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教学中诗情的发掘

2018-01-20陆燕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情教学方法

陆燕雯

摘 要:很多中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兴趣。诗歌教学需立足于自身,从内容出发,让学生读懂,注重对诗境的发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学会品诗,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将抽象的文字具象化,学会品味诗情。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情;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235-01

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诗又是文学之母。古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精魂”;是“各类艺术审美判断的核心”。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诗词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欣赏灿烂辉煌的文化,陶冶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所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教学中必要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呢?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曾说:“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丝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可见,古诗词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抒情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带领学生体味诗词中的情感。

一、透过文字,感悟作者之情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意境,就是:“在文学作品中那种情景并茂,物我双融所达到的高度凝炼余味无穷的高妙境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让读者去品味饱蘸了诗人自己情感,富有某种感情意蕴的形象。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从诗词所描写的物境中走向诗人自身的心灵世界,走向诗人心中的物境之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是一首题画诗。学生很容易产生一幅画面:竹林外绽放着三两枝桃花,春天的江水中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教师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只描摹三两枝桃花?这里的“暖”字体现了什么?学生在细细揣磨词句后会发现苏轼的诗在画面之中又别添一番情趣:桃花是三两枝,似蜻蜓点水,鸭作为画面的主体,不摹其形却得其神,江水的冷暖画家无法表现,是苏轼由惠崇的画得到的感受再传给了读者。读者眼前此时浮现的已不再是惠崇原有的画,而是苏轼笔下的动态图。我们感受到的是苏轼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他对自然的热爱。

了解了字里行间作者蕴含的情感,学生甚至可以“看”到诗词外作者的形象,从作品的内容到作者的情感再到诗人本人的形象,教师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诗词的深处。

二、着重对诗词的欣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古诗词教学也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空间,因为文学具有不确定性。“读者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能赋予它(作品)特定的内涵,然而由于读者的感受和理解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作品的内涵,又往往显得很不确定,不同的读者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而且其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能有效地说服其他解释而定于一尊”。中学生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思辨色彩进一步加强。所以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見解时,哪怕是极为幼稚与可笑的,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与支持,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被激活后,学生的思维也更易活跃。教师在讨论中的“向导”地位不可忽视。一般而言,教师讲授的诗意是最合理的,通过对多种解释的比较,使广大学生形成清晰的判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多种艺术形式中,如绘画、音乐、建筑等,感受诗歌的相通之处。艺术和各种形式是相互渗透的,相互影响的。从王羲之父子的书法、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绘画,稽康的琴曲《广陵散》,三曹阮籍、陶潜、谢灵运等等诗人的诗作,均显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艺术上均“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为了引发学生对诗进一步的欣赏,教师在讲解某些诗时,可以试着让学生以散文的笔调描摹古诗词的意境。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如果让学生提起笔来:“夏夜里迈着轻轻的脚步,走入夜色中……”写作一篇同题《西江月》散文,不求句句落实,与词中景物一一对应,而在乎营造词中描写的意境,那么学生将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想像力,既领略到词的美,又感受到中国现代汉语的魅力,无形中锻炼了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

三、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诗词教学中可以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尚书·虞书·舜典》说:“诗言志”。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在诗词中或对时事进行评论,或反映民间疾苦,或抒发性情,或渲泻郁闷;从中透露出作者本人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理想,广阔的胸怀等等,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力求避免牵强附会,古人亦强调“文以载道”,那时所谓的“道”是为封建统治思想服务的。古人身处封建社会,他们的思想方式与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诗中表现的思想主题在今天看来并非正确先进的,如忠君思想等。如果强加以政治说教,那么诗词教学必然呆板无趣,剥夺了学生领略诗词的美的机会。古诗词的思想教育应是对诗意透彻领悟后的点拨,点到为止,让学生了解,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戴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04).

[2]唐波.让古诗词教学回归文学本位[J].文学教育,2008(01).

[3]庄龙腾.谈诗论词为语文教学造情激趣[J].中学语文,2005(04).

[4]傅晓娟.诗情·诗境·诗味·诗理——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四常法”[J].现代语文,201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诗情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
我的教学方法
诗情空间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