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叶兰的开发利用研究概况

2018-01-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叶兰润肺表皮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0

血叶兰(Ludisiadiscolor(Ker-Gaw1.) A. Rich.)系兰科血叶兰属植物,因其根茎匍匐,茎节明显,肉质而肥厚,似莲藕状,故又名石上藕。其味甘,性微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滋阴润肺,安神健脾,清热凉血等功效,可治疗肺痨咳血,神经衰弱及食欲不振等症[1]。除血叶兰和石上藕外,其常用名称还有石蚕、异色血叶兰、真金草、公石松等,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香港、云南、广西及贵州[2]等地,东南亚各国、大洋洲及纳土纳群岛等地亦有分布[3]。血叶兰株形优美,可赏花观叶,又可全草入药,是较为珍稀的赏药两用植物[4]。本文概述了血叶兰的文献考证、生物学性状、栽培技术及药用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其潜在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文献考证

常有人将血叶兰和金线莲混淆,实则二者在叶表型特征上有明显的区别[5]。张泽宏[6]在比较研究其识别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二者分类地位的关系。沈贤娟等[7]通过民间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对血叶兰的历史渊源、名称来源、性味及功效等进行了文献考证,指出血叶兰在闽南地区被称为公石松,最早记载于慈济宫保生大帝药签[8],药用历史悠久。后经实地调查和鉴定,发现其叶色、根茎、性味、功效等皆与兰科血叶兰属植物血叶兰一致,表明公石松即是兰科血叶兰属植物血叶兰,这一结论在其他文献[1,9,10]中也得到了印证。

2 原植物研究

2.1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匍匐,呈淡红色或绿色,茎节明显,肉质肥厚,似莲藕状;节上生根,根上有纤细绒毛。无直立茎,在花期约有15 cm的直立花葶,在近基部有叶2~5片。叶互生,肉质,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具柄,柄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叶面多为黑紫色,有绢丝般的触感与光泽,具1~5条脉,呈银白色或金红色;叶背面多为紫红色。总状花序顶生,具几朵至十多朵白色小花,花期2~4月;花苞片膜质,呈卵状披针形,多为淡红色;中萼片卵状椭圆形,凹陷似船状;侧萼片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钝,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唇瓣弯曲,基部具囊;雌雄蕊合生成合蕊柱,雄蕊位于蕊柱顶部,呈黄色;子房圆柱形,敷有短绒毛,内含小型种子。

2.2 栽培技术 血叶兰是珍稀的赏药两用植物,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其培养技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和提升。

2.2.1 传统繁殖 血叶兰常有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11-13]两种栽培方法,常通过搭建荫棚等方式创造其喜阴湿的生态环境,选用剁碎的松树皮与泥炭土或剁碎的蕨根混合物作为栽培基质,再将其茎节进行扦插繁殖,但繁殖效率较低。

2.2.2 组织培养 组培育苗多以顶芽或带节的嫩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类原球茎,后分化成苗,从而实现快速繁殖。张菊野[14]首次使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将当年生血叶兰幼苗的茎段,培养在微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中,并增补0.5~5 mg/L NAA和10%椰子汁,获得了几千株新苗。饶秋容等[15-16]以其嫩茎段为外植体, 建立了血叶兰的组培快繁体系。苏建睦[17]则以血叶兰的丛生芽作为快速繁殖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增殖和生根的影响。Poobathy R.[18]和Hribova E.[19]通过研究血叶兰的微观结构,为其规模化培育提供理论基础。但由于培养材料与外界直接接触,导致接种后受污染率较高,因此诱导培养成活率较低,诱导成功的类原球茎或芽中,增殖率也较低。

2.2.3 无菌播种 通常每个兰科植物的蒴果中包含成千上万个种子,若采用无菌播种技术繁殖幼苗,则有继代少、消毒方便、速度快等优势。李宏杨[20]以血叶兰种子为外植体,采用不同的培养基类型和激素组合,进行种子萌发、原球茎增殖与分化、壮苗及生根培养,获得较完善的无菌播种育苗技术体系,并对血叶兰试管苗的中短期离体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21]。

