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中心+一平台+四循环”,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思路探讨

2018-01-24杨甲奇杨陈慧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5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杨甲奇 杨陈慧

【摘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土木类专业应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产教融合契机,以产业服务和人才培养为建设主线,融入“互联网+建筑产业”思维,通过“一中心一平台四循环”,完成产教融合。“一中心”指的是,依托BIM实训基地与建筑工业化实训基地,建成的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该中心规划应满足产业需求,专业改造对口产业布局。“一平台”是指以“互联网+建筑”为建设模式,对应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线下实体,建设的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线上管理平台。该平台是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携手打造的开放性共享平台。通过线上互联网绿色管理,提高中心运转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四循环”是指,研发-应用-教学-社会服务四环节相互融通,驱动产业经济,多方共赢。本文旨在以四川交职院建工系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为例,为当前的土木类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 线上管理平台 产业服务和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TU-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32-02

一、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一中心融通研发-应用-教学-社会服务四环节,完成产教融合循环

“一中心”指的是依托BIM实训基地与建筑工业化实训基地,建成的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该中心下属新技术中心、企业入驻中心、社团与创新创业中心、社会服务中心4个部门

1.新技术引领产业,新技术中心服务行业,助推产业升级

新技术中心以BIM和建筑工业化大师工作室为依托,涵盖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建节能和工法研究四个方向.该中心通过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四川铁投集团等)等联合开展项目开发、科技攻关、咨询服务等横向合作。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助推产业升级。一是,三个工作室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研发和应用为核心,并基于BIM技术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及性能分析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对接产业,服务行业。二是,依托晟茂等建设公司在建大型工程项目,在项目设立“教师工作站”,与项目技术人员、工长组成工法研究小组,按“项目上发现问题——“项目+工作室”——研究问题——到项目解决问题——形成工法——项目推广应用“流程进行工法研究,为工程一线疑难杂症提供技术服务。三是,该中心依托校企合作企业(3-4家)提供项目和技术支持搭建专业教师与项目实践的桥梁,提升各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由此,该中心通过技术攻关和帮助企业解决新技术攻关和新工艺推广中的难题,以专业服务提高专业社会知名度,以科研促进专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

2.新技术落户校园,企业入驻中心培养产业人才,满足产业需求

企业入驻中心包括3个工作室,工程设计室、工程咨询室、房地产市场研究工作室,分别覆盖建工系5个专业。旨在借力BIM技术,着力于行业与市场动态,让新技术落户校园,回归教学,通过五个途径完成产学研循环。一是,以3个工作室为平台,校企互认挂牌、相互参与培训合作;二是,企业将最新应用性技术或生产性问题带进课堂,以工作室为教学主体参与完成项目教学;三是,以工作室为实训主体参与实训实习专周,由工作室按企业标准完成对学生的实训实习考核;四是,以工作室为社会服务主体,对外承接工程设计、工程咨询、房产咨询业务,按行业和企业标准对工作室进行考核。五是,以在建工作室为据点,逐年吸纳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和新的企业参与建设,拓宽业务,提高社会影响力。由此,该中心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了产业人才培养质量。

3.新技术落地产业,社团与创新创业中心提升双创能力,驱动产业经济

建工系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对应5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别建立BIM与模型制作社、BIM算量计价社、市政工作室、BIM装饰合造社、房地产咨询工作室,五个优质专业社团。社团与创新创业中心通过五方面完成专业社团建设:一是,学生按专业分别加入5个社团,全员参与,年终考核得分纳入学生素质测评分。二是,从社团组建、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业务开展、经费预算到部门与成员绩效考核由各社团自主管理。三是,社团活动的开展内容与进度计划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程同步。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时事论坛、专业讲座、学习交流、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赛事开展、公益服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项目承接。四是,提高社团活动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度、与职业工作情境的契合度,激发学生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五是,让专业社团成为专业实践的有效载体,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培养职业素养,通过任务承接、绩效考核,增强了职业认可度,全面提升雙创素质。

社团与创新创业中心主要通过三途径完成双创能力提升:一是社团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借力新技术和企业入驻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带领学生社团,实践“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升社团项目管理能力;三是依托入驻企业,以专业社团为服务单位,以师生共同服务企业为着力点,承接服务项目,提升社团服务能力。由此,该中心通过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为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驱动了产业经济。

