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构建探析

2018-01-20吴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吴琼

摘 要: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过程,沟通活动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机制 构建探析

沟通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人类行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活动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属于“教育沟通”中一个特定的领域,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观念和情感的交流,其目的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目标。由此可以确定,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过程,沟通活动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必要性

1.沟通是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目标的必然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使人成长成才的教育,但这必须通过引导人掌握相关思想理论、道德知识、价值判断才能实现,而要“掌握”这些技能就必须借助沟通。原因何在?一般而言,“掌握”是建立在人们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皮亚杰(Jean Piaget)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离不开沟通,人的知识不是由外部直接灌输进来的,也不是由内部直接生成的,而是通过人的活动和人与人的沟通来实现的。只有通过交流、对话的沟通机制,才能让教育目标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只有借助沟通,才能让教育目标从一定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与规范中自主选择、自我建构、逐渐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从而形成不同的个体特性。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沟通。离开沟通,教育中的认识就变成无法理解的东西,个体的思想目标也无法形成。[1]

2.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以及相应的思想道德能力,而这些都广泛存在于社会意识之中。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了:“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这一经典理论验证了社会交往沟通是社会意识传递的前提。人在大量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和信息,为了生存之需,人们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能将这些经验和信息不断传递、继承和发展。倘若缺少了沟通,思想、意识也就无法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作为人发展的一种手段,源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本质上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密不可分,所以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依据。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质为沟通过程

依据杜威所言:“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都具有教育性”,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沟通。教育的过程首先就在于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这种相互的作用就没有教育,这种相互的作用其实质就是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向个体精神世界整体建构的,其存在形态应该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互动,离开这样的关系,靠单纯的传授是无法达到建构作用的。人只有在沟通交往的状态下才能产生一种比个人丰富的感觉,才能更加发展个体的自然禀赋。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异性并利用沟通交流相互承认、理解,以致达成共识,来获得双方共同认可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则和规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个体要超越“自我”的精神界限,必须建立在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交往之上,沟通必然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主要元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沟通手段与方法等都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主要元素,这些要素的质量必定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主体性元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两大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康德认为,真正的思想道德的产生应该是来自人们意志的自愿,即使没有外界的约束,人们依然可以自主地规范和控制自己,思想道德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诚然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自律,但这种自律结果的形成,一方面来自教育者的传递,另一方面来自于受教育者的内化。教育者在沟通中传导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和道德法规,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保证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而形成的一种“他律规则”,这种“他律规则”要变成受教育者“自律认同”,和教育者的传递能力,和受教育者的理解、选择、分析素质息息相关。因此教育者的真诚度、热情度、可靠度、魅力度,受教育者的经验、情绪、个性、学习能力、表达能力都是沟通机制形成的关键,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效果的绝对主体性要素。[2]

2.沟通内容的组织与编排元素的影响。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产生互动的介质,是一种观念形态,是教育者试图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态度和情感等,是沟通活动的必备元素,在沟通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内容准备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的第一步,并且内容的筛查选择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其内容不是任意描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植根于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诸多要素决定,既要根据时代特点、社会发展趋势,同时也要依据受教育者的认知接受水平、思想动态来确定沟通的内容,脱离现实基础的沟通往往是无效沟通。教育者只有真正对所要传递的信息做充分准备,例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沟通来说,教育者认真钻研教材,对每一章节的教学要求分析到位,明确每个知识点对受教育者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每一个问题都讲得出,讲得好,这样的沟通才是一次有效的沟通。因此沟通内容的准备与编排非常重要,是沟通形成实效的前置性条件。

3.沟通途径、方法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中,如果说沟通内容是核心,那么沟通途径、方法就是载体,如何能让受教育者接受内容的指引,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途径、方法必不可少,也对沟通实效的形成不可或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沟通方法并不重视,主要采用灌输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不同的教育者对同一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有很大不同,除了教育者本身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理由是每个教育者所掌握的沟通手段、沟通方法、沟通途径的不同。就算是同一个沟通内容,选择恰当的途径与方式,能使沟通的内容更易于为受教育者接纳、理解、内化,反之则无法调动受教育者的兴奋点和关注度,无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沟通愿望,受教育者在沟通过程中非常被动,即使沟通的内容再美好,也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4.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趋势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受教育者更加注重“自我”,主体意识强烈,但同时自制力较弱,集体观念淡薄,甚至部分受教育者出现世界观、价值观扭曲,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这样的大环境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强大的信息干扰,形成受教育者的知觉偏差,将本应摒弃的行为却奉为圭臬,从而导致沟通过程中教育者无法将正面的信息顺畅地传递出去,达不到应有的沟通效果。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机制,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要立足于实际,通过具体的策略以保证其最终实现。[3]

1.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摆脱了血缘、地缘等种种人身依附方式,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的个性得到张扬,人的主体人格、主体地位、主体权利得到尊重,人的民主意识、创新意识、平等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沟通过程中去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受教育者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通过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精神共享,让他们能够自主、自由地选择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不盲目机械地遵从既定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能动性,扬弃旧的、不合理的思想价值理念,并生成新的思想观念。如果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忽视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既是社会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提出的要求,也是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力量之所在。

2.发挥沟通的人文魅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涉及心灵的教育,是各种教育中最需要教育艺术的一项活动,它无法按照既定的程序与步骤来设计。在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做得不够,我们经常会听到“听够了”、“不想听”、“烦死人”等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虽然原因是各方面,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处理不到位,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就如同蜜蜂采花酿蜜,对于知识要进行加工转化,变成香甜可口的蜂蜜,将文字背后的鲜活和生动挖掘并展现出来,再星星点点撒落于受教育者的心田,使其感受亲切、体验生动,进而燃起思想的火花,激起情感的共鸣。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就变得灵动自由,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受教育者,充分发挥人文魅力,从有形到无形,润物细无声。

3.创设沟通的优质情境。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人们往往难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此的沟通也就无法达成真正的意见一致,因此改善沟通情境,营造一个和谐交流的小环境,尤其是情感与文化环境,能够潜移默化人的德性生成。唯有创设了良好的沟通情境,受教育者才能在生活中积极第体验与真诚的额交流,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实效从尾矿层面得到巩固和保持。首先要选择恰当的科学时间情境,合理地安排沟通时间,并且保证充足性。其次,要营造开放活跃的心理情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敞开心扉,在愉快氛围中和对方进行意见、观点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充分利用积极心理暗示,以唤取受教育者的情绪情感。第三,要优化沟通的现实情境,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作为一项实践活动,要注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择民主、宽松、和谐的情境作为沟通,以避免抵触情绪,同时还要用好沟通媒介,发挥互联网、微信、飞信等新媒体的作用。

4.讲究沟通方法的多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单一的沟通方式并不可取,容易形成说教。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知识本身是具有情境的,是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不等同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情感上的参与、认同和接纳,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就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灌输,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方式,可以采用多样的沟通方式,例如谈心交流法、情感陶冶法、叙事沟通法、积极倾听法等等,通过丰富的手段,多样化的形式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因时、因势、因人而为,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让思想工作真正做到人的心里。

参考文献

[1]王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综述.科教导刊,2011年(03).

[2]王宇航.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10).

[3]王波.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机制研究.职业时空,2011年(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