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8-01-21张冬晨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7期
关键词:病室分泌物无菌

关 鸣 丁 欣 张冬晨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辽宁 大连 116000)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通过气管切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本人在ICU、呼吸病房及VIP工作期间,曾经护理过27例气管切开患者,现将气管切开后发生的与护理相关的一些并发症、如何预防及护理进行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7例患者,颅脑疾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其他6例。

2 与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

2.1 脱管:脱管是比较危险的并发症。常由于:①患者意识不清,自行拔管;②颈部肿胀消退后,系带未能及时收紧;③医护人员操作时动作不当,连同套管一起拔出;④固定系带过松,特别是机械通气时,患者体位变换,而脱出。一旦导管脱出,因失去有效气道患者可出现窒息,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患者可发生急性缺氧而危及生命。

2.2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常由于:①气道干燥,分泌物滞留导致细菌侵入;②胃液反流、误吸;③口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④接触人工气道的用物清洁消毒不彻底;⑤无菌操作不严格,病室空气、环境消毒不到位;⑥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如发生感染,将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病死率。

2.3 导管阻塞: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异物等均能造成气管导管阻塞,如不及时清除,将会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导致缺氧、窒息[1]。

3 预防及护理

3.1 合理固定,防止脱出:气管切开早期应加强观察,缚带一定要结死扣,松紧度以通过一指为宜,并且随着颈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缚带松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翻身、拍背、吸痰时至少应有两人合作,以保持其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注意应将气管套管的压力减少至最低,尤其应注意螺纹管长度适宜,并辅以有效的支架扶托,及时倾倒集水管内积水,以预防因重力牵拉而发生脱管。对于意识不清、躁动等不合作患者,要加强安全措施,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或约束带固定,防止自行拔管。

3.2 落实措施,预防感染

3.2.1 正确吸痰:①掌握吸痰时间:为患者吸痰应选择在气道压力增高时、翻身拍背时、体位引流后。对咳嗽反射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刺激患者,使其自行将深部的痰液由气管套管口喷出,这样可以避免深部抽吸[2]。②保证吸痰时氧气的供给: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我们在吸痰前给予2~3 min纯氧吸入,而对于不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我们在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吸入。③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吸痰时吸引负压要适当,成人一般在10.64~15.96 kPa[3]。选用软质、圆头的硅胶管,吸痰管的外径应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吸痰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试吸并冲洗吸痰管,然后中断负压,自气管切开的内套管中插入,通常可以插入10~12 cm,然后边退边吸,旋转退出,在痰液积聚处停留时间可以相对长些,但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时动作应轻柔,不可反复上下提插,也不应插入过深。对于上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还必须及时经口、鼻腔吸出分泌物。吸痰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而且口、鼻腔必须分开吸引,同时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3.2.2 做好气管切开及气管套管的护理,预防感染:①做好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常规1天2次更换气管垫纱布。如分泌物污染气管纱布垫应及时更换。②做好内套管消毒:为了防止交叉感染,24 h常规更换两次,采用煮沸消毒,但对痰液黏稠等特殊情况,评估后增加更换次数。

3.2.3 做好口腔护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常规口腔护理1天2次。因为绝大部分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

3.2.4 加强病室环境保护,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①病室环境符合要求: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20~22 ℃,湿度60%~70%,每日进行空气消毒两次。在重症监护室及抢救室,我们使用空气消毒机在人员流动情况下进行持续空气消毒。同时严格控制陪护人数,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②切断外源传播途径: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前后均应洗手,特别是吸痰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吸痰时带手套。雾化器及其管道、吸引器导管及贮液瓶应每天清洗,用后严格消毒。

3.3 加强气道湿化,防止导管堵塞

3.3.1 选择适合的气道湿化剂:以前我们通常选用生理盐水,必要时根据病情需要加入相应的药物,据有关文献报道生理盐水水分蒸发后盐分黏附于气管壁上,有刺激。0.45%的盐水或无菌蒸馏水优于等渗盐水。

3.3.2 气道湿化方法:对于无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我们也可以采用持续气道湿化,即用输液泵控制或缓慢滴注湿化液的方法,来减少痰痂形成,起到湿化效果。

3.3.3 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气管切开患者必须保持机体充足的水分。特别是使用脱水剂的患者,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处于失水状态,使气道分泌物黏稠,易形成痰痂。因此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我们常规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机体的液体平衡,防止发生机体组织失水。

气管切开作为常用的抢救措施,其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其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善于发现和总结操作中问题,才能更好的完善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病室分泌物无菌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试论《第六病室》中的隐喻性
照耀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对萼猕猴桃无菌离体再生体系研究
接地气的契诃夫与他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