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隐性知识显性化传承方法学研究
——以中医急症为例*

2018-01-21范铁兵宁秋萍顾东黎朱晓博杨志旭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急症心痛胸痹

范铁兵 宁秋萍 蔡 虹 顾东黎 朱晓博 杨志旭 赵 丹△

(1.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2.中国中医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3.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

中医急症对中医学的突破与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字共识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中知识”[2]。前者称之为显性知识,后者称之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难以被理解与掌握,但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3],且隐性知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4]。中医急症具有知识的普遍性,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但诸多因素影响着传承效果[5]。为更好地实现中医急症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隐性知识显性化传承的方法。

1 研读理论著作,明晰发展脉络

中医急症逐渐形成和发展为独立的学科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现为中医学临床学科,其相关理论可见于《黄帝内经》以来的古代典籍、近现代著作及期刊文献。经典著作中对中医急症的相关论述,是中医急症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为后世医家丰富与完善中医急症奠定了基础。近现代著作及期刊文献中对中医急症的相关探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急症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中医急症胸痹心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在 《灵枢·厥病》中有明确记载“痛如锥刺其心”“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对其病因病机《素问·痹论》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云“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这为后世医家从血脉瘀阻、气滞血瘀、痰凝血瘀、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等不同角度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及预后转归等内容做了铺垫。周端认为胸痹心痛为本虚标实证,病位在心,与五脏相关,以化瘀祛痰法贯穿于始终[6]。袁海波认为胸痹心痛以气阴两虚为本,心血瘀阻为标,治以益气养阴、理气化瘀血为法[7]。韩明向认为气虚血瘀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治以益气逐瘀为法[8]。 此外,《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等古代典籍及《中医急诊学》《中国中医急症》等现代著作及期刊对中医急症有关内容均作出了有益探索。

2 开展学术访谈,深化理论认识

学术访谈属于定性研究方法,是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的方法[9]。通过深度学术访谈,可以深入探讨、理解与掌握在中医急症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思维模式等理论内涵。同时,通过系统的深度访谈,有助于将名老中医对中医急症的相关认识进一步深化、升华与凝炼,深化理论内涵,促进中医急症理论创新[10]。

第五永长等对张学文教授中医急症相关认识进行学术访谈,系统总结了其对中医急症优势、范畴、病理因素、病机、证候特征、辨治思路等方面的理论,创新性提出“毒瘀交夹”“颅脑水瘀证”等新观点新理论[11]。 海英通过学术访谈对李德新教授治疗肝硬化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其治疗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辨证特色及治疗特色进行了系统阐述,将治疗肝硬化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升华与凝炼,丰富了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理论认识,实现了“调脾胃安五脏”的理论创新[12]。康婧等通过深度学术访谈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评价中医药疗效标准应包括患者自身感受、中医药的辅助作用及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等方面,进而完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标准[13]。此外,这有助于通过更加完善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来反应中医药的作用与优势,深入领会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理论认识。

3 运用数据挖掘,提炼具体内容

数据挖掘能够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14]。针对古代医学典籍中的文献、近现代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中医证候与现代医学指标相关性研究等内容均可以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提炼具体内容,然后接受临床或名老中医的验证与指导,深化理论认识,促进理论创新。

施学丽等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古代主要妇科医籍治疗恶阻的方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常见的核心配伍分别为半夏、竹茹,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橘皮竹茹汤,常见病机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15]。吴荣等对名老中医诊治的115例冠心病心绞痛医案进行了贝叶斯网络分析,结果提取了血瘀、痰浊、气虚、阳虚等8个证候要素,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及名老中医的认识,实现了辨治规律的显性化[16]。史话跃等对617例原发性肝癌病位病性证候要素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病位“脾”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具有较强相关性,病位“胆”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甲胎蛋白等指标具有较强相关性,病性“水停”与CEA具有较强相关性,病性“湿”与总胆红素、CA125具有较强相关性等结果[17]。

4 建立学习组织,促进知识共享

积极创建中医急症学习型组织,如科室交流会、学术经验推广会、理论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学习的内容也应该进一步丰富,可以涵盖中医急症领域的各个方面,使医务工作者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学习、交流、探讨等方式促进中医急症知识的共享与传承。在反复进行知识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医急症隐性知识可以被意会,进而形成有效的文字进行外部显化,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学习组织中的不同个体,在文化背景、求学经历、思维模式、接受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特点,这使得不同个体在进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中医急症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各自见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碰撞,擦出火花,启迪思维,产生灵感,提升获取隐性知识的欲望,同时有助于创新性中医急症观点、思维及理论的提出与形成。

5 勤于临床实践,提升传承效果

临床实践是检验中医急症知识传承效果的试金石,是培养优秀中医急症人才的必要途径。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培养中医急症思维,检验传承中医急症理论知识的水平,增强获取隐性知识的能力与欲望。将研读理论著作、深度学术访谈、数据挖掘分析及建立学习组织等途径获取的显性化中医急症隐性知识及中医急症显性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更好地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与理论不相符合的问题,应及时查找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现结合,有利于在临床实践中检验、丰富与发展理论,促进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实现中医急症理论与临床的螺旋式上升。

综上所述,中医急症蕴涵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研读理论著作、深度学术访谈、数据挖掘分析、建立学习组织及勤于临床实践等方法,能够实现中医急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更好地发挥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同时有助于在临床中更好地完善与创新理论,促进中医急症学的发展

[1]姜树民.浅谈中医急诊医学[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33-1934.

[2]达建,刘明捷.隐性知识与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260-263.

[3]汤莉娜,申俊龙,赵宁.有效提高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策略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6):451-454.

[4]赵士英,洪晓楠.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辨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0):20-24.

[5]范铁兵,朱晓博,顾东黎,等.从中医急症角度浅谈中医药隐性知识传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023-1024.

[6]王凤,魏易洪,曹敏,等.周端诊疗胸痹心痛组方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3):418-419.

[7]袁智宇,袁晓宇.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辨证思路探讨[J].中医学报,2016,31(3):366-368.

[8]刘丹丽,许李娜,纪娟,等.韩明向应用益气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6):105-106.

[9]廖星,谢雁鸣.定性访谈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2):119-123.

[10]范铁兵,朱晓博,顾东黎,等.从中医急症角度浅谈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建设项目[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723-1724.

[11]第五永长,李军.张学文中医急症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再析[J].中医杂志,2015,56(21):1812-1816.

[12]海英,孙明月,李德新.李德新教授辨治肝硬化学术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525-528.

[13]康婧,何丽云,毛文超,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专家深度访谈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3):1105-1108.

[14]廖亮.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6,28(11):54-56.

[15]施学丽,邓家刚,蒋筱,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古代主要妇科医籍治疗恶阻的方药[J].西部中医药,2016,29(5):46-48.

[16]吴荣,聂晓燕,王阶,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98-99.

[17]史话跃,吴承玉.基于关联规则原发性肝癌病位、病性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2(9):38-40.

猜你喜欢

急症心痛胸痹
浅析真心痛与别络痛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应中医学“心痛”病名之探讨*
甚者独行理论在急症救治中的应用探析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呼吸及循环系统急症的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最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