困扰以改善其压抑的心理。在沟通过程中,也可以建立起社区医生与患者间彼此信任,医生通过成功治疗的病例激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治疗,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1.2.3 合理搭配饮食 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功能,因此在选择饮食时也应考虑到对于肝脏的影响,选择饮食尽量清淡,合理搭配营养元素,此外由于酒精具有肝损害的危害,因此要严格要求饮酒患者戒酒,减少患者外出应酬的时间,保证饮食的合理搭配,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肝脏疾病的恢复并稳定患者肝功能,加快疾病恢复[7]。

1.2.4 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通常工作较忙,部分患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会延长至午夜23点左右,睡眠质量无法保证,这会加重患者肝脏的负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患者在日常工作中需注意提高效率,以保证夜间的充足睡眠。此外对于体内转氨酶含量异常的已婚患者需要暂停性生活,含量恢复后也应控制性生活次数,防止由于身体疲劳影响肝脏功能,若夫妻一方为乙肝患者应注意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传染给另一方。

表1 两组患者HBV-DNA阳性以及HBeAg阳性转阴率比较[n(%)]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2.0数据处理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阳性以及HBeAg阳性转阴率,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HBV-DNA阳性的转阴率为92.19%,HBeAg阳性转阴率为73.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细结果如下表所示。见表1。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机体感染HBV病毒后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过程中对周围正常的肝脏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导致肝功能受到影响。而最初的肝炎若不采取合理治疗方法会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癌。因此,对于乙肝的治疗除了常规的保肝药物外还应给予合理的健康引导,稳定患者病情,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的乙肝患者对于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甚少,经常病急乱投医,不能谨遵医嘱,自己选择药物治疗,结果延缓了疾病的治疗有些甚至加重病情。部分患者生活中不注重疗养,生活习惯较差,经常熬夜酗酒,生活没有节制,疾病的治疗效果不稳定。另外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治疗带来的心理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变化,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很差,治疗效果不理想[8]。针对在社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些健康引导的方法,如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乙肝相关的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疾病知识盲区,建立彼此间信任;告知患者酒精对于肝脏的危害,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油腻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多补充维生素提升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熬夜次数保证充足睡眠,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HBV-DNA阳性的转阴率为92.19%,HBeAg阳性转阴率为73.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也证明采取系统性的社区康复指导对于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社区治疗时可以加以康复指导,对于患者疾病的好转,病情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侯春艳,杨永峰.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1):124-126.

[2]黄道,朱韧,张欣欣.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3,3(3):233-237.

[3]李宁,曹雷,张建东,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DNA载量与血清HBeAg的关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4):3170-3172.

[4]马建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J].全科护理,2015,13(2):47-49.

[5]刘芳娟,周建芳.社区干预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6,15(4):380-382.

[6]王丹华,陆珏磊.社区慢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20(6):482-484.

[7]温馨,轧春妹,王佩,等.授权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2):65-68.

[8]徐婵,应小小,徐平珍,等.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J].护理与康复,2013,12(10):989-991.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肝脏依从性
七种行为伤肝脏
肝脏里的胆管癌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加州鲈肝脏养护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