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典籍翻译的技巧分析

2018-01-19郭文琦

福建茶叶 2018年7期
关键词:翻译者典籍茶文化

郭文琦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翻译活动是一种基于相关翻译规则及背景下的语言及文化传递。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日益提升、文化影响力不断彰显的背景下,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来具体展示和表达我国文化典籍,探究我国文化典籍翻译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1 文化典籍翻译的特点

在整个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背景下,典籍作为“拳头产品”,无论是对文化的经典性,还是对文化传递的价值作用,都有着重要影响。典籍的外译与具体接受状况,加上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所遭遇的相关障碍,充分诠释和展示了翻译活动中“由谁来翻译”是首要问题。

多数西方翻译学者对由我国翻译者来具体负责文化典籍翻译活动持否定态度。最为典型的就是葛瑞汉,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他们不可能完全依赖中国人来开展,因为结合当前具体的翻译规律和特点,整个翻译活动是由外语翻译为具体的母语,而不是母语翻译为外语。坚持此观点的翻译学者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因为秉承了翻译活动只能是外语翻译为母语,而不能是由母语来翻译转化为英语的“所谓规律”。

我国翻译者认为片面的翻译行为往往会产生片面、单调的“中国式英语”,而西方翻译者的翻译活动则自然且有着极高的可读性。多数典籍的外译活动中,建构话语体系和文本形象存在脱离原文内涵来谈论翻译内容的片面性等突出问题。

我国学者独立开展典籍英语翻译活动的时间普遍较晚,经验水平相对较差。根据目前具体的汉学书籍统计,多数中国典籍的翻译是由西方翻译学者独立完成或者是在我国学者的共同帮助下来具体完成的。这从客观上说明了过去的典籍翻译是高度依赖西方翻译体系来开展的。在文化交流日益成熟、文化自信日益彰显的今天,我们不能依旧保持旧的传统翻译认知,片面地认为中国学者不能具体担任典籍翻译的主体。

我们应该认识到西方翻译学者为我国文化典籍的文化传播和语言转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在片面的“本族文化”“文化主义”等文化理念的影响下,西方翻译学者在进行中国文化典籍的具体翻译活动时,往往会为了迎合读者的语言学习目标,而采取归化翻译的具体策略。这些翻译学者更多掌握的是具体的语言翻译理论和词汇技巧,但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并不到位,所以就容易使得整个文化典籍的翻译往往存在曲解文化典籍本意、误译我国传统文化等等诸多问题。

在我国文化典籍翻译过程中,存在自身的难点,比如具体描述我国古代传统经典文籍的汉语语言,往往呈现出语言含义的客观浑圆性,文本语法中所具有的意合性,以及整个文本修辞过程中所具有的空灵性等综合特点,这使得我国传统的文化典籍的文本结构中,在各项具体的语义层面,存在理解上的难度和独特内涵,这些内容可以说有着极高的抗翻译特点。因此,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如果未能形成系统而全面的传统文化底蕴,就很难真正有效地做好整个典籍的翻译。绝大多数的外国翻译学者都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触碰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核,所以,他们翻译的著作大多“形似而神不似”,与文本的原有含义之间存在极大差距。

2 茶文化典籍的具体特点及文化内涵

茶文化已经不再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元素,茶文化典籍与茶一样,备受世界关注。由于英国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体系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所以在茶文化典籍翻译时,我们如何才能有效实现典籍中“原本内涵”的转化与传递就至关重要。这一切的前提在于对茶文化典籍的特点和内涵形成的全面认知。

我国茶叶的发展历史中,有着很多描述“茶”及“茶文化”的文学著作。茶文化典籍指的是描述茶,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著作内容。这不仅是当前我们了解茶文化内内涵的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它们作为茶文化的经典汇集,通过描述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内容,从而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典籍。

