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治法研究

2018-01-23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气滞肝郁肝气

1.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2.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乳腺癌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乳岩”、“石奶”、“奶岩”、“石榴翻花发”等,“乳岩”被沿用至今[1]。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各医家认识不尽相同。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到:“肝脾郁怒,气损血亏,名乳岩”。李中梓《医宗必读》有言:“积之所成,正气不足,后邪气距之”。张介宾《景岳全书》云:“肝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其多有积聚之病”。朱丹溪《丹溪心法》[2]提到:“忧愤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渐虚,肝气横逆,逐成隐核,形如棋子大小,不痛亦不痒,名乳岩”。《疮疡经验全书》[3]指出,乳岩发生是由于“阴极阳衰”,并提出了早期治疗的诊疗思想。吴谦《医宗金鉴》则明确指出:“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乳癌”。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正虚外感,气血亏虚,邪毒瘀滞;肝郁气滞,肝脾两伤,痰瘀互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滞血凝。

1 乳腺癌证候分型

乳腺癌病位在乳房,与肝、脾、肾、气血及冲任密切相关。李瑞明[4]认为肝脾肾三脏与乳腺癌的发病最为密切。肝主疏泄,调情志,畅气血,参与女子月经及乳腺功能的调节;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向全身输布气血津液,同时滋养乳腺;肾者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内蕴真阴真阳,通盛冲任二脉,调节胞宫和乳腺的发育及生理功能。因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乳腺癌的治疗都与肝、脾、肾三脏的充盈和协调息息相关。因此,各医家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分型,主要以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血双亏四型为主。

1.1 肝气郁结 陈实功《外科正宗》明确指出:“乳岩由于忧思郁结,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阻塞,结积成核”[5]。王肯堂《证治准绳·卷三·胸部·乳痈乳岩》提到:“郁怒伤肝,横逆犯脾,乳内结核,不痒不痛,名为乳岩,难治;苟能戒七情,远厚味,解郁结,养气血,亦可保全”[6]。朴炳奎[7]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学习、生活、工作压力增大,特别是对于新时代的女性而言;又因为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心理生理上有较大的变化,常会出现情绪不佳,焦虑抑郁,肝之疏泄不及,致气血运行缓慢,壅塞肝经循属之地;或因肝气升发太过,气血上逆,上阻肝经循行之地乳络,久则出现乳腺气血壅塞而成瘀血,癌毒因此而生。

1.2 肝郁脾虚 乳腺癌患者多因长期肝气郁结,后肝病乘脾,导致脾气虚弱,中焦无力运化,痰、湿内生,进一步阻碍中焦气机,形成有形无形之痰核,而发为本病。唐汉钧[8]认为现代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大,思虑过重,伤及心脾,精神及体力严重消耗,其常会出现肝郁乘脾,中焦气虚,水湿无力运化,生痰生湿;再者气虚无力载血运行,血行迟滞,出现瘀象;此时,痰与瘀互结,滞于肝经循行之处,经常会出现月经病及乳腺疾病,乳腺疾病久病成癌。焦中华[9]认为,乳腺癌发病最重要的原因即肝郁乘脾,其将肝郁乘脾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周仲瑛[10]认为,肝主疏泄,藏血,调畅气血津液的运行。故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气机、血液运行不畅,津液停聚,气滞血瘀;若肝气郁结太过,五行相克,横克脾土,脾失健运,导致肝郁脾虚、痰湿内盛,凝结成块。

1.3 气血亏虚 癌症发病主要内因是正气不足,气血亏虚。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七情所困,六淫侵扰,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阻滞经络,从而内生痰、湿、瘀、毒等病理产物,其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病因,可导致癌瘤的发生,乳腺癌亦然。

1.4 肝肾亏虚 陈实功认为肝虚血燥,肾虚精怯是乳岩发生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有言:“肾气充则冲脉盛,冲脉上贯于乳,下濡胞宫。”冲脉及任脉的充盛是依赖于肾精的充足、肝气的疏泄以及肝血的濡养[11]。王瑞平[12]认为乳腺癌为恶性肿瘤,其不单是乳房本身的病变,因五行相生相克,五脏之间关系密切。而乳腺癌与肝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首先,足厥阴肝经向上通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过乳旁;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行,穿过膈肌和肝与乳相。其次,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正所谓“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故认为乳腺癌的发病率与肾精亏虚、冲任衰少有关。再次,冲任二脉隶属于肝肾。故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肝肾亏虚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

