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后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

2018-01-22胡向海朱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外用针法偏瘫

胡向海 朱静

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又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不仅发病率较高, 而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较高。偏瘫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 该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生活自理能力差, 生活质量不佳。中风后偏瘫的主要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运动模式粗大且异常、协调性差等。偏瘫属于中风后比较难以逆转的生理改变[1]。现代医学中对偏瘫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中医是我国的传统瑰宝, 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偏瘫的发生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根本病理[2], 中医外治和内治方法在促进脑中风患者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近年来中风后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中风后偏瘫的病机

中风偏瘫多发生在中风后2~3 d, 中风偏瘫6个月之后未愈者, 约70%的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和完成日常生活。中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不断衰减, 机体阴阳日渐衰退, 由此产生了风、火、痰、瘀, 其中以血瘀最为常见[3]。风、火、痰、瘀四者可单独致病又可互为因果, 综合交织。偏瘫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根本病理, 以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病机关键, 最终致气血运行不畅, 肌肤筋脉失于濡养的病理过程。《难经·二十九难》曰:“阴跷为病, 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 阴缓而阳急”。对中风后偏瘫古往今来的医者的治疗多以养阴柔筋, 活血通络为法, 以滋补肝肾为辅[4]。中医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主要几种方法有中药内服、中药内服外用、中药外用、针灸、按摩等。

2 中药治疗中风后偏瘫

2. 1 中药内服 中草药治疗中风方面有主方加减治疗、虫类药治疗、单味药治疗等。其中治疗中风后偏瘫常见组方有:温阳熄风化痰法、育阴熄风化痰法、养血柔肝舒金法、养阴柔肝通络法、和血柔肝熄风通络法、益气温阳通络法以及祛痰逐瘀法[5]。以上组方均被近年的研究所证实, 在改善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虫草类中药行走攻窜, 可通达经络。如以全蝎、蜈蚣、地龙、水蛭、蕲蛇组成的五虫胶囊;以地龙、穿山甲、水蛭、僵蚕、地龙、丹参、川芎、当归等为基本方的全蜈汤为基本方在缓解偏瘫患者进展度、改善无力状态方面作用显著。单味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应用较少, 但是也有学者采用单味大风艾干根、单味黄芪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 2 中药内服外用 中风后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为多, 虚者主要为气虚、阴虚, 实者主要为血瘀、阳亢、痰浊、腑实为多。中风的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病情稳定。此时可采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方剂来改善患者的半身不遂、气虚血滞。一般内服药物可以选用“补阳还五汤”, 外用中草药湿热敷, 以减轻患者的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呢和日常生活能力。

2. 3 中药外用 中药外用的方法有湿热敷、中药熏蒸以及中药洗剂擦洗等。中药外用主要通过温热效应首先扩张局部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 然后外用中药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透过皮肤渗透入患者关节周围的骨折, 增加了肌肤筋脉的濡养, 松弛了肌肉、韧带, 减轻了患者的肌肉痉挛。相对于口服药物而言, 中药外用的方法简单, 能够避免中药口服带给患者肠胃以及口感上的不适反应, 患者容易接受。

此外在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还有很多中成药, 如注射液、胶囊类、片剂类等, 种类繁多, 暂且不表。但以上中成药相对于汤剂而言服用方便, 在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偏瘫患者的肌张力痉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

针刺是最常见的中医外治疗法, 是依据经络腧穴理论刺激患者的穴位而发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治疗方法。针刺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以往有学者发现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改善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方面要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6-9]。目前,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手法可分为:体针法、项腹针法、头针法、电针法、艾灸法以及针药结合法。体针法又大致分为针刺夹脊穴、针刺拮抗肌、调和阴阳经刺法、针刺经筋结点、阳经刺法。以往方法均被研究所证实在促进偏瘫患者康复方面有积极意义。另外还有学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7], 并以传统针刺法作为对照组, 发现方法治疗的效果要优于传统针刺法。项腹针的穴位主要取风府、大椎、风池、天柱、百劳、滑肉门、天枢、外陵、中脘、关元等。但作者认为虽然针灸治疗偏瘫存在诸多的有点, 但也存在穴位选择、针灸时间、强度、针刺手法以及疗效评价无统一标准的不足之处。

4 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偏瘫

穴位按摩也是中医外治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功能。穴位按摩能够疏通中风患者的经络,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促进功能恢复。目前穴位按摩的手法针点按疗法(指尖掐法、指面压法、两指相夹法和二三指掐压法)、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等手法。有研究显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经络穴位按摩能够促进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均有明显改善[8,9]。

5 小结

最大限度的促进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降低病残率是该类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中医治疗中风后偏瘫具有安全性、便捷性和高效性, 其配额和康复训练能够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很好的帮助。作者认为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先进的康复理念结合、科学的运用在治疗中风后偏瘫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外用针法偏瘫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数码刺绣针法构成规律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其药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