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造型创新的感受

2018-01-20范琴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造型创新

范琴琴

摘 要:陶器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斗争中塑造的重要的生活用器物,只要在某一个区域是人类原始聚居的领地区域,该区域就会出现陶器,陶器是人类史前时期无可替代的考证史物之一。

关键词:造型;创新;制作感受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045-01

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摄氏度之间。紫砂壶形体美得以完美的呈现首先是宜兴得天独厚、性能特殊的紫砂泥质。众所周知,紫砂泥质具有优良的可塑性,成型后的坯体经高温烧成,色泽丰富多彩,致密度理想、透气性良好,表面光泽细腻,且不易变形。故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美誉。由此可见,只有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泥料,才能淋漓尽致地将紫砂壶纯朴自然的外形表现出来。

宜兴紫砂的品种与形制,造型式样之多之广,是各种陶瓷品种中最为突出的。试以紫砂茶壶为例,紫砂茶壶的造型式样成千上万,丰富多彩,形式多变,构成绚丽多彩的紫砂艺术世界。我们要继承这份财富,并引进新的理念,对紫砂造型艺术加以推动和发展,为紫砂造型创新作出新的贡献。宜兴紫砂的传统创新离不开紫砂特有的工艺技法的运用和掌握。宜兴紫砂的成型工艺技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打身筒,与“镶身筒”,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工艺流程,特别的专用工具的配合,都是其它陶器成型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自然界中的天地万物都是人类的亲密伙伴,许多艺术家们从自然界中捕捉灵感,把它们的形态加以塑造、设计、加以艺术化成为艺术品。而紫砂陶艺先人在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材质,设计制作的仿自然造型紫砂陶艺作品,更是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紫砂工艺从其诞生起,一直具有民间倾向,历代民间艺人注重个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设计者与制作者一起探讨、一起商讨,在线条的表现形式上尽量舒展,利用、借鉴、移植传统造型理念头,延伸改造、创新现代造型理念,把紫砂传统文化的精神融汇在现代造型艺术中,形成了紫砂陶艺内在的生命力,构成了此砂陶艺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今天的宜兴紫砂已经发展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传统的,现代的,新潮流的都在同一舞台上争相斗艳,人们也根据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审视着作品的价值观念,有人欣赏花货,因为制作者把那些蔬果虫草刻划得栩栩如生,泥色层次丰富。有人喜欢光货,制作者线条挺括,简洁大方。有人则喜欢新潮流的陶艺,认为其代表一个全新的艺术感悟。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们审美取向的差别,而紫砂工艺是一门张扬个性的艺术。

在现代的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几何形器又分为方、圆两种。圆是最具弹性的几何形,它在紫砂壶的造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壶型都有圓的踪影。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好的方壶总给人一种或挺括周正、坚硬利索的感觉。较为大家喜爱的壶型有六方提梁、八方提梁、合斗壶、方斗壶、砖方壶、亚明方壶等。紫砂壶的工艺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屡有新的回味,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令人赞叹。因为有着这些得天独厚的特点。

从“供春”到“提壁”,已跳过了几百年,经几百代的承传和创新,它真正体现了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对日用品的追求和美的需求,它取舍地继承了传统的优良的特色,又广泛的吸收了新的东西,让人民能够真正的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内在美的真谛,这个真谛就是能够通过作品抒发自己对美的语言,给人油然而生的一种艺术享受。创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创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牢牢把握时代变迁中人民大众说喜爱的紫砂作品来。

紫砂工艺经过千年的演变,众多历代文人的介入,从雕刻、印、点彩等装饰技法中体现文人墨士的人文字画,融入紫砂艺术中,极大的提高和丰富了紫砂文化,我们提倡紫砂造型创新的同时,同样要吸收世界陶艺的精华,取长补短,紫砂工艺的创新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继承宜兴紫砂文化优良传统,并加以发展创新是每个技艺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紫砂传统的生命力是永恒的,紫砂艺术的创造力亦是无穷无尽的。

总之,任何一门艺术,尤其是紫砂方壶艺术要达到完美和谐,就要下苦功夫去认识美、探索美,在一个完美的心态下,融合完美的文化内涵,去创造美,最终做出一件称心如意的作品来。

参考文献:

[1]章放童.砂里淘金-宜兴紫砂收藏宝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江苏省宜兴陶瓷工艺学校.陶瓷工艺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

[3](宋)梅尧臣.《梅尧臣集编校注》卷二十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造型创新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