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融入

2018-01-24谭建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应用

【摘要】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学生对体育课充满兴趣,但是却不愿意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不积极,体育学习兴趣不高,这也造成了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比较差,难以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鉴于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的改变这种局面,深入分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采用多样化的兴趣教学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知识探究中,保证学生可以掌握良好的体育知识、体育技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 兴趣教学法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200-02

前言

体育课程是初中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坚强意志、健康心理上具有良好的优势。新时期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初中体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学校也越来越看重初中体育教学效果,而从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最显著的就是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巧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会在体育上聊天、玩手机,并没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也没有深入研究体育知识,这不仅对体育教学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契合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体育知识探索,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

1.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分析

1.1生理因素

对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比较快,同时体重也快速增长,学生的身体会随着肌肉、脂肪的增加而逐渐充实、丰满,加上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得学生在生理上会显得逐渐成熟,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跑、跳等体育运动时,会显得体育能力比较差,从而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此外,对女生来说,其性器官发育进入快速阶段,但是由于其本身身体发展不完善,没有规律的月经,在生理期痛经比较严重,很多女生也会以此为借口,逃避体育运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

1.2 心理因素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心理很不稳定,同时初中生在这一时期十分爱面子,过于看重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加上学生在自尊心的影响下,经常会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剧烈波动。有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上用到的器材脏、乱,室外运动太累,不愿意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这一阶段出现早恋情况,没有心思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主动性。此外,在初中体育课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健康体育知识、方法、技能,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而当前的初中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其家庭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好,学生在体质上会出现营养过剩、肥胖等现象,导致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体育成绩不佳,使得学生打心里不愿意进行体育知识学习。

1.3 学习因素

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由于存在中考压力,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压力较大,这也就造成了部分初中生不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体育锻炼上,认为上不上体育课都可以,而学校迫于社会、家庭的压力,不得不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担心体育运动会消耗学生大量的体力,从而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造成影响,不支持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了文化课程知识学习上,忽视了体育锻炼,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

1.4 其他因素

对当前初中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项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是以田径、球类项目为主,这些项目虽然可以吸引男生的注意力,但是女生却对这些运动项目不感兴趣,导致初中女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上并不是太高。近几年随着体育课程在初中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提高,其也逐渐成为中考成绩的一部分,这就使得体育课程逐渐变成了为考试服务的工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练习考试内容,并没有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制约到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提升。

2.初中体育实施多样化兴趣教学法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环境也较之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中,为了更好的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综合发展的视角,对传统的教学环境进行改革创新。兴趣教学法是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学手段,其提倡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适宜的手段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进行体育实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多样化兴趣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學生的体育热情,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实现体育运动。

(1)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体育运动本身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将多样化兴趣教学法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彻底打破了以往枯燥的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心理,能引导学生更好的享受体育,保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改善了学生的不良心理。

(2)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体育教师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时,应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以此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新时期下,体育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多样化兴趣教学法,改善体育课堂氛围,促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有序的进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初中体育教学中多样化兴趣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3.1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体育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观念,消除学生抵触体育运动的内在心理,使得学生可以全面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生活、学习活动的全面影响,进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体育意识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极大的强壮学生体魄,鉴定学生意志,并且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放松,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际中,初中体育教师只有全面改善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想法,才可以促使体育课上升为与文化课同样的地位。此外,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积极的讲解我国优秀体育运动员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热情。

3.2合理的引入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更好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体育游戏更加科学、客观的开展,教师就需要对体育游戏有系统的认知,从而保证体育游戏设计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进行体育游戏设计,并通过适宜的语言为学生講解体育游戏规则、内容,鼓励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同时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的游戏热情进行激发,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开展体育游戏,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在体育游戏中,教师不能单纯的为学生口头讲述,还需要做好亲身示范活动,使得学生能全面掌握游戏内容,更加高效率的开展有效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短跑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下体育游戏:

游戏名称:踩线跑

游戏目的:对学生的短跑起步能力、反应能力、加速能力进行培养。

游戏说明: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学生随机分成A、B两组,将田径场中直道的两条跑道设为起跑线,在起跑线前方300m处设置为安全区。两组学生分别站在跑道外,相对站立,教师吹哨后游戏开始,距离安全区远的A组学生用脚向前探,如果碰到B组学生面前的跑道线,则B组的学生立刻转身跑向安全区,后面的A组学生则起身追赶,如果B组的学生在进入安全区之前被A组的学生抓住,看作A组的学生获胜,如果B组的学生在进入到安全区之前没有被A组学生抓住,则视为B组学生获胜。两组学生相互变化3次身份,累计获胜次数多的小组为胜组。

游戏要求:在游戏试探过程中,A组学生不可以超过3次,否则看作是A组学生失败;而B组的学生不能出现3次以上的判断失误,否则视为B组学生失败。

在短跑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仔细讲解游戏的规则,并选出一个学生,与之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深入的掌握游戏要求、游戏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游戏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短跑训练中。

3.3开展情境引导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体育运动,以此促进初中体育教学重量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时,需要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样才可以保证设置的情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参与情境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跳远”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奥运会跳远比赛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激发自身的跳远热情,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视频简单的说说跳远项目的动作要点、注意事项等,并且鼓励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相应的动作尝试,以此全面激发学生的跳远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自主的开展跳远活动,当学生尝试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并为学生讲解详细的跳远知识,从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随着初中体育课程的不断深化及课改的需求,将兴趣教学法融入到课堂上,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教师的能力与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与提升的内化过程,也一个动态过程,只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长期的教学教育积淀中,把最优化的方法和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施展出来,力求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使他们踩着兴趣的船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提高整体的身体素质。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生在生理上、心理上还不太成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都有所不足,导致其在完成相关体育动作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更加青睐于网络生活,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多样化的兴趣教学法,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宝龙.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学周刊,2015(1):176.

[2]谢发明.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实施探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0):136.

[3]史剑锋.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9):141-142.

[4]侍汉军.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5(20):141.

[5]崔清国.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5(7):73.

[6]张文增.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20):112-113.

作者简介:

谭建东(1972.3-),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应用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