4.四方携手,社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多种类培训,服务产业经济

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携手,社会服务中心主要拓展对外培训、学历提升、项目承接、公益服务等业务。建设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院内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与本科院校的专升本教育工作,扩大在校生专升本套读规模。三是,继续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争取对校内外开办造价师、建造师、招标师、BIM建模师等国家及行业执业资格考试培训。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开展特有工种的培训(如:BIM建模、建筑装配),尽力拓展对企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项目开展。五是,进一步开展农民工培训、送教上门等公益活动,扶贫老少边穷,扩大社会服务影响力;六是加强国际交流,探索RICS认证培训,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由此,该中心通过多形式的社会服务,助推了区域经济。

二、实践“互联网+建筑”,“ 一平台”实现产业资源共建、共用、共管、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平台”是指以“互联网+建筑”为建设模式,对应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线下实体,建设的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线上管理平台。该平台是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携手打造的开放性平台,该平台通过发布产业信息、分析产业数据、研发产业技术、解决一线疑难、提升产教师资、培养产业人才、培训产业员工、承接产业服务,对接产业需求,整合了產业资源。将线下完成的技术资源在不动产研究与应用中心管理平台上共享开放,同时在线上提供新技术咨询服务、在线问答服务,产业服务承接推广,从而更好地完成新技术引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线上管理与服务,实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完成产业资源的共建、共用、共管、共享,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如图2所示,中心平台由4个分区平台构成,由4个通道进入,4个分区一键链接,主要实现绿色管理、资源共享、产业服务、人才培养4大功能。4个分区平台:一是产业四方合作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完成产教融合,四方直通。二是产学研工作中心管理平台,对接产业,资源共享,一键服务;三是产业基地管理平台,技术转化,多效功能,绿色管理;四是产业人才培养管理平台,立体化打造,多维度培养,精细管理。

1.产业四方合作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完成产教融合,四方直通

该平台职教联盟成员应达10家以上,并应包括2家以上落后地区学院,以达到带动落后,引领示范作用。企业联盟成员应达10家以上,并应包括2家以上落后地区企业,以达到扶贫老少边穷,助推区域经济作用。建设平台应首先完善长效运行机制,保证在线平台运行良好,提高平台点击率,从而提高了平台管理和服务效率。

2.产学研工作中心管理平台,对接产业,资源共享,一键服务

线下新技术研究运用中心和工法研究推广两中心通过线上六版块完成技术资源共享开放,产业服务承接推广,从而更好地完成新技术引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3.产业基地管理平台,技术转化,多效功能,绿色管理

新技术通过产业基地管理平台完成技术转化。该平台通过线上推广实现教学、生产、培训、服务多效功能。所有教学、培训项目通过电子化管理,全过程记录,便捷高效、绿色环保,丰富了产业资源。

4.产业人才培养管理平台,立体化打造,多维度培养,精细管理

产业人才培养通过专业布局、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建设、专业社团建设、创新创业、就业管理五方面立体打造,多维度培养产业人才。通过在线管理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配套学习资料,进行任务评价,开展专业社团活动、鼓励创新创业,学习者资料全程归档管理,由此做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精细管理。

三、四循环,两载体,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

“四循环”是指,研发-应用-教学-社会服务四环节相互融通。以四川交职院建工系为例的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思路是指,依托BIM实训基地和建筑工业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一中心+一平台建设,融通了研发-应用-教学-社会服务四环节,完成产教融合循环。同时以中心与平台建设为两个载体,将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信息化建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贯穿其中。该建设思路通过四川交职院建工系的探索与应用,已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实施性。但仍存在以下相关问题:一是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未建立,合作深度不够;二是,科研转化率低,社会服务中科技含量有待提升;三是,师资队伍不能完全满足专业转型升级和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四是,部分实训设备没有跟上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配备标准有待提高。

作者简介:

杨甲奇,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主任,教授,RICS专业会员,主要从事土木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究;杨陈慧,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房地产教研室主任,副教授,RICS专业会员,主要从事土木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研究。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