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者,勇敢做自己

2018-01-25路德奎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帕尔默师者教与学

路德奎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讲了孟施舍和北宫黝两位擅长养勇的高人,此二人面对百姓或面对君主、面对强敌,都毫不畏惧,可谓勇往直前。然而,孟子认为最值得推崇的“大勇”之人却是孔子——其为人也,“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说,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才是真正“大勇”的道理。

然而,为师者,需要怎样的勇气才能在课堂上为人师表呢?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跟随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他不畏权威,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恩师的错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响彻云霄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作为一名学生,拥有这样追求真理的勇气,为师者安能不自勉自强?

十年前,当我初次登上讲台,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脑海中空空如也,充满畏惧。我不敢奢望自己能像古圣先贤一样,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为学生答疑解惑。于是,我大量收集名师的经典课例,如饥似渴地吮吸大师的营养,从教学案例到教学视频,一丝一毫都不肯放过,期望在模仿中成为钱梦龙、魏书生、程红兵。经过反复打磨和练习,我的课堂似乎成为一些名师教学视频的重现,他们通过我的口来传递与转述,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开始变得从容而顺畅,逐渐有了底气和自信。

然而,正当我沾沾自喜地沉浸在这种“幸福”中时,我却发现,课堂上依靠名师来“成就”的我,在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中产生了一些障碍。当我在津津有味地分析经典的魅力时,有的学生开始走神,而且越走越远;当我用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来教育学生时,他们留下的只有呆呆的眼神,视而不见……

无论是学生的突发状况,还是预设之外的情境,都让我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我似乎陷入了现实的泥淖,难道先前我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精心准备的教案都是毫无意义的?名师、经典为何在现实面前、在具体问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呢?

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教学勇气》,我才意识到,我的强大与自信只是在欺骗自己。我是一只“纸老虎”,我借助名师的案例架起了自己的课堂,却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自然也无从立足。

作者帕克·帕尔默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笔者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为师者首要的问题不是对知识的烂熟于胸,而是“认识你自己”,如果课堂上的你和生活中的你是割裂的,那么你定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你的勇气和自信只是自欺欺人。

这并非是帕克·帕尔默的原创,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经常这样说,“认识你自己”。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曾经思考反省过吗?帕尔默教授认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无论在教学中遇到怎样尴尬的境地,我们都要有保持自身完整的勇气,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教学事件中让自己不愉快或尴尬的事。只有这样,你才能处变不惊,逐渐成熟为真正的自己。

就这样,我开始尝试做一些改变。不再对名师们的案例俯首帖耳亦步亦趋,开始思考自己的风格和特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不再迎合学生,而是静静地观察,针对学生的需要,从内心深处去思考如何帮助他们。结合自身特长,在讲台上与讲台下的我终于不再割裂,这样的我才是自信而受人欢迎的。我不断地尝试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某个知识领域,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正如一位从事医学研究的科学家所言:“如果你要真正地了解肿瘤,你必须成为肿瘤。”当我成了真正的自己,我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学生,透彻地理解他们,从而走进他们心里。

遥想孔子当年,针对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生与弟子之间的对话与交锋清晰地回荡在脑海中,或莞尔而笑,或凛然正色,无不是先生内心的真实反应。先生的教学中明确地透露着一个“真”字,而我却迷失在如何做教师的旷野上。先生早已给了明确的答案,为师的勇气从来不在于教师本身,而是如何成为一个勇敢的真正的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立己达便是忠,立人达人便是恕,忠恕的本体是仁,行仁的方法是诚。教与学的宗旨是仁——真善美的极致,教与学的方法则是诚——良知良能的自觉与发挥;己立己达便是学,立人达人便是教。教与学是一件事的两方面,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至于后来的“教学相长”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教师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为人师表的道理也许在这里说得最透彻了。

帕尔默教授说:“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慢慢地,我才真正明白,教育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圣职业,它只是教育者自我成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地发生。教育的勇气并不在我们在讲台上如何高谈阔论,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间,润物无声,方是教育的真谛。

勇敢做自我,真情做教师。□◢

猜你喜欢

帕尔默师者教与学
楷书的教与学
师者,值得人间敬爱
教与学
我只说给月光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陈俊玲 师者应有“常流水”
师者风范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画中有话
澳“狂言大亨”竟要求总理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