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1-20杨志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1期
关键词:活素醛固酮体征

杨志美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2)

研究表明,新活素在治疗心力衰竭这类型的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衰患者应用新活素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以及心衰客观指标的变化,评价新活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4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0~78嘘,平均63.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心衰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可以用来比较。

1.2 诊断标准

我们通常所称的心力衰竭即临床型心力衰竭,如呼吸困难可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安静时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陈-施呼吸等,出现咳嗽、咯血、心悸、气短、乏力、多汗、水肿、尿少、胃肠道症状等。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主要的标准是阵发性呼吸困难;肺罗音;颈静脉怒张;急性肺水肿;心脏扩大;第三心音奔马律;静脉压增高(>16 cmH2O)。

次要标准夜间咳嗽;踝部水肿;活动后呼吸困难;胸腔积液,肝肿大;仑动过速(>120次/分);肺活量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主要或次要的标准包括:经过5天以上时间的治疗后体重减轻大于等于4.5 Kg。当患者符合二项主要标准,或者符合一项主要标准和二项次要标准的都可以确立诊断[1]。

1.3 治疗方法

二组患者的一般治疗相同,包括吸氧、心电监护以及纠正内环境紊乱,在治疗基础病因的基础上,控制住诱因,比如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控制住感染等一系列的症状,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使心律失常等情况得以控制。对照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普钠(北京双鹤)每分钟5~10 μg静脉泵入,使患者的收缩压维持在90 mmHg以上,治疗组给予新活素(成都诺迪康),先负荷量每公斤1.5 μg静脉推注,然后按照维持剂量0.075 μg/(kg·min)持续泵入72小时。因为新活素和胰岛素、呋塞米等药物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需要另建输液通路。

1.4 观察指标

1.4.1 观察患者的活动耐力的改善状况

在家属或者医护人员陪同下,患者下床进行活动,在平地上慢步行走直到患者自我感受到呼吸费力、心慌时即停止,分别记录下刚入院时以及症状稳定后患者行走的距离。

1.4.2 治疗前后心衰患者尿量的变化

由其护理人员进行记录,记录治疗前后24 h的尿量变化。

1.4.3 观察项目

患者的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心率、肺部的啰音、水肿、尿量等体征变化情况,治疗前后1周时查患者的心脏超声,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律失常、头晕、腹胀、恶心)。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1 3.0软件处理,用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来表示,采用x2检验的方法,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方法,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二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3天时患者症状、体征等情况开始发生改善,比如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减轻,心率明显下降,肺部的啰音减少,尿量也增加了,水肿、胸腔积液逐渐消退,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7%,二组比较,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疗效更佳(x2=12.6,P<0.05)。见表1。

表1 二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二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的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LVDD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见表2。

表2 二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s)

表2 二组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s)

组别 LVDD(mm) LVEF(%)对照组 治疗前 58.84±4.33 35.46±8.03治疗后 59.32±4.22 38.29±7.83治疗组 治疗前 58.32±33.15 32.15±7.86治疗后 38.29±7.82 58.29±8.33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的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的2例,头晕、头痛的1例,一过性的肌酐水平增高的1例,低血压2例,经过调整滴速、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失。治疗组仅出现1例血压下降,经过调整滴速,血压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以往治疗心衰的理论依据就是强心、利尿、扩血管,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衰的药物主要有地高辛、硝酸甘油、硝普钠、艾司洛尔等,使用之后患者在症状上会有很大改善[2],但很多的研究表明使用这些药物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此治疗基础上改进研发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这类都具有使血管扩张的作用,更适用于因为高血压引起的心衰患者,但是却不能干预心室重构,对患者的预后和寿命长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改变。直到新活素的出现,该药不仅能改善患者心室重构,还能有效减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新活素的产生作用的机制是: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相结合,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舒张,从而达到扩张动静脉的效果;同时它有拮抗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醛固酮的作用;它可以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增加、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尿钠,从而产生强利尿作用;它还可以抑制肾素分泌,抑制醛固酮激素释放,松弛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达到扩血管的作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而达到扩血管的目的;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降低心率、扩张动脉静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两种细胞的增殖达到抑制血管重塑,从而降低了人体的循环血容量,降低了心室的前负荷、后负荷,降低心室率,同时使心脏、大血管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达到平衡。

通过临床上的观察,我们发现新活素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这跟它扩张血管、减低外周循环的阻力、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密切相关。两组比较,使用新活素一组起效快、临床症状也有明显缓解、患者的尿量也明显增加、心脏的射血分数也有明显的升高。临床观察发现,常规治疗选择硝普钠的不良反应更多,虽然二者的不良反应都有低血压,但硝普钠出现低血压的概率更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跟新活素具有模拟内源性激素,与内源性脑钠肽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因此生理耐受程度度好,停药后能迅速的从体内代谢,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近年来新活素被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作用于心血管、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能在短时间内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明显得利钠利尿、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的作用、迅速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身体康复相对于传统药物疗效更好。

此次治疗结果表明,对心力衰竭患者来说,使用新活素治疗不仅有效率高,还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时间缩短,安全性高。而传统的治疗药物硝酸甘油虽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效果明显不及新活素,其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对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而新活素能够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心室收缩功能,是治疗重症、顽固型心衰的强有力武器,并且临床效果显著、安全。

[1] 魏来临,秦爱琼,蒋卫东.心力衰竭国内外指南浅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5B):112-115.

[2] 李淑敏.新活素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20例[J].中外医疗,2011,11(1):118.

猜你喜欢

活素醛固酮体征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新活素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新活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观察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