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学习需求及教学探索

2018-01-23范月红鲁丹赵琳杨克西陈姗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教学探索大学英语

范月红 鲁丹 赵琳 杨克西 陈姗

【摘要】“课程思政”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而从学生的需求来探讨怎样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是对其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需求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概念基本清楚,对此持肯定态度,且英语课程学习的主要场地是课堂和网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充分的前提和保障。在学习需求方面,内容上大学生要求多元化,学习方式上强调参与性,现阶段更注重加强语言学习的薄弱环节,智育服务于德育。针对这些特点和需求,我们提出了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做好教学资源建设,明确教师角色定位等教学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学习需求;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范月红(1979-),女,昆明医科大学外语部,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鲁丹,赵琳,杨克西,陈姗,昆明医科大学外语部。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课题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KYXY201843。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中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结合,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不只限于本专业的教学。这里说的思政教育,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涵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所有教育。而落实到外语教学,就是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和资源,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具备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真正的“育人”,实现和其他学科的“协同效应”。但英语“课程思政”应该怎样开展?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才能更乐于接受?怎样才能实现“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我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20份。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总体印象、他们在教学内容、方式以及具体实施方面的学习需求有了一定了解。

一、英语“课程思政”实施前提

1.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的概念基本清楚。调查显示,有60.61%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思政”是通过语言和相应素材的学习,建立和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30.3%的学生认为是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家大事,中央政策,提高政治觉悟;仅有2.12%的学生为是用英语上政治课;6.97%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概念。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对“思政”这一问题,关注度较高。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均有一定认识,且六成以上的学生已对“课程思政”概念有较为宏观和全面的认识。这提示我们,他们的理解与我们教学的产出具有一致性,他们期待的“思政”的最终目标,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吻合的。同时,学生对思政的认识也存在偏颇和狭隘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思政”这个概念的认识,以减轻由错误认知导致对思政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2.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持肯定态度。当问及是否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问题时,高达82.7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仅7.27%的学生认为没有意义;几乎全部学生都认为英语“课程思政”会对他们的成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认为影响很大的占25.15%;53.33%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进行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35.76%的认为是提高自身修养,而认为没有意义的仅占1.82%。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有一小部分学生对英语“课程思政”持否定或无所谓的态度,但总体来说,大学生对英语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习的需求是肯定的,先成为人,再成为专业人士的质朴思想贯穿学习过程。

3.英语课程学习的主要场地是课堂和网络。弄清楚学生最常见、最乐意接受的英语学习途径,并通过这些途径传播知识,将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问及个人倾向的英语学习途径时,88.79%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教学,60%的学生选择了网络自学、登陆英语学习网站,49.7%的学生选择了在手机上订阅学习资源,38.79%的學生选择了阅读英文报刊原著,36.67%的学生选择了收听英语节目。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英语课程学习的途径既保留传统,又兼有时代特色。当今是互联网广泛运用的时代,我们本以为大学生更倾向于网络学习,但近九成的学生仍然选择了课堂,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提示我们“与人情感交流”在学生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在具有情感交流的先天优势下,精心组织课堂内容,做好课堂的输入。

二、学习需求特点

1.内容:多元化的需求。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内容方面呈现多元化的需求,从专业知识、医学人文到中国传统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诉求。问及对课程内容设置是否满意,仅有9.0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但约有一半的同学表达了对课程内容设置基本满意,但仍需要改进。这说明我们的课程设置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还有改进的空间。当问到希望增加哪些教学内容,64.55%的学生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58.48%的学生选择了国际时政要闻,57.58%的学生选择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53.94%的学生选择了医学人文,42.73%的学生选择了伟人传记,5.7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几乎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大量学生选择,且人数差距不大。作为医学院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医学生可能对医学人文的知识的需要相对迫切的,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选择学生最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医学人文知识仅排第四。这与我们对专业相关英语课程需要程度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认为非常需要专业英语的学生仅占35.45%。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两点:一是这可能与其他学院专门开设有中文的医学人文课程有一定关系;二是学习阶段的特点决定的。大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更注重的是综合人文性的学习,高年级阶段可能对专业的诉求会增加。学生对英语内容多元化的需求提示了我们课程内容设置上仅考虑与专业相关,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也不一定受学生欢迎。

2.方式:强调参与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参与性。在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相关问题中,与参与性相关的选项,所选比例均排在前三。当问及认为最有可能影响英语思政建设的原因时,高达74.55%的学生认为是实践参与度不高,成为影响英语“课程思政”首要原因。58.79%的学生对我校英语学习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有选择、有组织的课外学习活动不足,在所有原因中排名第二。55.45%的学生会因为教师能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而喜欢这位老师及他的课程,这在在所有原因中排名第三。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前三分别是: 74.85%的学生认为是观看欧美影视片,51.82%的学生的选择围绕主题进行讨论,45.76%的学生选择小组活动。不难看出,无论课内课外,学生都希望参与其中,也就是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学习和领悟的东西,比说教要来得深刻。前面的调查中,我们看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课堂学习,希望老师能指引大方向;现在我们又可以看出,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非常渴望参与,自己去研究、思考、领悟。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身份更加凸显,传统的经验教育的作用应适当弱化。

