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18-01-22马印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马印来

股骨颈骨折解剖结构比较特殊, 骨折后侧支循环不佳,骨折部位不愈合可能性大, 并且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不良情况, 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都会形成严重影响[1,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针对这类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比较这两类术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6例, 年龄60~93岁, 平均年龄(65.28±9.24)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7例, 年龄63~96岁, 平均年龄(65.59±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局部麻醉处理, 实施胫骨牵引术治疗, 利用 Braun架对患肢进行持续牵引, 做好手术相关各项检查, 利用X线片对髋关节及股骨进行正、侧位拍片, 观察股骨髓腔形态、密度、髋臼、股骨皮质厚度等情况,进行手术计划制订, 确定假体。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没有异常,入院后4 d左右通过连续硬膜外麻醉实施手术。

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后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 采取外侧入路, 将关节囊切除, 脱位股骨头以及髋关节。将股骨头去除, 置入人工髋臼后通过骨水泥进行固定, 进行引流管留置并常规完成缝合。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麻醉后保持健侧卧位, 采取外侧入路, 做一弧形切口于患侧髋关节后外侧, 逐层切开后将股骨头取出,于小转子上1.0~1.5 cm位置进行截骨, 进行扩髓处理。确定适合的假体, 通过骨水泥将髓腔均匀填满, 将假体置入后固定。对关节腔进行冲洗, 做好止血工作, 复位骨折并使其处于外旋、外展位, 进行引流管留置并进行常规缝合。

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均接受中药汤剂壮筋养血汤加减治疗, 药方:当归、熟地黄各20 g, 牛膝12 g, 枸杞、川芎、白芍、续断、杜仲、红花、续断、白术、龙骨各15 g, 自然铜、甘草各10 g。水煎分3次服用, 1剂/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髋关节功能:利用Harris评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总分100分, 评定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以及关节疼痛情况。评分越高表明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②生活质量:选择SF-36 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值在0~100分, 评分越高, 证实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③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65.28±25.29)ml,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266.56±18.79)ml,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12±1.06)d, 对照组为(6.30±1.07)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5.38±5.49)分, 术后1个月为(84.16±7.14)分;对照组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5.44±5.95)分, 术后1个月为(75.88±6.47)分;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8.55±5.88)分, 术后1个月为(89.46±6.98)分;对照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为(67.48±4.89)分, 术后1个月为(76.30±5.72)分;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髋关节骨折中出现率较高的一类, 因为老年患者骨折复位难度明显大于年轻患者, 并且骨折局部血液供应差, 所以治疗难度较年轻骨折患者要明显提高[3]。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一类重要方法, 但具体的术式有多种, 本研究主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适应证为股骨头粉碎性骨折, 超过60岁的头下型骨折, 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主要为严重摔伤、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炎症性关节炎、髋关节受撞击后导致的骨折[4]。有研究对比发现, 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 减轻疼痛功能以及晚期髋臼侵蚀发生率, 减少术后需要翻修的次数[5-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别为(84.16±7.14)、(89.46±6.98)分, 均明显高于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对照组(75.88±6.47)、(76.30±5.7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更明显, 并且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生活质量、髋关节功能也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更明显提升。临床经验显示, 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的关节功能能够更明显恢复, 对于术后有较多活动量的老年患者更适用选择这一术式进行治疗, 且这一术式治疗后不会有股骨头中心脱位、髋臼软骨磨损等情况出现。不过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会扩大手术范围, 增加手术创伤, 延长手术实施时间, 相当于手术风险增加, 并且患者治疗花费也更高。另外, 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手术期间必须保证髋臼得到准确、到位的安装, 不然会出现关节脱位情况。同时在选择置换材料时, 如果不存在骨皮质过深、严重骨质疏松、髓腔过大等情况, 可以选择非骨水泥型的假体, 只是要保证选择合适的型号, 拨正髓腔中假体柄有更高的占据率,以获取更高的稳定性, 最大程度减少应力的不均匀分配, 降低骨反应性疼痛出现率[8-10]。

老年人群是股骨颈骨折的高发人群, 这类患者多气血两虚, 在配合中药治疗时不可以盲目攻下法, 如果攻伐太过,则会导致元气虚, 中药应该选择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类, 能够加快患者康复。不过在选择药方时也需要兼顾虚实, 有序攻补, 术前积瘀未去治宜攻补兼施略加祛瘀之品, 使伤痛自愈, 百脉通畅, 且瘀祛又不伤正;术后攻少补多, 主要注重接筋续骨, 重在补肝益肾, 由于肝肾同源, 所以健肝强肾就能达到壮骨效果。

综上所述,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能够更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髋关节功能,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