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时期反腐新常态的特征

2018-01-23李炳林李汶珈刘卫东

唐都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廉政腐败权力

李炳林, 李汶珈, 刘卫东

(1.西安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65;2.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部,西安 710077)

腐败问题是长期困扰各国政府与执政党的一个重要问题。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把反腐败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领域的活跃,腐败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虽然我党始终没有放松反腐败工作,但实事求是地看,一段时期以来成效不彰,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反腐败机制,主要依靠经验反腐与被动反腐,与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所谓新时期反腐新常态,就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倡廉建设中所形成的新反腐理念、新反腐体制机制、新的反腐目标等的总称。习近平同志倡导和构建的反腐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特征,研究反腐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对于“夺取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1]53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为根本的新常态

法者,治之端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根本。腐败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制度缺陷。就我国而言,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与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因此,要根治腐败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彻底铲除腐败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现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2]。

新时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呈现出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常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依据宪法、法律和法规,把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作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等多项反腐倡廉制度,同时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巡视制度等,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这些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制度的建立,不仅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而且克服了过去依靠经验反腐的弊端,使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向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向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制度的执行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2]制度再好,离开有效的执行,终将成为一纸空文。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必须把制度完善与贯彻执行统一起来,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3]117,才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1]53的根本所在。

二、以廉政思想文化建设为引领的新常态

“廉政文化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生成的关于廉政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评价的总和”[4]。廉政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构建“执政为民、勤政务实、廉洁守法、风清气正”的廉政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养成廉洁从政、廉洁自律的习惯,筑牢抵御腐败的思想文化防线。廉政思想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抓手。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努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廉政文化建设新理念,不断推进廉政思想文化建设,以引领新时代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既是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战略定位和基本方略,也是党加强廉政思想文化建设,开展新时代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要求。从根本上说,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政治理念,不仅是廉政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提高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关键性、实效性的影响。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法履职,始终坚定政治信仰,保持共产党人以民为本、廉洁从政的政治本色和价值理念,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破除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和官本位观念,重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精神家园。

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是在我国社会改革的关键期自觉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守核心廉政价值观的必然诉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也凝聚着中国人民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才能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于人民的政治自觉;始终保持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勇于担当、创新实干的清廉本色;始终把维护祖国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增强党员干部对廉洁从政的价值判断与自觉践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107

(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做出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大力弘扬“执政为民、勤政务实、廉洁守法、风清气正”的廉政价值观,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新风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腐败首先破坏的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价值取向,是人民群众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梦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领导干部公正清明,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应有之义。吏治腐败,必然导致体制僵化、人才凋敝、民众利益受损,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其次,腐败导致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社会伦理道德是保障公民善良品格的重要环节,是维系社会和谐和良性运行的重要纽带。然而,吏治腐败,导致正直善良者常常感到吃亏而不愿为善,道德卑鄙者能够青云直上而更加为恶,使社会发生扭曲,甚至全面崩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反腐倡廉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公民形成正确的利益观、价值观,把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初心和廉政意识内化为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增强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5]

三、以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目标的新常态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业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和反腐倡廉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了以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目标的反腐倡廉新常态,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6]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最根本的是做好从严治党这篇大文章,即建设好党内政治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其中,建设党内政治文化是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7]181只有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全体党员干部才能从思想上深刻领会党的宗旨,保持防腐的行为自觉。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7]44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及时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明了党的纪律,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四、以作风建设为主要抓手的新常态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能够始终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并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根源。在执政以后,党的作风建设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郑重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面对始终存在且难于解决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党中央痛下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因此,要“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9]373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9]391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修身律己。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的“铁”规矩,成为遏制“四风”问题和抑制腐败的利剑。

五、以构建“三不”为保障机制的新常态

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保障机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点,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举措,是中央反腐倡廉建设注重预防、着力治本的重要保障。

以“不敢腐”为惩戒保障机制。目前,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侥幸心理。究其因在于:一方面,预防、抑制和惩治腐败的有效监督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同级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常常显得软弱乏力;另一方面,对腐败的惩戒力度不足,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因此,必须构建强有力的“不敢腐”的惩戒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落实“两个责任”,即党委担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政治要求。强调党委要种好“反腐责任田”,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渎职”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要求纪委转变职能,增强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落实监督责任,牢固树立“有案不查是失职”“查不了案不称职”的责任担当意识,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此外,中央不断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增强震慑力。这就从组织创新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监督机制,坚决断绝腐败分子的“漏网”心态,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

以“不能腐”为防范保障机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腐败的实质是权力寻租,以权谋私,反腐的关键就是“扎紧制度的‘笼子’”。构建“不能腐”的防范保障机制就是立足于制度改革和创新,着力打造一整套“不能腐”的权力运行体系,主要包括:权力制约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和公开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就是要科学配置权力,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因权力过于集中且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是产生腐败的根源。科学配置权力的核心是以权力行使的廉洁高效为目标,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合理划分领导干部职责和权限,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就是以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为目标,使法制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等形成合力,防止权力滥用、寻租、扩张和异化。公开机制就是以提升政府公信度为目标,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形成公开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的完整链条,提升权力运行透明度。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10]。

以“不想腐”为自律保障机制。就是要通过廉政思想文化建设,把清廉从政内化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坚定信仰、道德情操和行动自觉。首先是重塑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始终要“不忘初心”,其核心内涵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重塑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拒腐防变的基石。其次,恪守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宗旨。祖国至上、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正确驾驭权力的试金石。只有恪守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宗旨,才能真正弄清“权力姓谁”“权力为谁”“权力靠谁”的根本性问题,才能正确驾驭与使用权力。最后,坚守廉洁从政的道德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崇德修身,恪守政治纪律。

六、以“零容忍”为惩治腐败基本态度的新常态

以“零容忍”惩治腐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重拳反腐的基本态度。所谓零容忍,就是指反腐败要全覆盖、多渠道、全方位地展开,对腐败行为“露头就打”,防止腐败的滋生蔓延。以“零容忍”惩治腐败,首先体现在反腐败斗争中,不设禁区、不设上限,对任何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其职务高低,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一查到底,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决不姑息。正因如此,才使得一批大案要案在十八大以来得以查处,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其次,以“零容忍”惩治腐败体现在中央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下放后,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期,国有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藕断丝连的关系,且政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导致国有企业管理者和一些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攫取公有资财,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许多案件证明,大量的腐败问题与企业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加强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监管改革,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也是“零容忍”态度的必然要求。

以“零容忍”惩治腐败还体现在中央开辟了追逃追赃的国内国际两个战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做出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开辟了追逃追赃的国际战场,使之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让外国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9]373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我国政府积极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开启了以追赃追逃为核心的国际反腐新领域。“仅2014年,成功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11]追逃追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廉政腐败权力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为新任村干部廉政课叫好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我省试行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