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18-01-22刘海燕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刘海燕

[摘要]校园精神是包含多种优秀品质的时代新文化、新力量,它对青年一代的塑造与教育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完全可以拥有一席之地。校园精神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形态、意志品质提供好的保障,针对如何开展将校园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研究将会为这一状态提供一些思路与启发。本文针对校园精神的融入路径与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引发相应的思考,力求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为这一路径的探究一些收获。

[关键词]校园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径

一、校园精神的内涵与特质

校园精神是社会发展状态下学校在自身文化积淀、精神信念的传承以及道德风尚的保留之下培养出来的一种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它包含多种优秀的文化品质,同时兼备教育学生、弘扬优良学风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的今天,当大学校园面临世俗化日趋严重、功利主义泛滥的现状,校园精神是独有的一泓清泉,给予大学校园清新与爽朗。校园精神的内涵及特质包含多种优良的品质,这既与时代相契合,也离不开传统学人的积淀与传承。

(一)爱国主义与理想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一直贯穿在校园精神之中,在国家危亡之际,无数学生青年走上街头投入到为了民族解放的斗争之中,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在那个年代,学生青年不计回报,投笔从戎,在不断的抗争与奋斗中谋求了新中国的成立,這一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是当今校园精神的脊梁。爱国精神同样离不开理想主义精神,在那个年代,学生们在受到新思想的感染下拥有了新觉悟,在理想主义的牵引下,为了共产主义、为了新中国不断前进。现如今的多所著名大学都是在当年的历史人文情怀的积淀下成立并发展到如今的。当年的西南联大走出了新中国一批又一批的有为青年,他们怀着深深的爱国情与理想主义精神,在黑暗中摸索方向,以学术成绩造福中国,让中国的文化源泉得以不断奔流向前。

(二)重修养求真理的精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的和谐思想在这一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礼记》中点名了千百年来校园精神的另一大内涵,就是重修养求真理的精神。这一探索钻研、孜孜不倦的精神在中华文明千百年的积累之下在如今更加显得厚积薄发。重修养求真理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培养学生的校园来说,校园精神更加注重这一点。学校是求知的殿堂,校园精神的内涵与品质必当包含这一特点,修养是立身之本,求知是发展的源泉,如何将这一特点发挥出来对校园精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将这一精神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将会对校园精神作用的发挥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创新与多元的发展精神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校园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与未来,培养拥有创新多元精神的学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让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动力,这是对墨守成规的挑战,也是对人类未来幸福的追求。新文化运动以来,民主与科学是其重要的两大口号,而创新既是建立在民主之上的衍生物,同时也是对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这一理念对校园精神的补充与升华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一素质的培养也是其它理念所不具备的,只有将它们有效融合起来,校园精神才能愈加完善、愈加符合时代特征,为这个社会带来更多更好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二、校园精神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势与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是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也是对日常行为规范、理想目标的指引。校园精神正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思想观念到衣食住行的正确指导。发挥好校园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工作需要发掘校园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功能,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其作用,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更多先进理念。

(一)促进了校园历史文化积淀

校园精神反映了校园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既需要当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离不开老一辈学人的努力以及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发展。校园精神是包含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这对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前人的观点与经验的积淀在现在的体现就是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这种积淀是无价的财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这是一种优势,同时也体现了校园精神独有的价值。校园历史文化的积淀需要以校园精神这种学校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价值尺度与准则来指引它的发展。文化积淀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历久弥新,在积淀中重新获得生机,这是校园精神给予大学校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指导了思政教育的方向与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指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在校园精神的范畴之内。校园精神包含的爱国主义与理想主义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与理念上校园精神还包括其所不具备的其它优秀品质,这些都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钻研与探究的。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好坏还受校园内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老师作为教学工作者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大学校园内部的学风与氛围,这些都与校园精神息息相关。可见校园精神还具备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与理念的作用。

