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服:论述文的核心
——论述文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2018-01-25朱林鹏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8期

朱林鹏

(浙江省回浦中学,浙江临海 317000)

【课堂实录】

一、激发诱导,各谈感触

师:同学们好,课前我和个别同学聊天,从同学们的言辞间感觉到刚刚经历完大考的各位稍显疲惫。所以今天我们不谈考试,放松些,把目光投向我们身边的校园生活。

[教师用PPT呈现。]

据统计,最让学生反感的学校行为排名前三名为“排列名次”“发型检查”“放学留堂”这三种行为,我想问问大家,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种?

生1:放学留堂。因为自己有多次被留堂的切身经历,非常难受。(生齐笑)

生2:也是留堂。感觉老师不太尊重个人意愿,过于强硬,让人不舒服。

生3:我最有感触的也是留堂。排列名次,我还挺喜欢的;发型检查,我的头发很短,不存在这个问题。相对而言,我比较讨厌留堂。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对“放学留堂”这种行为比较反感。那我们今天就针对这件事来谈一谈。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向谁反映会比较有效?

生:(齐声)校长。

师:对,校长毕竟是学校里最有权威的人,向他反映肯定有效。那关键是要怎么说服校长,让他提醒老师不应有留堂举措?

生4:需要有自己的理由。

师:是的,理由至关重要。如果你只是单纯地吐槽、抱怨,校长恐怕会无动于衷,甚至还会请你出门。

二、同桌互驳,体验分析

师:那如果现在我们班派你做代表去与校长对话,你认为最好的理由是什么?哪一点理由校长能听进去?请大家在同桌之间先分角色讨论、预演两分钟,注意是理由的交锋碰撞。

[同桌两人分别担任学生和校长角色,互驳两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邀请几组同学上台来尝试辩驳一番。老师负责帮大家做好记录工作。

[第一组同学上台。]

生5:校长您好,我是某班的学生,近日以来,我们老师频繁放学后留堂,我认为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没有足够尊重学生的意愿,增加了我们的反感情绪,这不利于我们的长远发展。

生6:同学,你的想法我能理解,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留堂更多地是为了学生考虑,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希望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留堂并不全是坏处,更多的是好处,希望你能理解。

[教师板书关键词:反感情绪、限制自由、为生考虑、适当震慑。]

师:这一组同学的发言给我们提供了四个不同方面的理由,我们先把它们罗列在此。但似乎双方互驳的意味并不是很浓,缺乏来回交锋的感觉。我们再请一桌同学,看他们能不能做得更好。

[第二组同学上台。]

生7:校长您好,老师频繁的留堂行为,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我希望老师能换位思考,想想我们都不希望吃到冰冷的午餐。(生笑)

生8:或许你也该考虑到老师留堂,意味着老师本人也没有热饭吃。最后,还是希望你能在学习上多用点心,并且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

生7:我们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但是这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只是老师自以为的“为了我好”。我想,更重要的应当是培养我们的自制能力,让我们自己去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而非单纯地施加压力,甚至威胁。

生8:我认为同学你说的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回头我会找相关老师谈谈的。(生笑)

[教师板书关键词:增大压力、培养自制、调整状态、换位思考。]

师:请大家看看黑板上同学们想到的这么多条理由,老师在记的时候有意地将它们分了类。我们会发现,能说服校长的理由其实分成两种:一种是否定对方,也就是你错了;一种是肯定自己,也就是我是对的。那么大家看看,我们要将这些理由组合在一起的话,有几种组合方式?请同学们来说说。

生9:第一种,你错了,我是对的,我说给你听。

师:这一种组合方式,你感觉说服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生9:直接、直爽,甚至有些强势。

师:对,这是直爽地要求,一针见血。有没有第二种?

[教师板书:你错了,我是对的;直爽地要求。]

生10:你是对的,但我的更对,我说给你听。

师:这种组合方式,感觉如何?

