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医药防治风湿病特色外治疗法概述

2018-0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壮医医药针刺

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2.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壮医是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民族医学,壮医药理论主要包括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学说、“三道、二路”学说和“毒论”学说[1]。“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学说指出万物皆由阴阳化生,“阴阳为本”,“三气同步”认为人与天地,人体内部之间同步运行,相互协调为常道,这是壮医的天人观。“三道”即谷道、气道、水道,“二路”即龙路、火路,“三道二路”生理上以“通”为度来维系着天地人之间的同步运行,一旦其中任一环节运行不畅,都将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壮医在防治疾病上以“调气、疏通”为原则,此即“三道、二路”学说,它阐释了壮族医药理论的生理病理等。壮族医药最具特色的是“毒论”学说[2],由于壮族先民居住地瘴、痧、蛊等“毒气”较多,同时虫毒猛兽等经常出没而产生各种毒的认识和概念。壮医的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指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的毒是指一些有害有毒之物,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壮医病因病机论为毒虚致百病,独特的治疗方法为补虚调气解毒。诊法上注重“三气同步,思外揣内”[3],尤其推崇目诊,壮医认为眼睛(壮医称为“勒答”)是天、地、人三气精华所聚[4],眼睛能包含、洞察一切和反胦百病,通过目诊可诊断疾病、推测预后、确定死亡。治疗上以“补虚调气解毒”为原则,重视内治更善外治。

1 壮医药诊治风湿病

壮医将风湿病称之为“发旺”[5],源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摄生不当导致人体正气亏虚,以风毒、湿毒、寒毒、痧毒、热毒等为代表的邪毒乘虚入侵机体,痹阻于筋脉肌骨,使龙、火二路阻滞不通而发病,临床以关节疼痛、肿胀为特征,可伴见肢节酸软、重着、麻木、僵硬、甚则关节变形、功能丧失等。“发旺”相当于西医学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该类疾病迁延难愈,致残率高。在与该病抗争过程中,壮医逐渐形成了对于该病独到的治疗理论体系,壮医对于风湿病的治疗以“调气疏通龙火二路”为原则[6],根据致病邪毒的不同,分别采取祛风散寒、清热除湿、解毒通络、运行气血等法,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壮族特色的外治法,如壮医点线灸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壮医穴位点按疗法、麻黄花穗灸疗法等,运用于风湿病治疗中均能取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

2 壮医药特色外治疗法

2.1 壮医药点线灸疗法 壮医药点线灸疗法是通过局部热灸刺激经络使人体气血归于平衡,三道两路畅通,三气归于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7]。操作时,首先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将药物配伍制成药液,再选取规格不同的苎麻药线浸泡在药液体中吸收药力备用,按中医理论整体治疗原则选取肝俞、脾俞、肾俞、命门、曲池、足三里、太溪穴,按壮医 “寒手热背肿在梅,各疾施灸不离乡”的原则[8]在受累关节取梅花穴、热敏穴,根据施灸部位皮肤后厚薄的不同选取规格不一的苎麻线点燃后快速甩动熄灭至线头有圆珠碳火星,将线头对准直接点按在选取的腧穴或部位,一按火灭即可。马桂敏等[9]以血海、足三里、命门、关元穴为主穴,跟据受累关节不同取相应的配穴(疼痛部位局部取梅花穴),如肩关节取肩前、肩禺、曲池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手三里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内膝眼、犊鼻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太溪穴,趾关节取患处梅花穴,一般1穴点灸 1~3 壮 ,10次为1个疗程 ,间隔 2~3 d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 3~6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

2.2 壮药熨浴法 壮药熨浴法[10]是借助热力或热力配合药力熨烫人体的特定部位,通过温热效应、经络传导使得壮药有效成分能够经皮吸收以疏通龙路、火路、气血,调节天、地、人三气的同步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壮医常用外治法。操作时,首先在壮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处方,将处方药物粉碎,置于布袋中系紧,用水1500~2000 mL浸泡30 min,然后加热至煮沸15 min。随后在患者能承受的温度内将药袋反复敷在患处,15 min后在用剩余的药液浸渍患处约20 min,日1~2次,7d为1个疗程。熨浴疗法使用的药量较大,一般为口服煎剂的4~5倍[11]。王柏灿[12]用丢了棒 30 g,伸筋草 30 g,红鱼眼 30 g,宽筋藤30 g,了刁竹 20 g,九龙藤 20 g,鸡血藤 20 g,过江龙 20 g,按照壮医熨浴法操作方法制备药袋反复熨烫患处及关节,药袋凉后,再用药水浴洗患处及关节,日1剂1次 ,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5个疗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1.01%。

2.3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法 壮族民间有“百病皆可罐”之说法[13],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法是在壮族聚居地广泛使用的一种特殊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法是先将药物煮沸,再将特制的竹罐置于煮沸的壮药水中加热5 min,趁热取出竹罐,吸附于患处及其它部位,10 min后取下竹罐,浸于热药液中的消毒毛巾,捞出拧干,待热度适当时敷于拔罐部位,3 min后取下,利用其负压吸引、药物及温热作用于人体,以达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操作时也可配合局部三棱针刺络后再行拔罐。该法具有祛风除湿、散寒通络、舒筋活血、拔毒消肿、通调“三道二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曾振东等[3]用长杜仲30 g,五爪风30 g,八角枫50 g,鸡屎藤30 g,五加皮40 g,石菖蒲20 g,伸筋草20 g,臭牡丹30 g,以水5000 mL,煎成药液,浸煮竹罐5 min后按照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法进行操作,每2天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0.71%。

