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AP、PCT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2018-01-23陈康银唐宝佳焦维克郑明平陈韡富显果张端斌魏丽华周伦顺

中外医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磷酸酶降钙素粒细胞

陈康银+唐宝佳+焦维克+郑明平+陈韡+富显果+张端斌+魏丽华+周伦顺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方便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4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化学染色法检测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并与6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组NAP阳性率72.22%,积分(88.7±13.4)分;PCT阳性率82.44%,水平值(0.301±0.123)μg/mL,两者同时表达阳性率64.44%,特异性99.5%。与健康对照组(NAP阳性率30.00%,积分(61.2±11.3)分;PCT阳性率1.67%,水平值(0.034±0.013)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由于PCT受不同病原体影响较大,NAP则相对稳定,两者联合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方面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降钙素原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1(a)-002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ombined test of NAP and PCT in diagnosis of mycoplasmal pneumonia. Methods 4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1 to June 2016 convenient were selected and the PCT level of patients with mycoplasmal pneumonia was tested by th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the NAP activity was tested by the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6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NAP in the mycoplasmal pneumonia group, integral, positive rate of PCT and level value were respectively 72.22%,(88.7±13.4)points, 82.44%,(0.301±0.123)μg/mL, and the expression positive rate and specificity were respectively 64.44% and 99.5%,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 (in the control group: NAP positive rate 30.00%, integral(61.2±11.3)points, PCT positive rate 1.67%, level value(0.034±0.013)μg/mL(P<0.01). Conclusion The value of combined test of NAP and PCT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rational medication of mycoplasmal pneumonia is high due to the big effect of different pathogens on PCT and relatively steady NAP.

[Key words] Mycoplasmal pneumonia; NAP; PCT

肺炎支原體肺炎(MPP)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1-2]。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相对更高,且无性别、年龄差别。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可引发肺外多系统的并发症[3-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该研究通过对4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患者均来自该院,为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门诊以及住院确诊患者)NAP、PCT进行联合检测,旨在探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门诊与住院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450例,其中男231例,女219例,年龄 23 d~85岁,平均 33.1岁。所有病例肺炎支原体抗体均呈阳性,且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健康对照组:同期收集本院健康体检合格的健康人60名,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近期无感染性疾病,WBC、DC、CRP正常,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其中男38名,女22名,年龄2个月~64岁,平均30.6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试剂与仪器

PCT 采用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在罗氏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检测。NAP由上海太阳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染色试剂盒。

1.3 方法

PC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测试者血清PCT水平,参考范围设定<0.046 μg/mL。NAP采用外周血涂片化学染色法,油镜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其阳性率和积分。所有检测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endprint

1.4 统计方法

所检测的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肺炎支原体肺炎组NAP积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CT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设定值(P<0.01)。上述两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②肺炎支原体肺炎组NAP、PCT及NAP+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见表2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群细胞外寄生,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主要倾向于呼吸道上皮吸附和免疫学两种学说[5-6]。MP感染患者通常起病缓慢,且主要表现为发热,而肺部体征较轻微、不明显。因此易被临床误诊而导致肺内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肺外各系统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确诊需要依据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7]。但由于临床表现复杂,且试验费时,要求高,易延误诊治。

降钙素原(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T)前体物。有临床研究表明,其可做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一项生化指标[8-10]。但容易受诸多因素影响。该研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组PCT阳性率为82.44%,水平值为(0.301±0.123)μ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表明PCT升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且高于相关报道[33.3%,(0.47±0.15)μg/mL][11-12]。可能与患者就诊和检测时间有关。同时PCT所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单一指标不能完全很好地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

NAP作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标志酶之一。不同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不同疾病,能使中性粒细胞的NAP活化程度不同,从而使NAP的含量、活性存在差异,阳性率和积分值不同[13-15]。该研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组NAP阳性率72.22%,积分(88.7±13.4)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同时也高于相关报道(35.1±13.6)%,(76.5±19.2)分[16-17]。表明NAP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NAP同时也存在因细菌感染、血液病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也不能独立成为诊断指标。

该研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NAP、PCT进行联合检测,得到两者同时表达阳性率64.44%,特异性99.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NAP无性别、年龄差异,方法简单、快速,结果相对稳定,对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PCT检测时间短,敏感性高,虽然受不同病原体影响较大,但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NAP、PCT.联合检测,相互补充,可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术敏.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1):2144.

[2] 黄开明,杨波.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以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159-160.

[3] 周燕,申旭霞.快速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 9(5):94.

[4] 赵胃胃,赵华,王鑫.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9(20):3759-3763.

[5] 张晓娟,沈伊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6,37(1):111-112.

[6] 李山峰,沈雁波,王霆,等.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99例回顾性研究[J].交通医学,2016,30(2):152.

[7] 王玲玲.46例成人支原体肺炎诊治体会[J].黑龙江医学,2013,37(6):448.

[8] 薛邦禄,刘新涛.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87-188.

[9] 李靜,蔡木发,梁任,等.降钙素原在感染性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4):436.

[10] 傅春花,陈源清,谢桂萍.降钙素原在儿童感染性肺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4):4534-4535.

[11] 王亚均,吴兆海,程明.肺炎支原体IgM、IgG、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82-84.

[12] 蒋宏,甄清,吴月娥,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4):520-521.

[13] 陈自武.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与外周血碱性磷酸酶积分在细菌感染中应用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8):575.

[14] 邓敏茹,叶志华,郑婉君.CRP、NAP、WBC、DC的联合检测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07,13(7):825.

[15] 钟玉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2,25(8):24-25.

[16] 吴荣华.NAP酶积分在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意义[J].吉林医学,2014,35(3):489.

[17] 薛春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小儿肺炎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40.

(收稿日期:2017-08-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磷酸酶降钙素粒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磷酸酶基因PTEN对骨肉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