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教学过渡语的三条原则

2018-01-23郭海峰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郭海峰

【关键词】高效过渡语;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1-0070-01

过渡语在课堂上起着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在初中生物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過渡语衔接整个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生物课堂教学增益增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学中设计和运用过渡语的三条原则。

1.自然流畅,上下贯通。

课堂教学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教师应在学生认知规律之上,抓住这几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有效串联教学内容各环节,保证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自然衔接,巧妙地、不落痕迹地把学生从一个环节引领到下一个环节。

例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课是由四个部分所组成,分别是排泄、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排出过程。那如何让学生把握这几个环节的内在联系的呢?我设计的过渡语如下:“你知道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哪些废物?”“人体排泄排出的废物以尿液最多,想要知道排尿的机理必须先来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如果把肾脏比喻成形成尿液的大型加工厂,那么肾单位就是这个大型加工厂中日夜忙碌的车间。”“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了哪两个过程,使得血液变成了尿液呢?”这样就让学生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较好的串联起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的知识内容。

2.具有启发性。

教师应注意运用教学过渡语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急切探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时,我先问学生:“蚯蚓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动物?”不少学生的回答是黏黏的、丑丑的细长虫,甚至还有学生回答恶心的虫子。这时我又说:“蚯蚓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在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眼中却不是这样,他赞誉蚯蚓‘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壤已经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这样自然让学生联系到实际,蚯蚓能钻土,能改善土壤,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你能通过实验证明蚯蚓能翻土吗?”进而顺利导入实验教学。

3.渗透情感教育。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生物教学中要时刻渗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过渡语的设计也要兼顾这一点。

例如在讲解“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内容时,我说:“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脏器,包括肾脏,都是父母赠予我们的,都是健康的。我们平时要懂得保护身体,避免身体受到破坏,感谢父母给了我们这么好的赠予,最后我们以一首王丽达的《爱的感恩》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这样的结尾,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能够真正地学会保护自己,认识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