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2018-01-18蔡国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原则小学数学

蔡国兰

摘 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具有个体差异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能够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选择、有针对性的使用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够真正将教育面前全体学生,实现学生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因材施教 原则

引言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从根本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奠定小学生数学根基。[1]

一、根据学生优缺点制定教学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所以,想要学好数学,就要明确学生的优缺点,然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认清自己的“对手”是谁,只有充分了解数学学科,才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考试的办法检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但是考试成往往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具体的评价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来实现。最后,教师再根据已经获取的调查結果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统一,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考虑全面性和综合性,如此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自身优缺点出发,才能够贴近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2]

二、讲解、提问、要有针对性

之所以要进行“因材施教”,主要是为了能够统一学生的学习素质,帮助学生补充自己在数学数学上的学习空白,提升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有的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具有极高的天赋,这些学生往往能够很快的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但有的同学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常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有实施因材施教,才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全年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单纯的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其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根本不注重学生究竟理解并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继续讲解更具难度的数学知识,学生在理解上就会遇到新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学生厌倦数学的心理的形成。

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讲解知识还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都要具有针对性,比如在学习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两个三角形在外观上就是全等的,此时,教师可以拿出两个一样大小的三角板做对比,让学生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外观上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等的,但是否完全相等,还需要考虑“角”和“边”是否完全相等,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才能够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的角和边也是相等的呢?”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加以引导,并且提示学生去测量这两个三角板的边长和角度,当学生经过动手实践之后,就会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等的,最后,教师再将这个结论转化成为数学语言,

三、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导学分层

1.面向学生个体,层次不同,要求各异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所以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分层,所以,对于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越来越弱,最后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2.面向学生群体,科学分组,共同进步

在诸多教学方法中,分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小组能够容纳不同的个体,小组成员间的学习能够有所不同,在对知识点进行讨论的时候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诸多思想进行碰撞的过程中,总是得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有一个学习能力较强的人,这样的学生在组内能够具有一定的领导性,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和集体发言,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才智,帮助彼此共同进步。[3]

四、课后作业、课后辅导要灵活

数学学科的学习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更多时候还是要依靠“题海战术”,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求学生盲目的去做各种数学练习题,是要求学生去做一些经典题型,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够掌握不同的解题技巧,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多以典例为主,但是其难度和数量要在小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之内。布置作业也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布置习题,对于差生布置一些难度较低,且基础性较强的习题,在优生作业的布置上,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稍高的习题,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布置作业,教师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以此来帮助学生查找一些自己没有及时掌握的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学的灵活性也十分重要,由于数学本身就一定的灵活性和变换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临时出一些题目供学生去解答,以此来帮助学生锻炼其思维能力,课本中的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学生无法灵敏的运用,所以,教师应该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锻炼其自身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

结语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存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认识到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有差异的教学,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真正体现。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振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J].学周刊,2015(32):84.

[2]左桂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几点做法[J].求知导刊,2015(21):111.

[3]陈冬梅.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35-136.

[4]冷洪林.如何在小学数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J].科技信息,2014(07):196.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原则小学数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