(三)将传统教育与时代教育相结合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内,时代的因素对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式不能丢。先进教学设施的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综合都是时代性的标志,但作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言传身教式的方法最可靠也最有效。校园精神的内涵包含“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重要准则,这需要校园精神将时代性与传统性结合起来。校园精神具备这样将二者有机结合的特点,首先,校园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同时它也离不开与时代接轨、与时代价值吻合的特征,将传统教育与时代教育结合起来,这是其它理念所不具备的优势。将这一功能完美地保存下来,在继承中发扬,在实践中再积累,这是校园精神的又一优势与功能。endprint

三、如何实现校园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的融合

校园精神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许多契合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在将校园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需要探究一些路径、解决好一些挑战。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探索校园精神的特有属性的同时,合理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对这一路径的探析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一)校园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挑战

1.地方高校缺乏校园精神塑造意识。社会的高度发展也将一股股不良风气卷入到了校园这个本应纯粹的学习环境中来,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袭来给校园精神的塑造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看似无利可图,实则惠及深远的校园精神塑造工作,很多学校都采取了忽视的态度,将其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对它的管理与培养,对历史积淀的挖掘与传承工作做得不到位,这给校园精神融入大学思政教育带来了麻烦。如何将这些风气摒弃,转而重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是需要地方高校进行思考的。

2.校园精神口号化、空洞化严重。校园精神的体现一般都是最先反映在校园校训之上,如何将校训作为一个标杆,扎扎实实地反映学校的风气,给校园精神带来汩汩清泉,这是需要发掘与反思的。在不少高校,校训只停留在短短的几句话之上,但在行动上却无法体现,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口号化、空洞化严重,这是校园精神传承遇到的鲜明问题,校园将自身置于社会功利角度忽视自身学风的建设,诚然,这也许与其它因素密不可分,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高校将自身定位于此也是需要反省与提高的。这些挑战的存在需要在克服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为校园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掘经验。

3.大学生自身对思政教育的忽视。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虽是必修课的形式存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是以大班课的形式或者是相对忽视的态度对待的。大学生自身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它以一种忽视的态度看待,长此以往容易滋生学生学习不重视、老师教学热情不高的现象。这是很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存在的,这也影响到了校园精神与之的融合。将校园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以一种重视自身发展、吸引学生与老师的热情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为校园精神的融入提供好的土壤。

4.大学思政教育缺乏必要考核手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手段的缺乏容易引发校园精神融入指标不明确的现象,浮于表面的现象将不会有利于校园精神的融入,为其路径蒙上一层阴影。考核手段是端正态度、确定方向的必要工作,只有在有明确标准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为校园精神的融入添砖加瓦。

(二)校园精神與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1.积极塑造重积淀,明确校园精神的本质。校园精神的本质是对大学校园氛围的提升,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积极塑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是对这一切工作的保障,明确校园精神的本质,将工作的开展提至日程中来可以为校园精神的培养提供好的土壤,只有不断发掘自身的历史传统优点,在时代的背景下,将之融合好将会有助于校园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融入。

2.明职责定目标,确立校园精神的融入路径。确定融入路径是校园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的重要途径,发掘自身优良传统与时代特征之外,结合校园自身的特点,鼓励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同时设定一些扶持项目调动师生热情,将一些有意义的竞赛纳入到校园精神的融入路径中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发展,给校园精神与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3.重思政明指标,给予校园精神量化标准。量化指标是对思政教育与校园精神融合的考察机制的反映,这些量化指标可以及时反映融入的情况与效果,适当的学生调查必不可少。此外,将一些客观指标用作业或者考试的形式体现出来可以为这一机制提供宝贵的经验。

4.重考核定监督,明方向铺平融入路径。监督与考核是衡量一项工程实施状况的最好方法。校园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需要严格的监督与考核标准来促进。规范的制度与良好的监督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会为校园精神铺平融入的道路。

四、结语

校园精神是大学校园的文化积淀与精神家园,思政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需要将校园精神有机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这其中方式与方法的探究、机制与路径的分析必不可少。只有将融入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处理好,抓住机遇,克服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相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endprint

猜你喜欢

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