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中剂量对疗效的影响

2018-01-23钱洁

中外医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剂量

钱洁

[摘要]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中剂量对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5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辅以腺苷蛋氨酸治疗,其中观察组(43例)使用2 000 mg/d的大剂量,对照组(42例)使用1 000 mg/d的小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应用大剂量的腺苷蛋氨酸可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腺苷蛋氨酸;病毒性肝炎;剂量;嗜肝病毒

[中图分类号] R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1(a)-012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ose in ademetionine in treatment of virus hepatitis. Methods 8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irus hepatiti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assisted by ademetioni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3 cases used the 2 000 mg/d large dos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used the 1 000 mg/d small dose,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3.0% vs 76.2%)(P<0.05), and 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dose ademetionine in treatment of virus hepatiti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 words] Ademetionine; Virus hepatitis; Dose; Eosinophil virus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以肝脏的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变,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传播途径复杂和发病率高的特点,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病[1],目前确定的有甲、乙、丙、丁、戊型5中肝炎病毒,可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对于部分的乙、丙、丁病毒性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演变甚至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的肝细胞癌,对国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中是以抗病毒、保肝退黄、防止并发症、合理营养及一般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腺苷蛋氨酸在人体中参与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体,是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理活性分子,其对于肝病疾病的肝内胆汁淤积治疗作用已经得到临床的认可,有临床研究报道腺苷蛋氨酸的应用剂量不同[3],其治疗效果也有所差异,该次研究将该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腺苷蛋氨酸中剂量对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方便选择85例患者为该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以患者的就诊时间为序,使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45.5±6.5)岁,包括慢性乙型肝炎20例,急性乙型肝炎8例,急性戊型肝炎10例和甲型肝炎4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27例和1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3~76岁之间,平均年龄(46.0±6.0)岁,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有20例,急性乙型肝炎和急性戊型肝炎各9例,急性甲型肝炎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毒型肝炎类型等资料经分析显示具有良好的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

患者有食欲减退、乏力、巩膜黄染、恶心情况,伴有血清ALT的反复升高,经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4]。

1.3 排除标准

①排除慢性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癌,胆管癌、胰头癌、暴发性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外其他阻塞疾病;②排除凝血酶原活动度<40%的患者及由重症倾向的患者。③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综合疗法,保持适当的休息,合理营养,进行抗病毒,输注白蛋白、血浆或使用人工肝等对症支持治疗。

观察组同时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生产批号:20131012)2 00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0.5%)250 mL静脉滴注,1次/d。endprint

对照组在对症支持基础上应用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000 mg静脉滴注治疗,1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对比3周后的治疗效果。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另外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1.6 疗效判定

治疗效果参照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为治疗结束后黄疸、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肝肿大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接近正常;有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也有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或者死亡。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使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中治疗后显效的有28例(65.1%),有效的有12例(27.9%),治疗后无效的有3例(7.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中经治疗后有20例为显效(47.6%),12例患者为有效(28.6%),无效的为8例(23.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2%,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31<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为出现腺苷蛋氨酸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病毒性肝炎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尚不清楚,甲、乙型肝炎则主要是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的轻微损害,在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后,肝脏出现坏死和炎症反应,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则有免疫系统的参与,肝细胞损伤主要是由免疫介导引起[5]。各类型的肝炎所引起的肝脏病理性改变基本相似,病毒侵犯肝脏造成肝脏细胞的坏死,间质细胞发生炎症和郑生,炎症反应引起机体的反复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机体受损,出现免疫复合物以及肝脏粘连,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肝脏的体积改变,质地变小或变硬,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下降,出现黄疸的症状,淤胆型肝炎伴以明显的肝内淤胆,毛细血管和小胆管内的形成胆栓,小胆管周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6]。

目前急性的病毒感染仅需要对症治疗,慢性病毒性感染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抗病毒治疗,但是急性发作期仅靠抗病毒治疗无法获得可靠而满意的治疗效果,临床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即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予以保肝治疗,并予以适当的休息,合理营养,避免饮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它对肝脏不利的因素。腺苷蛋氨酸是目前在临床在肝病的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注射剂,腺苷蛋氨酸是在人体中存在比较广泛的生理活性分子,具有转甲基和转硫基的作用,在参与机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通过转甲基可增强肝细胞膜的流动性,并加强细胞膜中钠汞的活性,促进胆汁的分泌和运转,促进胆汁的排泄。另外作为半胱氨酸、牛磺酸、辅酶A、谷胱甘肽等多种生理性硫基的前体,腺苷蛋氨酸可生成牛磺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内源性的解毒剂,借助硫酸的转化发挥抗氧化的作用,不仅可减少肝细胞损伤的作用,还可促进生物多胺的合成,参与体内的代谢,调控肝细胞的再生和繁殖,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并应用于各种肝脏疾病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肝硬化和妊娠期肝内导致淤积的治疗中[7],另外有相关研究治疗显示腺苷蛋氨酸对于TNF-α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通过降低血清中的TNF-α浓度,减轻肝内胆汁淤积和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在腺苷蛋氨酸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常规剂量为1 000 mg/d,随着腺苷蛋氨酸的广泛应用,有学者认为腺苷蛋氨酸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与其应用剂量有一定的关系,在张永红等学者[8]的研究中对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予以1 000 mg/d(A组)的腺苷蛋氨酸治疗和2 000 mg/d(B組)的腺苷蛋氨酸治疗,同时辅以其他的常规的护肝治疗,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但B组的清胆红素(TBil)降低百分率为(48.6±29.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6.6±34.7)、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9.3±39.3)L均高于A组的(25.4±49.8)、(46.5±34.7)、(27.6±38.2)L,且二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在该次的研究中通过随机对照的方式分别应用1 000 mg/d和2 000 mg/d的腺苷蛋氨酸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后3周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3.0%)高于对照组(76.2%),与张永红等研究具有相似性。说明应用大剂量(2 000 mg/d)的腺苷蛋氨酸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另外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应用大剂量的腺苷蛋氨酸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应用大剂量的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可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其治疗效果优于小剂量的腺苷蛋氨酸。

[参考文献]

[1] 陈岩,董艳.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应用价值及剂量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953.

[2] 严福建,曾琴,高建伟,等.异甘草酸镁结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 60(4):48-49.

[3] 魏银斌.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6):681-682.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C]//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2004:62-68.

[5] 吕勇焕,高旭峰,戴丐国.门冬氨酸钾镁与腺苷蛋氨酸对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2):2202-2204.

[6] 周良.S-腺苷蛋氨酸对原发性肝癌术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39.

[7] 史涛,闵峰,张丽,等.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郁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7):571-573.

[8] 张永红,肖新强,王文龙,等.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肝脏,2013,18(9):627-628.

(收稿日期:2017-08-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毒性肝炎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项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评估及分析
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发病率的变化过程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