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基础汉语课程改革与考评体系研究

2018-01-24孟宪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8期
关键词:考评体系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广西东盟来华留学生的基础汉语课程教学及考评体系改革问题,强调要既注重东盟留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要加强文化内涵的教学。根据东盟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习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探索多种样式的考核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汉语课程 教学改革 考评体系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广西高校东盟留学生基础汉语课程改革与考评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8-0067-02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可知,最近几年,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连年上升,中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一些教育机构每年接收的留学生人数接近40万。尤其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后,我国与东盟很多国家建立起合作关系,举行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东盟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根据最新数据,2010年,东盟留学生数量大概为5万人,到了2016年,东盟留学生人数增加到8万人以上,而且很大一部分东盟留学生选择来广西留学。越来越多的东盟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知识,增长自己的工作技能,他们的出现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使更多的东盟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语向世界传播。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针对东盟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一、东盟留学生基础汉语课程体系的改革

如今,针对东盟留学生主要采用汉语教学模式,即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同时应该学习相应的文化,可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在于不重视文化内涵,导致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

从教学来看,我们当前的对外汉语教材并不系统,实用性较差。来自东盟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相对较高,因而他们更需要得到蕴含更多信息量的语言知识,可是当前的教材在内容上却不够丰富,知识的难易度也不太适应他们的实际学习水平,东盟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基于此,对外汉语教材必须突出趣味性、实用性、交流性和时代性,内容上应该更加丰富,形式要灵活多样。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活动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全面,课堂教学活动索然无味,学生很难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他们必定难以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从教师角度来分析,教师一方面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又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如此一来,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难以提升,也无法对中国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一般利用多媒体和黑板等教具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汉语知识,由于缺少具体的语境支持,缺乏情景教学,互动性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较差,甚至在理解汉语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偏差,学生最终只能学到脱离生活实际,并且又不具备文化内涵的汉语知识。

对东盟留学生开展汉语教学时,必须注重向东盟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要求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教师在汉语课堂中要在传授汉语知识的同时,将中国文化展现给留学生,使东盟留学生了解广西,乃至全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及风俗习惯。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对汉语产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语言与文化的融合,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教师应向留学生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甚至可以带领留学生一起比较中外文化之间的区别,以便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使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向留学生介紹中国京剧、中国书法、中医等,并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文化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生动的环境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并自觉将文化与语言融为一体。这不仅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开展,而且促进了文化与知识的融合,留学生在这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语言,更容易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

东盟留学生的汉语教材要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将中国文化与汉语结合在一起,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要选择合理、科学的教材,既要包括必要的语言知识,还要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还要与东盟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适合。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希望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东盟留学生的汉语教材不仅要涵盖更多知识,还要注意向东盟留学生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加深留学生对汉语语言的认识。

教师要针对东盟留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首选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以及学习汉语的内在动机,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课堂用语要简洁,还要准确发音,一旦发现学生发音出现偏差,要及时纠正,规范留学生的语言运用行为。另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所在国家的民族文化,一方面向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对他国文化表示包容。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要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要正确认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不能脱离文化教学,单纯强调语言教学。留学生的语言教学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因此教师要根据留学生所在的层次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开展语言文化教学时要遵循留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语言知识排列起来,要求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高汉语言能力。举例来说,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开展文化教学时,要重点向留学生传授常识文化以及生活中的文化,可是当面对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时,教师要重点对其开展传统意识文化教学。

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灵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网络教学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汉语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以声音、图像、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使东盟留学生可以充分地体会到汉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视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来说,当面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时,教师可以设计商店购物的教学活动,要求留学生用汉语完成整个购物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购物还价的中国文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上街,教给留学生如何向陌生人问路,如何购票等。每当中国传统节日到来,教师还可以带领留学生一起制作中国传统食物等;当面对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辩论、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这不但能使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得到提升,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汉语思维,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多设置一些课堂交际活动,并对积极参加交流活动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培养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留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逐渐形成用汉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留学生留出自由表达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二、东盟留学生基础汉语课程考评体系的改革

东盟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学习模式,很少重视东盟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不适应,考核评价机制单一,一般采用笔试的考试方法,题型单一,考试内容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盟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寻找最恰当的教学切入点,激发东盟留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基础汉语课程考评体系改革。首先要设计恰当的基础课程目标,要以提升东盟留学生汉语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入手,使其在初步了解汉语语言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运用能力,并最终形成汉语思维能力。

设计基础汉语课程考核方案时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口试、笔试、撰写论文、学习记录等,使留学生利用汉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考核内容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题目或者选答题目,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讲边练,适当增加练习,提高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将提高留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学生设置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汉语知识解答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加入游戏、比赛等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环境。

量化考核结果。教师可以进一步量化和细化汉语基础课程考核,如期末考试占考核的60%,课堂参与以及课下作业各占35%,学生的出勤率占5%。另外,教师可以在试卷中加入20%的选答题,还可以加入20%的自由发挥题目。引导留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东盟留学生参与汉语基础课堂的形式很多,包括课堂积极发言、认真记录课堂笔记、积极参加各种交际活动等。考试题目中加入自由发挥题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引导留学生将汉语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基础汉语课堂上要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它在汉语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不断增多,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變化,增添了汉语基础课程的趣味性。在汉语基础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有助于东盟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尽管汉语基础课程考核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应该认识到一些阻碍因素和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汉语基础课程考核的改革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掌握扎实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还要积累一定的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知识。第二,汉语基础课程考核的改革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无论是教师还是东盟留学生都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高校汉语教师本来就承担着较重的教学工作,科研压力也比较大,这次改革无疑加重了他们的负担。第三,这次汉语基础课程考核改革将东盟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突出地位,而且试题的标准化程度减弱,因此我们需要对此次改革的实际效果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为了提高汉语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效果,有必要对考核评价内容、制度、方法进行改革,加大对东盟留学生的汉语基础课程考核管理力度。要确保东盟留学生的基础汉语课程考核评价的科学化,使考核评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是所有与考核评价相关人员的共同职责所在。当然,要想提高基础汉语课程考核评价效果,离不开所有教师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全体教师不断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反思,才能制定出与东盟留学生汉语学习需求相适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梁泽鸿,全克林.东盟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学习焦虑及其疏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刘钰涵.贵阳东盟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教学质量感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3]姚其友.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融入探微[J].广西教育.2017(05).

[4]虞雪.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面向东盟的汉语教学模式构建[J].新闻研究导刊.2016(06).

作者简介:

孟宪林,哈尔滨人,主任播音员,教育学硕士,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考评体系教学改革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浦东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新临床检验基础能力考评机制的建立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