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成教学有效性及其课例分析

2018-01-19汪明亮

考试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例有效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成性教学及课例研究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在课堂的交流与互动中实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课例;有效教学;生成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的互动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成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联系,促进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尤为明显,《历史与社会》学科在教学方式上充分运用了生成教学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 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性生成教学及其课例分析的相关因素

1. 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任务。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性生成教学必须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这样能够有利于学生將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并且在良好的情景下,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通过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创设教学的具体环境,通过众所周知的话题能够增加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其次,话题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师对话题的设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投入到话题的讨论当中。由此,学生通过对话题讨论的热情不断地生成新的知识,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的同时,还能够学到外延的知识,使知识面不断地拓宽。

2. 教学机智

教学的机智可以说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化,教师在复杂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对问题进行敏感的、迅速的、准确的判断,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教学课堂因为生成教学而变得更加的精彩,教师需要搭建良好的学习和互动的平台,更需要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在众多的生成信息中应变自如,可以说教学机智并不是能够被教师自行控制的,而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

3. 学生学习状况与心理认同的影响

首先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经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自我生成的过程,并且生长的总体趋势是由内向外的,这种学习的基础就是学生要在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进行关注,并作为新的教学任务的起点,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来学习新的知识。其次,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投入也是生成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作为主体存在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具有愉悦的情绪,就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就会促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所提高。如果学生的情绪状态不好,就会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排斥的心理,致使课堂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中,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学习是相对较为简单的,而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是相对较难的。学生主体情绪如果没有积极地投入,思想和观点的转变就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很难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 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成教学的方式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更加的新颖和独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地提高,在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和理论学习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和锻炼,实现了生成教学的有效性。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将书本中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联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充分地运用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见闻,因此,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乡土教学资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环境情况,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提高了我们对乡土知识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关于气候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根据我们生活的环境、所处的气候特点来学习课本中的内容,通过我们的生活环境学生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的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期。学生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因为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因此,乡土资源课程的开发能够为《历史与社会》教学提供鲜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效果。

三、 人文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对知识能够进行深刻的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预习和引导,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例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四课草原人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为学生播放马赛人游牧生活的场景,并对他们的生活特点进行引导学习,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够充分地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更容易拉近课本和实际生活环境的距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新课程和创新教学方式等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教师的自身素养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将自身的学科素质和人文素养进行提高,这样才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人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出学生先进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因此,在《历史与社会》中要充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诚信友爱以及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课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我们国家的人文和地理以及历史和法律知识的学习了解到祖国壮丽的河山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让学生身在祖国的怀抱中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了较高的要求,并且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初中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教师处理教材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具体的教学计划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变化,为学生树立好人文素养培养的好榜样。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并根据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当前的时事政治,为学生灌输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要从历史和地理以及法律方面来学习我国的具体情况,通过和其他国家的对比能够体现出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和人文素养。

五、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成教学以及课例研究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王辉荣.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成教学有效性及其课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2]唐仲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J].浙江教学研究,2010(2):43-44.

作者简介:汪明亮,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横路初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课例有效教学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