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融化那包裹你的壳——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

2018-01-19侯晓丽程宏

考试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抑郁症教育

侯晓丽++程宏

摘 要:开学当天,作为班主任的我突然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她表达了强烈的要退学的意愿。对学生需要退学的事件处理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搞清楚为什么要退学,二是要求退学学生的去留问题。借此案例,我来谈谈处理过程和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抑郁症;退学;教育

我担任2班班主任三年。到第三学年三学期的时候,开学当天,W同学打电话给我说“老师我要退学”,我说:“怎么回事”。她继续说:“我就是要退学。”我很震惊,刚开学怎么会要退学呢?我得知此事,非常震惊,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心里升起,我立即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约她父母以及她见面。

一、 教育经过

对学生需要退学的事件处理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搞清楚为什么要退学,二是要求退学学生的去留问题。对此我有自己一套办法,事后的处理也有自己的心得,在此愿意用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和大家交流。下面我就这两大难点,用案例的形式,来谈谈我的处理过程和一些心得体会。

(一) 与他们见面,深入了解情况

见面后,她又和我说:“老师我要退学”我严厉地对她说:“你这么小,退学了你做什么?”说完这句话后我觉得,我由于心情比较着急,有点急功近利,一句话怎么可能让她放弃这种想法,W同学之所以今天对我说不想念书,可能这种想法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但是我深知,如果一个学生存在消极读书或不想念书的想法,而老师不去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学生的这种想法可能随时间而逐渐强化,最终很难转变。既然我已经知道了,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引导她,改变她。但是,当前存在一个困难,今天开学,事情非常多,我怎么才能及时了解她的思想,并跟进教育呢?

1. 首先,我与她的父母深入交流,她们说,她是一个比较自闭的学生,不愿意和外界交流,即使住在学校,也非常少和同宿舍同学交流。回到家,也是一个人在家,可以一个人发呆,不做任何的事情。然后她爸妈告诉我,孩子有抑郁的倾向,我想这是不得了的事情,一定要妥善处理。

2. 然后,我私下和孩子进行了一个交流,我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情绪低落,不愿意和我交流,她说,我就想一个人待着,我不想和别人交流。她说她就想像乌龟一样,躲在壳中,不想和任何人交流。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我问她,你如果退学了以后有什么打算?她说,没有。我说,那么你如何养活你自己。她说,随便。听了她说的这些话,我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当即我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和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因为我作为药理学教师,对有抑郁症倾向的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我一定不能急躁,我花了三四个小时和她交流,她终于决定留下来适应两个星期。

(二) 与父母商讨解决办法

我和她们说,你们需要保持她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的规律性。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营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最后我建議她们父母来陪读,她的妈妈也非常愿意积极配合。多带她出去做运动,陪着她,疏导她,让她感到心中的温暖。

(三) 同时在班级里,我也没有提此事,而是默默地暗示班集体多给予她关爱,班级有活动,积极叫上她,让她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大家的开心能够感染她。让她能够参与班级的活动,存在感会更多。

(四) 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所以我非常重视,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我帮她们找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医生,疏导她的心理,并结合药物治疗。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她明显变了,开朗了很多,也愿意和同学交流,成绩大幅提高。她还制作了钻石画送给我,让我感到非常开心。还自己做了爱心曲奇,我非常感动。同时在高职四年级的时候,她还积极报名参加专升本,可以看出来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坚信爱是一种支持,爱是一种鞭策,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特别是当他们迷失不知所措的时候。

二、 教育反思

回想整个教育过程,我认为我做到了这几点:

(一) 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交心,逐渐的学生卸下了心中壁垒,心灵的交流是最真诚、最有力度的。

(二) 利用班级良好氛围感染她,如果班集体是一个风气正的、和谐的集体,同学们都会喜欢上这个班集体,那么退学行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反主流行为,既然是反主流行为,那么学生的内心就处在压力中和动摇状态中,这是她最需要正确引导的。

(三) 充分调动身边的教育资源,在这件事情处理过程中我调动了她身边的同学、家长。通过一次谈话很难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身边最亲的人都去和她谈,那么很难说,哪个人的哪句话就会触碰到她的心灵,使她发生改变。

作者简介:侯晓丽,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职业大学;程宏,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医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抑郁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