3.目标:通过智育实现德育,更关注加强语言学习薄弱环节。我们期望通过语言的学习,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方位育人。既要传承语言教学,更要扩大语言教学的内涵。这可以看作一个近期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问题,也是英语“课程思政”落实到语言层面的具体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当下对英语“课程思政”学习的期待,最主要的还是对语言学习效果的期待。问及影响英语“课程思政”目标实现的原因,66.36%的学生认为自身英语基础薄弱。而他们认为最需要提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听力(84.24%),词汇(66.97%),写作(44.85%)。这就提示我们,我们需处理好“课程”和“思政”的关系。以英语为媒介,就不能忽视英语学习的特性。即要提高语言薄弱环节,又要实现远期德育的目标,语言素材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响英语学习效果主要原因方面,76.36%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的,这也间接证明了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很有可能他们在学习和价值观上有困惑,如果在这个时候老师帮助他建立起一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和态度,或许对促进他学习动力方面的会有很大帮助。德育与智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三、教学探索

1.围绕学生需求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效果。?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的是多元化的,僅一门《大学英语》已不能的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是各类型的语言素材综合在一起学习,相对来说对各类的学习需求细化程度不够。有的类型供大于求,有的类型又供不应求,需要独立设置。例如前面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时政要闻、医学人文等就供不应求。我们以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一个基本的要求为分界,达到要求的即可自行选择更为细化的英语课程学习。假定这个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四级考试,在两年的学习中,如果学生通过四级考试,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相应的学习;如果没有通过四级考试,就在普通大学英语班中继续学习。普通班学生在与上课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也可以到选修班级旁听,但英语成绩以普通班的考核为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得到体现,又考虑了他们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分班细化学习尊重学习规律,保障学习效果。智育服务德育,在提高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德育水平也不断加强。在实践过程中,具体怎样设置,以什么为分班标准,学生怎么展开学习需要慎重考虑,以实际情况为准,并不断检验和完善。

2.做好教学资源建设,最大化思政教育语言素材的课堂效用。通过对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教学开展得较早、取得较大影响和成果的高校的课程设计进行学习,我们看到了英语“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教材建设。“文以载道”是英语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显著特点,合理利用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语言素材之间的契合点,互补点,将最大化英语“课程思政”效用。我们认为,把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物和事件等以篇章、影像材料的形式融入读写和听说教材编写,英语课堂将成为引导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独立人格、优良品质和健康心智的重要场地。

此外,还需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当今时代,学生是互联网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也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网络学习成为仅次于课堂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在有很多网络资源,例如中国日报双语新闻、BBC、VOA新闻英语等,都是学习英语的好助手。它们包含很多英语学习的板块,比如情景模拟、测单词等。搜集网络材料,建立与思政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在英语学习及思政教育中的优越性显著:它是一种实时的、嵌入式的,交互式的学习。在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我们有推荐和甄别的责任。可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优秀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既有自由,也有一定的导向。

3.明确教师角色定位,切实做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已和传统有所偏差:“组织者”、“不说教”成为他们需求的两个关键词,与学生强调参与具有一致性。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已可独立完成文字理解层面的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学定位仍停留在主要服务于这一层面,就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课堂组织者,怎样把教学素材、教学活动以更为科学、学生更为接受的方式组织起来,这才是当下最应该探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发现和学习,才是学生最想要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角色反思:由“主讲人”转变为“组织者”、“倾听者”和“评论者”。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仍把课堂教学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例如对于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教学资源,可多与学生探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内涵;对于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时事性较强的教学资源,教师可通过结合时事政治来讲解,让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评论。这样既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可使得学生对世界有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内化优秀的文化和品质,最终把它们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并能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英语“课程思政”是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的需求,更是教育本身的终极目标。从实际情况来看,英语“课程思政”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实效性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对开展英语“课程思政”的前提以及学生的需求有所了解,并对相应的教学实施做出一定的探讨。希望我们的调查和探讨对今后英语“课程思政”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贤娇.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及其教学应用探析——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J].南方论刊,2014(9):99-102.

[2]李波.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04-105.

[3]唐黎卿.基于英语微信公众号的思政教育进课堂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2017(27):198-199.

[4]魏懿.高职公共英语课程 “思政” 建设与实施——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4):58-61.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教学探索大学英语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