生10:比较温和。听的人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师:这是温柔地商议,让人如沐春风。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呢?

[教师板书:你是对的,我的更对;温和地商议。]

生11:我想,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不谈你的对错,只说我的对。

师:不错,其实这也算一种。这种姿态是怎么样的?

生11:也是比较温和的,但是比较文雅。

师:好,那我们可以称之为“文雅地论述”。它只是摆出双方观点,不直接给出观点,可以让人自行判断。

[教师板书:不谈你的对错,我是对的;文雅地论述。]

三、书面陈述,评审表决

师:这三种组合方式,其实只要你喜欢,选择哪一种都可以说服对方,关键是理由要充分。接下来请你选择三条理由进行组合,写成一段文字。我们就用组合而成的这段文字来尝试说服校长!

[教师板书:三种说服方式。]

[学生对语言进行书面组织,用时七分钟左右。]

师: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可以先在组内交流一番,推选出组内最有说服力的一篇,再到班级里展示。给大家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同时我们请第一组的七位同学担任校长评审团成员,听同学代表陈述,并举手表决是否通过该同学的提议。

生12:校长好,老师在放学后把我们留堂,我认为这并不合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同学被留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效果反不如从前,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只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情绪,进一步增大同学的学习压力,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这一门课。同时这也是限制学生自由的表现,我们还是希望老师更加尊重我们的个人意愿。

师:我们先看一下评审团成员的意见,看这位同学的陈述能否说服我们的评审团。请举手表决。

[七位评审中只有三位举手。]

师:看来我们的评审团成员还是很严格的,那我们来听听评审们为什么觉得该同学的发言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生13:这位同学的讲述虽然有尝试运用第一种说服方式,但还是只提到表层的东西,未能说明老师放学留堂的深层原因,比如对为什么老师明知学生会不满还要留堂,没能展开充分论证,所以我认为还不够有说服力。

师:嗯,谢谢你非常中肯的评价,也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位上台的同学,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有没有同学想要上台阐述个人想法?

生14:(礼貌地鞠躬)校长您好,近期我们班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老师对一些默写未过关的同学频繁地实行留堂措施,引发了诸多不满。我想向您反映下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希望您能给予我们帮助。我们认可老师的举措出发点是好的,也体现了这位老师非常负责。但就像孔老夫子所说,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举措。每个人的学习效率不同,背诵能力有强有弱。一味地以留堂来作为惩罚,势必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且,在饿着肚子的时候还要痛苦地背书,效果也不一定好。如果老师能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考虑,给予我们一定的弹性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我想,这不管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还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希望您能慎重考虑我们的意见,谢谢!(鞠躬)

师:请评审团成员举手表决。

[七位评审中有六位举手。]

师:看来这位同学的表现赢得了大多数评审的肯定,也让我们听听评审们的想法。

生15:她的整体发言很有礼貌,而且富有逻辑,运用了第二种说服人的方式。从现象到对方观点的呈现,再到我方观点的阐述,最后还向我们讲述了未来的美好愿景,让人信服。

四、迁移联系,总结提升

师: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发言以及评审团成员的点评。今天我们呈现了三种说服人的方式,那它和我们平常的论述文写作有何关系呢?

生16:在论述文写作中,我们不妨也假想像校长这样的辩驳对象,然后尝试说服他。

师:是的,这样的辩驳对象在论述文写作中就叫作“论敌”。所谓论敌,就是争论的对手,特指那些持反对、怀疑态度的人。更关键的是,我们要形成一种“论敌意识”。论敌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读者意识。如果在说理过程中牢固树立论敌意识,就会更多考虑让论敌接受的说理策略,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观点冲撞,才会更让人信服。

与上述三种说服人的方式相对应的论述方式分别是:

[教师用PPT呈现。]

