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建设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8-01-19朱荣荣

财会学习 2018年31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设精细化管理医院

朱荣荣

摘要:隨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运行面临着竞争和挑战,如何保障公立医院发挥优势,本文分析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精细化管理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卫生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药品、医疗耗材等加成的取消,单病种付费病种的增多,医保支付制度不断改革,公立医院增收难度逐步加大;其次,民营医院的迅猛发展,使得公立医院的运行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保障公立医院发挥优势,促进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背景

公立医院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降低公立医院的经营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型公立医院医院向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同时还承担着教学、科研、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作用的医疗机构,以及对下级医院进行指导培训的功能定位。因此,公立医院是一个高学历人才密集,资金流密集、医疗设备价值高,耗材使用多,专业技术密集的组织机构,公立医院面临的经济运行压力越来越大,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形势下,在积极做好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必须融入精细化管理,促进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公立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确保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就是首先要合法合规地经营,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可以维护医院的资产安全完整,资产的安全,主要体现在资产质量和数量的完整,抑制资金不必要损失,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医院守法和诚信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石,患者信任的基础,才能更好地避免医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引起的医疗纠纷,发挥公立医院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医院通过内部控制的措施,加强对经营活动的分析、探讨,对于不利于医院发展的风险因素和行为,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有利于保证医院正常运行,建立起科学的内部控制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促进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提高,实现医院发展战略目标。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医疗市场竞争越加激烈,如何有效的将医疗成本降低,将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行不断的优化,将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竞争力进行提升,是当前医院自身最为关注的话题。以上问题的更好解决方式,便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顺应医院体制改革,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强化成本控制与管理,使医院以更加高效、优质、低耗的方式来发展。通过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构建相应内部控制的规范流程,使得管理的控制范围涉及到医院的各个方面,更加细致全面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框架不完善,实施不到位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目前并不十分完善,没有更好的得到实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虽然以基本规范为依据,但是没有完全考虑公立医院自身的规模和特点,照搬比较先进的内控制度,制定出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切合实际情况,制度的执行也没有强制性。内部控制实施范围内的医院全体员工也没有按照规定的制度执行,设置的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对应于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考核仅作为参考,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松懈,风险防控意识不强

公立医院内部环境直接影响着医院战略目标的制定实施,风险经营管理意识淡薄,会阻碍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公立医院高层领导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公立医院高层领导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缺少重视,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关注度太低,缺少有效执行的能力。整个社会都在发展中进步,公立医院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切实有效的落实和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就会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流于形式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对领导层决策的约束力,缺乏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没有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对于有关医院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也没有做到分离,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能使医院内控制度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五、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公立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医院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这个目标要符合公立医院长久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的作用不仅是目标清晰,另一方面,医院全体人员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创建浓厚的医院温馨文化氛围,根据这个目标进行层次划分,然后保证其有效实施。再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成立相关的要求准则,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内部控制环境是基础,要加大力度宣传医院文化精神,有自己医院的文化底蕴,会让全体员工对医院有更深的了解,员工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去,在工作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其次,还要完善各个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重视同层级职工之间的信息交流,由于医院的科室众多,同一患者所患的疾病往往需要在多个科室进行检查、会诊、治疗,所以为了确保患者的疾病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以及高效的治疗,公立医院必须要重视科室之间的交流与信息沟通,完善沟通渠道,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

(二)确定内部控制的风险,提升精细化管理的发展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类别:主要有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公立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内部风险与医院内部人员职业道德和操守、医院职工待遇和环境等有关,外部风险是从医院的整体来看,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法律、市场等方面有关联。通过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对风险进行应对和分析,采取定量、定性、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根据风险出现的几率和带来风险的影响程度的大小,由分析风险的专业人员,着重分析风险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大小,最后,依据分析风险的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医院承担风险程度大小,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的发生几率降低到最低。

(三)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提升精细化的管理水平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因此,该体系务必覆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建立医院内部授权和审批控制机制,让员工在其设定的范围内工作。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全面,对于预算要结合医院实际状况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公立医院各项指标制度严格管理执行,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有权拒绝超越权限的审批,避免滥用权利、挪用资金的舞弊行为。公立医院要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引起全体员工的重视,对公立医院发展战略实施监督,监管各部门是否依规依法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对物资、医疗设备、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处置都要加强预算和监管。对于“三重一大”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1]。

六、结束语

总之,公立医院需要遵循时代的发展,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提升公立医院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公立医院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236-237.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建设精细化管理医院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