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目标设计

2018-01-19田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物质化学

田薇

【内容摘要】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的方向,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础。教师应依据对课标的研究、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并进一步了解教学目标构成的基础上制定出体现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 化学核心素养

对于教学目标老师们肯定再熟悉不过了,在教学设计中它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教学的方向,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认为书写教学目标的原因是因为这是编写教案的内容之一,是为达到教研员或教研组长的要求。因此,教学目标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常常是纸上谈兵式地就在备课本上的最当头,在日常教学中置若罔闻。在教学中取而代之的则是“这堂课讨论的很好”、“情境创设很好”等。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拉开序幕之时,在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的要求下,教师要能深刻体会到正确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恰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目标的忽视首先起因于对目标制定的随意性。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经历如下的环节:

首先,确立教学目标要参照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总的纲领性的准则,课标中规定了总体目标,即国家想要求我们的学生达到怎样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关乎到国家和人类的生存。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国家认同”,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的“社会责任”,都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爱国情怀相联系。因此,要服从于国家设计,为此要基于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的内容,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分析学业质量标准。

其次,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于对教材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大的标准,对于一线的教师对其理解往往可以通过专家指导、教师培训等。相对而言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础材料,内容相对通俗易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应紧抓教材,细细研究教材,从而为设计正确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最后,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于对学生的研究。学生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要深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经验起点和可能达到的结果,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而在上述的三个环节中,比较重要的是教学应理解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在已经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通过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要能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五大核心素养,在仔细阅读了高中的新的课程标准后,对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而言化学核心素养是一致的,仅仅是要求达到的水平不同罢了,那么这些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教学中如何正确的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呢?笔者以以下三个素养为例,结合初中化学的学科内容特点具体说明。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该素养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①。如在分子的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的从物质的微观组成、分子的特征,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一样几个角度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不仅分子构成不同会反映到性质中,而且性质不同最终的原因是物质分子构成有差异,从而将从宏观与微观独特的思维视角去看待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当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一种优化的或新的思维方式,他的行为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在科学领域,往往会引发科学创造。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该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等”。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一旦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看待物质的眼光变得复杂起来,变得不再死板。如在学习化学之前,学生对氯化钠的认识仅仅作为调味料的氯化钠,咸的,不能多加。在教学后,学生能通过条件的改变,使氯化钠发生各种变化。化学学科的特点是能创造物质,化学世界里有个神奇的知识是化学变化,化学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变化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得到一些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益的物质。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该素养要求学生“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等”这一素养是当代人立足于社会的最重要能力之一,也是科学教育给予学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例如学生对于水变成油这样的忽悠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还是将信将疑的,学习完元素概念后就能肯定揭穿这是个把戏,并且学生能够建立起关于化学变化的认识模型——那就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证据意识是在实验探究中學生观察现象,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始终。如在实验中考虑物质的熔沸点是高还是低呢?需要比较,而比较的数据呢就来自于学生去收集证据。怎样收集证据呢?收集结构相近的物质并进行比较推理,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即物质结构中官能团对性质的影响。在宏微结合的层面上进一步进行推理,很自然的从宏微结合的视角说明证据,这显示出学生多种素养的融合。

教学目标的建立是一节课的“凤头”,值得老师们去精心设计,怎么去建立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体现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更是需要老师们去研究、去学习、去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建立与新课程改革匹配的教学目标更是体现着教师们的课程领导力,引领者学科课程的改革!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物质化学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