2.1 以扶正祛邪为治则 《黄帝内经》[13]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正气不足、瘤毒侵袭而发为病。陆德铭[14]认为乳腺癌的根本病因为机体正气不足,气血亏虚,邪毒内侵。其治疗乳腺癌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为原则,辨肝、脾、肾、气血及冲任之虚损,辨痰、瘀、毒之轻重而治。余桂清[15]治疗晚期乳腺癌以扶正祛邪为主,针对毒、瘀以消法为主祛邪;同时顾及元气以扶正,尤其对于肿瘤溃破失血或手术后病人,常使用补气养血之药。

2.2 治法

2.2.1 疏肝健脾,祛痰逐瘀 适用于肝郁气滞,肝郁乘脾,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之肝脾两伤,痰瘀互结之证。疏肝健脾,祛痰逐瘀,可恢复肝之疏泄,脾之健运,从而使机体内气血津液代谢恢复正常,阴阳调和。在辨证用药方面,若单纯肝气郁结型常选小柴胡汤、逍遥散加减或柴胡疏肝散加减;王志学等[16]认为治疗乳腺癌重点为健脾化痰,此外应针对病因予以疏肝解郁。石镇东[17]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此型,患者半月后症状缓解。龚时夏[18]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乳腺癌抑郁病患者,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解毒散结为法治疗,患者效果显著。

2.2.2 补肝益肾,调和冲任,活血逐瘀 适用于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滞血凝型。肝肾不足,则冲脉虚,任脉不通,冲任不调,故以补肝益肾为主,调补冲任;同时针对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所造成血瘀气滞佐以活血化瘀。方选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减。郁仁存[19]认为乳腺癌多发病于中老年人,本病的发生多与肾精之亏损息息相关,加上患者经常以手术、放化疗为先,损伤肝肾之阴,冲任隶属于肝肾,而致冲任不调,故郁教授常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2.2.3 温阳扶正,补气养血 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中医认为乳腺癌早期常为肝气郁结,久病则虚,出现邪毒旺盛,气血虚衰,正气虚脱。此时以本虚为主,故给予温阳扶正,补气养血固脱。此型为乳腺癌晚期,选八珍汤加减,必要时联合参附注射液;常用药物:炒白术、人参、茯苓、熟地、川芎等;配合王不留行、山慈姑、白花蛇舌草等祛邪毒。此型多夹杂在其他证型里,用药相对比较多见效果明显。

3 小结

乳腺癌的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气血相关,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大法,结合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滋补肝肾,调养气血,活血化瘀。针对乳腺癌的中医规范化治疗应该以中医之辨证论治为核心,以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1]刘渡舟,张代钊.中医肿瘤防治大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2]朱震亨.丹溪心法[M].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4.

[3]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M].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 48.

[4]李瑞明.肝脾肾同治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浅析[J].陕西中医,2006,27(2): 191-193.

[5]徐灵胎,徐评外科正宗[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16.

[6]王肯堂.证治准绳·疡病[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117.

[7]王兵,侯炜.朴炳奎教授辨治乳腺癌临床经验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3,8(6):627-629.

[8]贾喜花,高尚璞,郑勇,等.唐汉钧治疗乳腺癌经验[J].中医杂志,2003,44(2):96-97.

[9]朱世杰.李佩文治疗乳腺癌经验撷英[J].北京中医药,2008,27(3):173-175.

[10]王歌.殷东风运用中药饮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 2157.

[11]陈实功. 外科正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73.

[12]失歌.王瑞平治疗乳腺癌经验撷菁[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2):2360-2361.

[13]胡升芳.陆德铭教授扶正袪邪法治疗乳腺癌经验[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732-2734.

[14]余听鸿. 外证医案汇编[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 149.

[15]向丽萍,欧阳恒.菊藻丸抗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7(1):63-64.

[16]王志学,徐功立.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治疗的策略[J].中医药研究,2001,17 (5):59.

[17]石镇东.中医辨证论治乳腺癌经验总结[J].中医学报,2013,28(186):1610-1611.

[18]龚时夏.逍遥散治疗乳腺癌患者抑郁症 30 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0,9(10):674-675.

[19]富琦.郁仁存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乳腺癌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5,34(11):867-868.

猜你喜欢

气滞肝郁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