2.4 壮医穴位点按疗法 壮医穴位点按法[14]是施术者以手在患者体表的穴位或刺激点上施行点、按、压、拍、掐、扣等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施治时用药酒边擦边点穴位或与木针、竹针点压相结合,穴位的选择采取“梅花穴 +关常穴”的配穴方法,操作时先探查四肢体表出现的结节、索状物、压痛、麻木、过敏反应点,以该点为1穴,再以此穴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5寸各取1穴成梅花之形即为“梅花穴”。关常穴(即部位的固定取穴):肩关节常用穴取肩髃、肩贞、肩前,膝关节常穴取阳陵泉、梁丘、膝眼,椎关常穴取夹脊穴等。点按的强度以穴位出现酸、麻、胀、重感为度该法具有调整阴阳,疏通二路、调和气血、松解黏连、松解肌肉痉挛、扶正祛邪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落枕等。王柏灿[15]取患处关节周围阿是穴、委中、承山、环跳、腰根等穴,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医医院本院制剂“武打将军酒”外擦,然后进行按、点、拍15 min,再以壮医理筋手法对肩、肘、指、髋、膝、踝、趾关节等进行揉按,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 %。

2.5 壮医经筋疗法 壮医经筋疗法[16]是在中医十二经筋理论指导下 ,结合壮族民间 “查灶术”、“松筋术”等合成的治疗方法。经筋疗法遵循 “以灶为腧”的取穴原则和 “解结消灶”的治疗原则[17],常运用理筋手法、针刺消灶疗法、火罐疗法3种治疗方法,单式或两联、三联复合运用,配合疏解结灶、针刺消灶解结、投拔火罐以增强功效,对经筋因素形成的痹证有较好疗效。吴飞等[18]应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结果显示较治疗前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疼痛 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

2.6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19]是使用如瓷制汤匙、碗、杯子、牛角等蘸上油、酒或清水,在沿经脉或疼痛部位的表面来回缓慢刮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该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引邪驱邪排毒的功效,能够调整和保持人体三气同步的状态,可预防及抵御外邪的入侵[20],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乐廷艺[21]运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5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次/5 d,8次为1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0 %。

2.7 壮医针刺疗法 壮医针刺疗法[22]是以壮医理论指导为指导,针刺为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或反应点,以调整脏腑、气血、骨肉的功能,通畅两路三道,恢复机体动态平衡,促使天地人三气同步运行,从而达到人体康复的一种外治疗法,“天圆地方”观是壮医针刺学临证配穴组方的重要指导理论。壮医针刺的基本手法[23]有轻、中、重三种手法,轻病取轻手法,重病施重手法,通常以中手法,病急快针,病缓留针,外感挑刺,内病针刺, 瘀病叩刺,重病刺血。林华胜等[24]采用壮医针刺法治疗膝骨性关节,总有效率为94.57%。

2.8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25]是以三棱针或注射器刺入人体腧穴,通过挤压或拔罐使少量血液从针眼流出而达到疏通“三道两路”的目的,该法具有排瘀解毒、活血泄热的作用[26],在壮族民间被广泛运用。李凤珍等[27]以壮医刺血疗法治疗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95.68% ,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3 小结

壮医特色外治疗法运用于风湿病的防治的实践中因其良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和患者的欢迎,它同其它民族医药一道是我国民族医药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风湿病防治方面还有很多具有壮族民族特色的理论、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整理。

[1]郑进,周红黎,罗艳秋.三七花香金不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03):71.

[2]庞宇舟,卢汝梅,罗婕,等.壮医解毒法考略[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03):2-4.

[3]曾振东.壮医药罐疗法治疗痹症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0):14-16.

[4]付小珍.壮医目诊简介[N].民族医药报,2005-10-07(003).

[5]曾翠琼,王奇,黄汉儒.黄汉儒教授“湿毒”论治痹病经验探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1):02.

[6]窦锡彬,李凤珍,谭树聪.壮医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J].广西中医药,2006,29(2):45-46.

[7]朱英,陈日兰.壮医点灸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

[8]滕红丽.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概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01):22-23.

[9]马桂敏.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痹证103例临床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报,2010,01:86-87.

[10]徐晶,黄安,唐静,等.类风湿关节炎壮医药治疗方法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9):19-20,22.

[11]滕红丽,梅之南,蒋桂江.壮医熨浴疗法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中医,2009,27(08):86-87.

[12]王柏灿.壮医火功加熨浴疗法治疗痹病89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08):60-61.

[13]曾振东,韦涛,吕琳,等.壮医药物竹筒拔罐治疗痹病110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7,27(9):639-641.

[14]林耐球,朱英,周广军,等.壮医药治疗痹证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139-142.

[15]王柏灿.壮医穴位点按加熨浴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8):112-113.

[16]崔箭,唐丽.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88.

[17]曾平,潘天箫.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1):01.

[18]吴飞,陈海艳.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J].中国针灸,2014,34(08):805-806.

[19]唐农,林辰.壮医特色疗法[M].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0.

[20]李洪,黄庆琳.加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3,26(5):41-42.

[21]乐廷艺.壮医刮痧排毒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S1):45-46.

[22]林辰.壮医针刺的基本特点及学术思想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07):949-950,954.

[23]林辰.中国壮医针刺学[M].南宁: 广西科技出版社,2014:15-17.

[24]林华胜,黄瑾明,黄贵华,等. 壮医针刺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3,36(05):60-62.

[25]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73-74.

[26]陈红,吕春燕,周捷,等.壮医刺血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02):53-54.

[27]李凤珍,钟丽雁,梁艳,等.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01):134-136.

猜你喜欢

壮医医药针刺
清明的雨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云南医药》杂志征订启事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我国蒙医药法律保护的意义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