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经络定位

2018-0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选穴太溪任脉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6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流行病学显示,其中有51%~73%的脑卒中会引起吞咽困难[1],有一部分患者在1周内可恢复,但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生持续性吞咽困难[2],而这种吞咽困难常会导致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等,这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其中吸入性肺炎是导致其死亡的最常见因素之一。目前研究吞咽困难的文献较多,而研究其经络循行的较少,故研究其经络循行,可帮助患者选择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1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

西医[3]认为口咽阶段异常是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主要机制,口阶段异常,常常是因为舌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留涎、唾液积聚等症状,还可引起构音障碍,食物从口角流出,或滞留口腔或提前溢入口咽而误吸。咽阶段异常,食物不能正常的通过食管上括约肌进入食管,食物潴留,咽阶段延长;咽喉部感觉障碍,吞咽时,喉不能正常关闭,便会出现进食时呛咳、误吸,甚至发音困难。目前认为卒中后导致这两个阶段异常的原因是由于脑干、皮质中枢、皮质下及大脑神经受损所致,但目前也有很多的文献报道单侧大脑半球损伤亦可导致此症[4]。

2 吞咽困难的中医学认识

吞咽困难在中医里又称“喑啡”、“喉痹”、“中风”,此病的病机目前认为最多的为肝肾不足,风、火、痰、瘀痹阻经络[5],总体病机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主,治疗当以调整气血阴阳为主。咽喉部与经络联系密切,手太阴肺经“从肺系横出腋下”,手阳明大肠“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上齿中”;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入缺盆”;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手太阳小肠经“其支者,从缺盆寻颈上颊”;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少阳胆“下耳后,循颈,入缺盆”;足厥阴肝经“循喉咙,入颃颡”。督脉其分“其少腹直上,上贯心,入喉”;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冲脉“从胸中上行,会咽喉”,阴跷脉“至咽喉,会冲脉”,阴维脉“行于腹第三侧线,上咽”,临床上针刺选穴,常选用这些经脉上的穴位,取其“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通过咽喉部的经络较多,而笔者在治疗吞咽困难时选择性使用该循行经脉上的穴位,可以有效的增强疗效。

3 针刺疗法的研究现状

目前吞咽困难的治疗方案较多,最为常见的方式有吞咽功能的训练、针刺、神经电刺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神经电刺激及针刺,神经电刺激需要有较高的设备要求,但是很多基层医院并无这种设备,综合考虑针刺的方式较为普遍、常用,目前研究针刺的文献较多,于川等[6]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RevMan5.2 软件,对针灸治疗吞咽困难进行Meta分析显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统计学意义,此项研究通过搜索大量文献,证明针刺的疗效显著。

3.1 体针疗法 解越等[7]在研究体针治疗卒中后急性吞咽困难时,将纳入标准的1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取患侧风池、完骨、翳风、廉泉、金津、玉液,对照组由语言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该实验组取穴以任脉及少阳经穴位为主。

3.2 醒脑开窍疗法 石学敏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属“清窍闭塞,神不导气”,在这一观点指导下,吴霞[8]选则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双侧风池、翳风、完骨穴,对照组在基础用药上,采用普通针刺,发现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3.3 分期疗法 西医认为吞咽困难主要是口咽阶段的异常所导致的,故肖韩艳等[9]开始研究分期疗法在吞咽困难中的应用,口腔期常选用廉泉、地仓、颊车、承浆、金津、玉液,选穴以任脉为主。吞咽期选用风池、哑门、天突、翳风、人迎、扶突,以督脉和少阳经上穴位为主。食管期选穴合谷、足三里、中脘等,以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

3.4 辨证选穴疗法 《素问·脉解》:“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房晓等[10]对治疗组选用太溪穴治疗吞咽困难,对比发现太溪在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而太溪属肾经的原穴,选用太溪穴,多取循经远取之意。陈诗玲等[11]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199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所有国内外针刺治疗神经性吞咽困难临床研究文献,发现任脉使用频率占28.8%,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为廉泉、天突;足少阳胆经占21.9%,使用最多的穴位为风池、完骨;足阳明胃占12.6%,多用人迎、足三里;督脉占10.7%,多选风府;手少阳三焦7.0%,其中翳风使用次数最多;手阳明大肠经占3.3%,足少阴肾经占2.8%。

4 讨论

吞咽困难是卒中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加以治疗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会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压力。目前治疗方案较多,其中针刺治疗吞咽困难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目前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方法也较多。与咽喉部有联系的经络很多,但从总体上看针刺选穴多选用胆经、督脉、肾经、三焦经、任脉、胃经的穴位。督脉属阳脉之海,入络与脑,督脉其分支“其少腹直上者,上贯心,入喉”,针刺督脉上的穴位,可开窍醒神,同时可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任脉属阴脉之海,“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与督脉上的穴位配合使用,可以调整局部气血阴阳,同时可以促进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功能恢复,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循喉咙,入缺盆”,针刺可以疏调气血;针刺少阳经穴位,可以疏达阳经之气;本病的产生基本病机多属于阴阳气血失调,气机逆乱所致,而针刺胆经、督脉、肾经、三焦经、任脉、胃经的穴位可调整阴阳,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同时在选择配穴时,亦可从这几条经脉入手选穴。吞咽困难的经络循行目前研究较少,但从大量文献中不难发现,针刺选穴多与所过经脉有关,且多定位在督脉、任脉、胆经、胃经、肾经、小肠经。在今后的针刺治疗中,可以重点选用这些经脉上的穴位,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Cola MG,Daniels SK,Corey DM. Relevance of Subcortical Stroke in Dysphagia[J].Stroke,2010,41(3):482-486.

[2]尹昕,梁庆成.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5):395-396.

[3]张婧,王拥军.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4-276.

[4]徐泽勤,李春梅.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7,32(2):148-149.

[5]谭峰.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医治疗[J].中医临床康复,2006,10(31):135-138.

[6]于川,申斌,许世闻,等.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9):1126-1129.

[7]解越,李志亮,刘泓,等.针灸治疗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1,30(3):168-170.

[8]吴霞.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3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3):147-148.

[9]肖韩艳,徐婧,董嘉楠,等.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5)17-19.

[10]房晓宇,唐勇,袁玉民,等.针刺太溪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75-76.

[11]陈诗玲,倪光夏.针刺治疗神经性吞咽困难选穴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15):1335-1338.

猜你喜欢

选穴太溪任脉
任脉释名浅析*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针灸大成》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温暖手脚
太溪穴的临床应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