3 药材显微鉴别研究[22-23]

3.1 叶片结构 血叶兰叶子上下表皮呈多边形,四周壁平,排列紧密;上表皮无气孔,气孔多分布在下表皮,环状;副卫细胞含有2环,每环含3~4个细胞,由内至外逐渐增大;叶面两侧生有淡褐色绒毛,由多细胞构成,外形似泡沫状。

3.2 花瓣切面结构 表皮最外层生有淡褐色非腺毛,由外形类似泡沫的多细胞构成。部分表皮呈木栓化细胞瘤状,淡黑色,有2~3列。表皮细胞中有1列,体积较小,多呈圆形,外层敷有薄角质,内侧则有厚角组织,由5~7列细胞构成。皮层细胞较大,多呈角型,细胞壁平直,排列紧密。细胞内可见大量草酸钙结晶体,并有少量淀粉颗粒,隐约可见脐点纹。维管束约15个,大小不一,呈不连续环形排列。石细胞体积较小,壁厚,有纹孔,多呈圆形,逐个分布在维管束鞘外围。韧皮部分由不规则状细胞构成,约占维管束鞘的三分之一。

3.3 根茎切面结构 切面呈椭圆形,有1列细胞,表皮为淡褐色,细胞外壁多具角质化加厚;皮层有20~26列细胞,近圆形,体积较大,部分含草酸钙结晶体;内皮层多为圆形;维管束散列于内皮层内,外韧,排成2~3圈,由外至内维管束逐渐增大,其内部木质较发达;韧皮部呈扁圆或多角形;木质部导管直径约13~51 μm,管腔多角状,壁木质化,加厚。

3.4 粉末形状(全草) 干燥粉末呈淡黑色,其叶碎片较大;上表皮侧面有明显的乳状突起,下表皮有不规则气孔。草酸钙结晶体多聚集成束,束长约32~54 μm。根毛较长,基部平直,先端为螺旋状。导管多见螺纹或梯纹,具大而短的缘纹孔导管。非腺毛由2~7个细胞组成,多碎断,基部膨大,顶部小而渐尖。花粉呈淡黄色,多成块,粒表面有网状雕纹。

4 药用研究

血叶兰全草具有滋阴润肺,安神健脾,清热凉血等功效,可治疗肺痨咳血,神经衰弱、食欲不振及运动型疲劳等症。

4.1 滋阴润肺 唐召秋[24]根据药典规定,将血叶兰、磨盘草等制成中药制剂,其中诸药相和具有润肺止咳、益气养阴等功效,对于治疗后期百日咳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金钟学[25]将血叶兰与其他药材一起制成浓缩液融入茶叶中,长期饮用则具有润肺化痰、养阴润燥及解毒散结的功效。苏鸣[26]发明了一种由血叶兰、大青草等药材制成的清咽饮料,同样具有滋阴润肺、凉血解表的功效。

4.2 安神 黄志建[27]根据失眠证的致病机理,以豇豆根、血叶兰、夏至草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药力温和,安全有效。尹海全[28]将阔齿兔唇花、血叶兰等11种药材配制成汤,治疗失眠证效果明显。青岛友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发明的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以血叶兰等为主要成分,对于神经衰弱症疗效明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9]。

4.3 抗运动型疲劳 石鹤坤等[30]采用80%乙醇溶液粗制了血叶兰浸膏,分别使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以小白鼠体内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和肝脏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血叶兰的石油醚、正丁醇部位及水层皆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活性。

5 小结

血叶兰潜在价值大,但对其研究开发尚不够深入。目前,主要集中在资源保护、野生驯化、组织培养、无菌播种等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其药用活性成分提取、药效学分析及活性化合物结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在引种栽培的同时,须加强其药理和药用价值的研究,对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为将其开发成创新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叶兰润肺表皮
寒露保暖润肺脾 补冬不如补霜降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咳嗽可以用吃梨润肺解决?
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记录种
——扁根带叶兰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帮她清空购物车的男人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想当锦鲤的她,遇到了帮她清空购物车的男人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