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观察

2018-01-25张旭姚国忠张洪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1期
关键词:疝的修补术腹股沟

张旭 姚国忠 张洪志

成人腹股沟疝是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往传统的疝修补术实施时缝合张力较大,术后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不利于患者及早康复[1]。近年来发展流行的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腹股沟疝患者,现将3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8.1±3.9)岁;病程3~35个月,平均(19.9±3.2)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女0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8.4±3.4)岁;病程3~34个月,平均(19.3±3.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中实施硬膜外麻醉处理,选择患者腹股沟韧带处行一道平行切口,5 cm左右,分别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以及提睾肌,找到疝囊后使其完全暴露,分离精索内后方疝囊到疝囊颈后置入网塞。在患者精索后方分别在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以及联合腱等处放置聚丙烯补片(5 cm×10 cm)进行固定,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出现异常,确认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将切口逐层缝合后包扎。术后24 h应采用沙袋加压,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2.2 治疗组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麻醉成功后平卧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2)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2.0 kPa,脐孔置10 mm观察孔,患侧腹直肌外侧缘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缘脐下水平分别置5 mm操作孔,腹腔探查,右侧未见明显异常,左侧可见疝环直径约1.5 cm,腹壁下动脉内侧,为直疝。内环口上方切口腹膜,初步分离Boeros间隙和髂窝间隙,保护好神经,游离疝囊,内环口下方分离约6.0 cm,避免损伤危险三角,分离腹膜前间隙:内侧至耻骨联合并越过中线,外侧至髂腰肌和髂前上棘,上至联合肌腱上3.0 cm,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下2.0 cm,外下方至精索腹壁化,予巴德3D13.7 cm×8.5 cm补片覆盖肌耻骨孔,生物胶予固定耻骨梳韧带,查无活动性出血,3-0可吸收线缝合关闭腹膜。(3)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 19.0,采用(±s)表示组间手术时间等数据,通过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手段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传统疝修补术术中需要广泛分离,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且需要强行缝合不同组织,因此术后疼痛感强且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并发并发症[3]。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新型生物合成材料进行修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而且材料组织相容性良好,感染不亲和性良好,无排异性,不仅有利于促进纤维细胞内增长,感染风险也较小[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发展,立足于无张力疝修补术推出腹腔镜疝修补术,该种手术相对而言修补优势更加突出[5]。腹腔镜手术创口较小,患者的疼痛较轻,而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手术可借助腹腔镜放大作用在肉眼直视下手术,可以更好的观察腹腔情况,不仅可修补疝也可探查到其他病症[6]。同时,腹腔镜疝修补术完全在腹膜外开展,这样可防止腹部脏器暴露于空气中,降低感染风险,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7]。其次,该种手术切口较小,愈合后不会留下明显瘢痕,而且不用延长切口也可发现隐匿疝,避免出现腹膜粘连现象,降低术后复发率。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和张朋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笔者认为,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可能会进一步缩短。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缩短和该种手术方式创伤小等优点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无张力修补术,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治疗组 44.9±9.4 10.2±3.0 1.0±0.4 3.4±8.9对照组 42.1±9.6 22.9±6.1 2.4±0.8 7.1±1.1 t值 1.562 10.921 9.212 11.029 P值 >0.05 <0.05 <0.05 <0.05

[1]辜树勇,沈映玲,郑宗珩,等.TEP 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6):481.

[2]李龙,李梦娇,张阿龙,等.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52.

[3]赵海生,张晓华,黄明华,等.三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 [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32.

[4]徐红星,顾玉青,吴浩荣,等.经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和开放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研究[J].交通医学,2016,30(1):70.

[5]沈根海,吴国良,王 刚,等.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367 例 [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0):1677.

[6]周舟.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J].医学信息,2015,28(4):39.

[7]江雪峰.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 [J].吉林医学,2014,14(23):5185.

[8]张朋,牛兆健,曲彬,等.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4,27(19):4203-4204.

猜你喜欢

疝的修补术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胃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