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语文课堂以朗朗书声

2018-01-19连丽宾

考试周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积累素材朗读课文培养兴趣

摘 要: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方式之一,语文课堂中加强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培养良好的语感,提升“说”“写”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课文;培养兴趣;积累素材;形成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说、写能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何等的意境,但随着应试教育的实行,朗朗的读书声渐渐在校园里销声了,代替它的是一味的分析課文,讲解课文,本该属于学生独立感受的朗读时间几乎全部被占用了。

朗读,虽属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之一。但它仍是积累语言素材的基本手段,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 加强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语文课文都是专家精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千古传诵的名篇,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有现代著名的散文如:《背影》《济南的冬天》,更有那驰名中外的诗词曲赋等等。对于这些作品,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让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学生听着铿锵悦耳的声音,整齐的节奏,如音乐般的声音容易引发联想。课文里的人、事、景、物就变成了可以感受得到的形象。如读《岳阳楼记》,随着琅琅的书声,眼前呈现出洞庭湖那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阴晴变化的胜状,学生虽没去过洞庭湖,却对洞庭湖的壮阔美有如亲临其境一般。读《背影》时,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的肥胖身子,艰难地爬上月台替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就浮现在眼前,并深深烙印在脑海里,激起学生对深沉父爱的深切体会。教学中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中,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与作者心灵相通,感受到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感悟到美,体验到美,得到美的熏陶,就能唤起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养成自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二、 加强朗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知领悟能力,学生要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必须要以良好的“语感”为前提,语感好的人,对语言反映极敏锐,往往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这就是语言能力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艺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知领悟能力呢?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在语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通过朗读触摸文本中规范的语言,受其潜移默化,在大脑中留下符合语言条理性痕迹,大脑对语言的反映自然也就更快、更准、更敏感,达到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三、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课文只有反复朗读,吟咏其中,才能深入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快速阅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整个过程,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活动,不易走神,集中精力,对课文的体会、理解会更深刻。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迅速捕捉到有利的信息,领略文章丰富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先请学生自由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再请激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读之后,教师再提问:“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文章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领悟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个课堂通过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寻找信息,和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终自己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比支离破碎的分析课文效果要好。

四、 加强朗读可以促进学生“说”的能力提高

要想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堂上,有不少学生发言,声音很小,吐字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确,甚至无法听清楚他们说了什么。这些学生“说”的能力较差,也往往是“读”的能力较差,既而心理素质也较差,怕说不好会被同学嘲笑。解决的办法就是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学生借助朗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学生不断朗读,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为说话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并且坚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起话来易使语音纯正、流利且富有感染力。学生会说了,心理素质也提高了,敢于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了,这样“说”的能力就提高了。

五、 加强朗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写”的能力提高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含义、情愫、运用规律在头脑中固定下来。而近年来,初中生读错字屡见不鲜,说话语法不规范司空见惯,作文课中也常常看到学生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写作水平每况愈下,这些现象表明学生不好好读书。学生写不出文章的现象,是语言积累不足限制了语言的表达。毛泽东青少年时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威。这种方法值得借鉴,因为语文课文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有丰富的词汇,有规范的语法,有精美的语句,有典范的段落。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在大脑中保存相当数量的词汇、语句、段落、篇章。通过朗读,增强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表情达意的能力,写起作来文笔通顺、流畅、精美。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要靠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靠朗读,促进学生的“说”“写”能力还要靠朗读。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呢?endprint

首先,朗读课文时遇到不懂或读不准的字词,要求学生查找工具书,做到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不读半边字。其次,自由朗读,达到读得通顺、流利。再次,在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運用语调、语速、重音、停顿等手段读出感情。教师可适当进行指导,如陈述句,语调要平缓;疑问句,语调一般较高;感叹句,语调一般较低。从表达内容来说,表达庄重、严肃、悲伤场合的,语音要长而缓;表达惊讶、兴奋、激动的,语音要短而急。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语气要轻柔些。无论读课文或是课外读物,无论出声朗读或是轻轻讽诵,严格要求学生口到心到,务使口头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跟心里的领会和感受相印合。最后对学生的朗读要及时评价,肯定其优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应指出其不足,以利于学生及时纠正。评价最好让学生集体参与,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但评价要因人而异,平时胆小的学生终于敢开口朗读,要给予鼓励,平时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应指出其不足之处。

语文课堂中如能充分运用朗读这一方式,就会把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优美情境之中,使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学习、积累、想象、思考、乃至创造,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应还语文课堂以朗朗书声。

参考文献:

[1]任志辉.语文教学之朗读教学策略浅析[A].2014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2]李永锋.语文朗读教学浅谈[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3]姚平.有效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

[4]代霜雪.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邹丽君.让学生在语文朗读中感受汉语的音韵美[J].文教资料,2008(20).

[6]孙绍振.朗诵不可滥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8(4).

[7]韩向东.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声(上)——关于朗读教学观念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0(4).

[8]董宜红.注重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N].学知报,2010.

[9]李建伟.散文朗读教学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9.

[10]殷月梅.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11]韦雪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J].新课程(教研),2010(7).

作者简介:连丽宾,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浒茂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累素材朗读课文培养兴趣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青铜葵花》选段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巧用多媒体教学 使习作课堂更有效
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