①呈现论敌观点,加以反驳;表明自身立场,展开论证。

②呈现论敌观点,不予置评;表明自身立场,展开论证。

③呈现论敌观点,合理肯定;表明自身立场,更进一步论证。

师:用有力的理由去说服对方,用充分的理由去说服对方,让我们在写作中不断去追问论敌的想法,运用不同的说服方式加以论证。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道格拉斯说:“如果我能说服别人,那么我就能转动宇宙!”我们不一定要转动宇宙,但是可以用这一能力去转动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话题和讨论,写一篇文章,注意怎样才能说服人,在说服人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用语有分寸。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是笔者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创意写作课堂的魅力。不同于传统的技法指导课堂,创意写作课堂虽然也不排斥技法,但却希望能跳出技法本身,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教师和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加自在地思考、更为畅快地交流,从而让写作这件事更为自然地发生。细致回顾本节课的整体教学过程,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情境营造,让写作离生活更近些

本节课的起点,是让学生关注校园生活本身,能够对校园里正在发生的一些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为学生,他们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内,却对周遭发生的事鲜有深思。过往的作文教学,我们常常会选择以一些时事案例来切入课堂,但对学生而言,很多时事还是离得太远,经常出现“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况。事实上,学生最有感触的还是自己正在经历的校园生活。

我们要让写作离每个人的生活更近些。学生并不是没有思考生活的能力,而是我们没有给予他们足够广阔的思考空间。这一点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事实上,学生很愿意发表个人的看法,只要我们能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课上,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从中能看得出他们的表达欲望已经被激发出来,而这也正是写作的起点。写作不是教师出题,学生冥思苦想憋字数,而是能真正地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

二、形式自由,让学生在课堂更自在

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还要有好的表达途径。一般写作课堂的呈现形式主要还是用笔写,写好后在全班展示,师生评价,再修改,再展示。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呈现形式。但有没有氛围更自由、让学生的思维能更加自在呈现的课堂形式呢?

在本节课当中,笔者努力尝试多种呈现形式。比如“同桌互驳”环节,就有关话题分角色进行论辩,让思维的交锋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如“评审表决”环节,组成“校长评审团”来评点学生的发言。对上台展示的学生来说,评审们的表决是一种激励。对作为评审的学生来说,点评的过程就是自己在理解“到底怎样才算好的说服”的过程。在这两个环节中,笔者退居幕后,更多的是发挥串联、记录的作用。努力把课堂的聚光灯打回到学生身上,这既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也让教师更为自如地开展课堂教学。

三、深入浅出,让晦涩的理论更明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技法的学习是需要的,但我们并不希望课堂只是呈现冷冰冰的技法知识,学生生搬硬套,事倍功半。在这节课上,前三十五分钟,没有出现任何的技法知识,只是尝试归纳出能说服人的三种方式。学生初听之下,会觉得这些方式和写作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当笔者最后将它和论述文写作中的“论敌意识”相联系时,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这其中的关联,并且能很快地进行概念的转换,将说服人的三种方式转换成论述文写作中论证的三种方式。

课后学生的反馈,也印证了笔者的想法。一位学生这样说:

真正见识到了一个多样化学习的语文课堂,大开眼界。很喜欢这样的作文课,话题贴近生活,却又能跟深刻的概念相联系,最后点出来给人若有所思的感觉,真的不错。

最后,回看这节课,笔者发现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还是预设仍不够充分,面对突发情况,应对能力有限。课堂中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这种能力可以是教师本人极强的临场反应能力,见招拆招,收放自如;也可以是教师事先预料到课堂的多种可能性,进而有相应对策的预设能力。年轻教师一般更加依赖事先的预设,就这节公开课而言,在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学生,笔者还是考虑得不够周全。课堂的前半段,学生的反应和事先预想的差距较大,笔者的临场反应做得不够好,影响了教学的进一步展开,也导致这节课最后出现了“拖堂”的现象。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也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我们能在创意写作的课堂上继续探索,步履不停,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