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2018-01-23柯琼崧

读天下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生活现象创设情境物理教学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利用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从生活学习物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生活现象;创设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要学好物理知识,就要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创设多种物理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一、 分析创设教学情境的前提

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个性明显,自尊心强。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学习瓶颈,学生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我否定,有的甚至自暴自弃,造成学习障碍。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要让问题激化,而是让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这需要教师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入手,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篇幅的讲解,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为了让摩擦力这一概念更生动,让学生乐于接受,我让大家伸出双手,相互摩擦,使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的特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认为的摩擦力,带动了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二、 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辐射式”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分别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去寻找、探索和这个中心知识点有紧密联系的多个知识点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的“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内容时,在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个知识点后,为了增强学生对杠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在工地施工中用撬杠来撬重物”这种现象来创设以下的多个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一:当利用相同的撬杠来撬起同一个重物时,如果在相同的地点但用力的方向不相同时,需要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呢?问题情境二:当利用相同的撬杠来撬起同一个重物时,人们既可以向下压撬杠,又能向上抬起撬杠,在运用这两种方式时,哪种方式会更省力呢?问题情境三:当利用撬杠来撬起同一个重物时,为什么使用的撬杠越长,撬起重物时就越省力呢?在探索这几个问题情境时,需要学生找出各种情况下的支点,画出不同情况下力的方向和力臂,要进行对比、计算哪种方式省力,通过综合分析杠杆的运用条件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利用杠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三、 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探究精神。运用生活现象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循序渐进又相互关联的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中的问题,科学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听课学习,从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科学探究:摩擦力”这节内容中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條件有关系时”,可以创设如下两个教学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一:同学们在骑自行车时会发现,车子的脚蹬子、车把上的橡胶套这两个地方都有凸起或凹陷的花纹,做成这种样式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情境二:当我们用一个车子拉东西时,装满东西的重车要比空车费力气,这能说明摩擦力与物体重力有关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掌握了影响摩擦力的条件后,可继续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三:当我们在地上推一个东西时,比较省力,假如把两个相同的东西并排一起推时就很费力,这能说明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积有关吗?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三,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摩擦力的兴趣,启发学生对摩擦力应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再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物理求知动力

情境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物理学科。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多角度思考,找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惯性”时,我手里端一个盛满水的水杯跑步前进,脚步突然停止,水杯中的水突然溢出,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在坐公交车时,车突然间刹车,我们为什么会身体前倾?在学生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水杯在突然停止运动后,里边的水会向哪边溢出?如果我突然向右急转弯,这时水会向哪边溢出?这样的设问,轻松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悬念设置,能够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可动手操作的生活现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和情境融会贯通,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要利用情境教学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使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15(04).

[2]贾天奎.初中物理学科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5(03).

作者简介:

柯琼崧,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龙胜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现象创设情境物理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