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清思路 创新服务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2018-01-22李国新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发展

■ 文 / 李国新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农村部门在省农委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理清思路、扎实举措、创新服务,努力把农民合作社打造成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推动集体经济壮大的有效实体、带动农民增收的基本主体,呈现出合作成员不断增多、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合作层次不断升级、合作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民合作社在工商登记注册总数8056家,入社成员198.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96.8%。全市县级及以上示范社占合作社总数8%,争取到2020年达15%。

一、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多、乱、杂、假、空、死”现象,是当前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困局。它既揭示了盲目推动发展、服务指导乏力等问题,又客观反映出合作社人员素质低、主导能力弱、规模效益差、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要从根源上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明确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助推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和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的产业主导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此,南通市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五创五争”的发展思路。

1.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立足于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打造品牌和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创办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园区,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争当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先锋。

2.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立足于延长产业链,以投资、入股、对接等方式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争当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先锋。

3.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立足于创办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自营直销点(店)等营销实体,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与渠道,争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先锋。

4.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立足于同类或不同类合作社之间各类发展要素优化组合,采取资源整合或增资扩股等形式,创办产业联盟、销售联盟、投资联盟等经营实体,拓展生产经营与投资渠道,强化集体收益,争当带领农民投资创业的先锋。

5.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立足于社区发展管理与文化建设,创办或参与创办社区技能交流、家政培训、民俗活动、休闲娱乐等服务中心,拓展生活视野,提升生活品质,争当带领农民构建和谐社区、倡导移风易俗的先锋。

二、以规范为抓手,夯实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基础

为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内部管理能力、标准生产能力、品牌创建能力、产业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权益维护能力,南通市以整体推进为契机、规范建设为抓手,从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信息等层面,为助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指导服务。

1.强化组织建设。一是建立三级工作体系。在市、县(市、区)建立“农民合作社指导处(科)”,重视发挥乡镇农经站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作用,建成市、县(市、区)、乡指导、咨询、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三级工作体系。二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强化与工商、民政、税务、国土、金融办等部门的协调与联系。三是建立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组织机构的完善,确保了合作社发展“事有人管、事有人谋、事有人干、责有人担”。

2.强化制度创建。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五好”示范社创建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五好”示范社考核标准的通知》《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六有”档案创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农民合作社中开展“三创三争”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社区股份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在农地股份合作社中大力开展自主经营的意见》《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创建的意见》《关于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创建的意见》等,指明了合作社发展方向,确立了工作目标,健全了要求制度。

3.强化培训提升。一是开展普及型培训。对全体农经人员、合作社辅导员以及优先扶持名录内的合作社理事长开展法律条例和政策法规培训,不断提升农经人员、辅导员及理事长运用法律法规的针对性与准确性。二是开展专题型培训。一方面,由农经部门组织对合作社相关从业人员分类开展营销、管理、财务、税收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由合作社组织对其成员进行业务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成员的生产经营能力。三是开展提升型培训。对所有享受财政项目补助的合作社、各级示范社,在财务软件运用、档案“六有”标准、品牌设计创建、项目规范实施、行业整合兼并以及市场拓展营销等方面开展提升型培训,提升建办能力,凸显其运作的样板性和示范性。

4.强化典型示范。推行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联创”,每年挑选占统计数据8%且运作较好的农民合作社作为示范社培育对象,筛选100家由市重点培育,推选50家作为省示范社创建对象。强化精准指导与服务,一方面加强扶持,外树形象,扩大其影响力;另一方面完善其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凝聚力。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7家、省级示范社153家、市级示范社628家。

5.强化培育引导。一是开展“落实新法、完善章程、培育示范”专项行动,确定县级示范社培育对象1000家,对照规范要求,逐一进行指导。二是严格执行省优先扶持名录制度,执行好工商总局的报告公示制度,每年的报告公示率在90%以上。三是全面推行财务管理软件,确保有需求的合作社免费使用。四是严格项目的申报、实施、监管和验收,做好绩效评价和后续管理工作,省级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率达90%以上。五是对各级示范社进行运行监测与管理,实行淘汰制度。六是开展代理记账服务,分别建立以镇为单位和以村为单位记账的两种服务模式。七是抓好档案创建,各级示范社及实施过财政项目的合作社必须达到星级标准。八是组织好各级各类展示展销以及产品推介活动。此外,南通市还建立农民合作社考核考评机制,将每年的工作重点纳入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工作考核。

三、以创新为纽带,拓展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空间

能否盈利是合作社能否生存的关键,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全市围绕提升农民合作社经营业绩,从创新体制机制着手,整合各类资源,挖掘社会潜力,创造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方式、新渠道、新空间、新领域。

1.设计打造“菜菜网”销售平台。整合社会力量,于2015年开通“菜菜网”服务平台,目前“菜菜”自动取货柜已覆盖全市90%的小区,销售各类农产品1800余种,拥有客户近20万户,2017年实现销售额4000余万元。其中,有120余家农民合作社的产品入网销售,销售总额1000余万元。

2.设计打造建行“江海裕农龙卡”。从2011年开始,联合市建行挖掘信用卡透支功能,择优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办理额度在5万—20万元、期限20天—50天,免息免年费的建行信用龙卡,共发放512张,累计使用资金突破2亿元。在此基础上,2018年初,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作为风险基金,推出“江海裕农龙卡”专属卡,力争实现有资金需求的新型经营主体持卡全覆盖。

3.创办示范教育基地。立足明晰合作社产权关系、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章程制度、强化财务管理、规范盈余分配、推行社务公开、创新经营以及推行信息化等8个要素,创办示范教育基地,达到有讲解课件、场地设备、观摩现场、完备制度、完整档案(三星)和能较好发挥属地或行业的示范培训引领作用,全市共确定创建单位66家,计划2018年内建成50家。

4.创建农民综合社。2015年以来,南通市以“兴业、强村、富民”为目标,以自然村为单位,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创建工作。综合社实现了“农户(农地)入股的全覆盖、对村域资源资产资金运营的全覆盖、对村域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全覆盖以及收益分配的全覆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全市共确定创建单位66家,计划2018年内建成50家。

5.探索发展新型要素合作。南通市着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产融合发展,组织75名优秀合作社理事长赴我国台湾省培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创新多元化合作方式,一大批集劳务、加工、休闲、民宿于一体的农民合作社应运而生。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