当前我国茶文化体系不断融入世界各国之中,在文化传递与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具体障碍。因此,只有使用翻译方法和技巧,创新翻译体系,通过灵活使用翻译体系,才能消除整个茶文化典籍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障碍现象。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好翻译活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扎实的翻译能力外,还需要翻译者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不同差异形成全面而突出的认知与理解,通过掌握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灵活转化茶文化典籍中所具体表达的内容。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整个茶文化典籍中所传递和表达的不仅仅是茶文化内容上的客观描述,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的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情感认知。很多典籍的编撰者是对茶文化高度认可,乃至对茶文化有着深层次理解的人,所以译者在具体翻译活动中,如果仅仅是用机械、客观的标准来进行具体转化,那么就很难对原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成熟而具体的表达。

3 茶文化典籍翻译的具体技巧

在为中国文化“发声”、全面构建中国文化体系的今天,我们需要时刻注重以客观、公正的心态来理解中国典籍在翻译过程中,其翻译实践活动与文化接受之间所存在的本质性差距,并且从我国传统的文化典籍翻译活动中来寻找相应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更为有效地为我国文化传播提供支撑。

英语翻译文化典籍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西方各国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所以翻译者本身应努力使我国的文化典籍更容易被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读者群体所接受,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我国文化典籍在被具体翻译时,就要一味屈从或归顺西方大众的阅读思维,而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在融入西方文化群体翻译习惯的同时,尽可能从根本上来诠释我国文化典籍的“原有内涵”。

在整个茶文化专业典籍中,作者本身对茶文化的研究与认知,尤其是茶文化诠释了诸多理念内涵,茶文化的深厚和价值色彩,更需要我们在翻译典籍中,以具体的理念理解与融入。比如在对我国最经典的茶文化著作《茶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我们看到陆羽不仅详细、系统化地介绍了茶文化的体系内涵,同时其本人也是对茶文化有着独特情感理解的人,因此我们在对《茶经》进行翻译时,就必须站在陆羽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从陆羽本人的具体习惯角度出发,从而提升翻译的时效性。

在对我国茶文化典籍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对这些典籍的具体翻译情境和内涵氛围等等诸多元素进行充分、深入而细致的了解,同时注重从不同的翻译特点入手。我国茶文化典籍的翻译活动要在牢牢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的重要前提下,坚持以忠实于原文为翻译活动的核心,偏重保留整个典籍中的原文特征和形式,甚至是典籍本身的结构和语言词序,从而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文字形象和内涵,表达对茶文化典籍原作者的充分尊重。茶文化典籍翻译过程中,其内容较多,涵盖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各个细节,因此尽可能高度还原原文至关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去传播我国文化,发挥我国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各项作用。

我们进行茶文化典籍翻译时,必须注重赋予其应有的灵活性,要避免出现过于尊重原文而被原文束缚的文化“荷载”现象,从而发生未能有效考虑译文读者的阅读接受状况。在茶文化典籍的翻译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深入了解茶文化典籍进行外译这一客观事实,具体分析整个典籍翻译的特点和诉求,从而更好地将我国的本土文化与相应的翻译理论进行充分结合,让我国整体翻译活动研究与实践活动能够在不断传承和持续发展的循环活动中实现全面提升,深化培养和提升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力。

4 结语

传播文化实际是整个语言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功能之一。我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机制,通过对茶和饮茶活动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形成了系统化、体系化的茶文化机制,而在该机制中,典籍著作是重要的内容展现。这些经典的著作中,不仅传递和表达了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更关键的是我们也能够通过了解和品读经典的茶文化典籍,从而深化对茶文化的成熟认知。

[1]吴文安.探索中西译学的方法论及翻译技巧的研究途径——兼评《哲学维度的中西翻译学比较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11-212.

[2]张俊明.中国当代散文中乡土文化元素的翻译——兼评《陈忠实散文选译》的简洁变通式翻译技巧[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4-116.

[3]郑四海.浅谈本科翻译教材中的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选用——以《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与《英汉翻译基础教程》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128-129.

[4]汤金霞,梅阳春.论文化翻译视角下典籍英译的人本主义价值观——以《孙子兵法》Minford译本中“诡道”的文化误读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88-189.

[5]杨君君,刘紫月.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概念术语翻译问题——以“龙”和《论语》的翻译为例[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100-102.

猜你喜欢

翻译者典籍茶文化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论翻译者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