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贷款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与应对举措分析

2018-01-18吴晓力张利芝

消费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对举措心理问题

吴晓力 张利芝

摘要:高校虽然有各种贷款生的资助与扶持政策,但对于极端贫困的家庭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家庭处于贫困的边缘,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就要求生活完全独立。对于学生而言,要承受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担心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的问题,无疑加深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贷款生心理的关注是高校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贷款生 心理问题 应对举措

一、高校贷款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探讨

高校贷款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含家庭因素,也包含学生个人因素,甚至包含一些外界因素,贷款生往往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久而久之产生了心理问题。

(一)贷款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造成贷款生心理问题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因素是家庭因素,既包含家庭经济因素,也包含家庭期待。其中经济因素主要是家庭贫寒,贫寒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收入低、可用劳动力少、家庭成员过多、家庭成员身患重病需长期治疗、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突发横祸等。因此贷款生并非仅仅来自于进入大学之初时的贫困家庭,有一部分学生需要贷款发生在大学四年之中,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家庭因素中的另一个因素我们称之为“家庭期待”,主要是指学生在原本经济贫寒的家庭中,承受了来自父母更多的家庭期待,许多父母将改变家庭命运的重要使命给学生,让学生背负过重的精神包袱,导致学生在遭遇学业挫折时,容易将挫折与家庭命运相关联,形成错误的认知,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二)貸款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贷款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家庭因素以外,还存在一些社会因素,这些社会因素有时候决定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变化趋势。具体来讲,主要包括社会风气、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也逐渐进入校园。即使在高校校园,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悬殊。对于贷款生而言,使用高档手机、电脑等是一种极为奢侈的行为,随着拜金主义的侵入,贷款生可能会因为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产生心理问题。除此以外,社会环境也时常冲击着高校校园,随着校园贷这种不正之风在校园的侵入,贷款生容易不堪重负走入校园贷陷阱,给家庭带来入不敷出的后果,并且在这种长期不良的心理冲突下,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贷款生心理问题的个体因素。在造成贷款生心理问题的一些因素中,个体因素影响着心理变化的趋势,这些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认知因素:认知是否正确,往往影响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错误的认知得不到纠正,将造成内心的不良冲突,由此产生心理问题。高校贷款生在各种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诸如“只有我认真学习才可以改变命运”或者“这个世界是看命运,再怎么读书也不可能像其他同学家庭那样富裕”等这种极端的心理,将学业与命运挂钩,让自己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或者自暴自弃的想法。

2.抗压能力:贷款生自身的抗压能力,往往决定了学生心理的调适能力。一个抗压能力强的学生,通常来讲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判断事物之间是否具备直接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正确面对家庭和社会的期待,抵制不良的诱惑和错误的思想。抗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好的调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尽快回复到正常的心理水平。相反,抗压能力差的贷款生,容易产生敏感、多疑、焦虑、妒忌等不良心理,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3.就业压力的应对:毕业前是贷款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有部分贷款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就业压力过大造成的。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给家人和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解决家庭的实际困难,是许多贷款生所期待的。然而,受专业、成绩、择业要求、择业方向、择业地点、个人能力、面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贷款生并非一开始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在遭遇就业困难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的调适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就业节奏,容易产生因就业压力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二、高校贷款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校贷款生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赞誉的闪光点,例如勤奋、踏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特征,但是随着不良随机事件的发生,也容易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从整体上来说,高校贷款生的心理问题具备一些普遍特点。

(一)因自卑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有的贷款生内心是极其自卑的,如果无法及时调适,容易出现自负、自闭等心理问题。

1.自负的表现:贷款生的自负往往表现为不屑一顾,但深入这一类群体会发现,他们自负的表面往往隐藏着极度自卑心理。因为自卑,所以觉得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对学习生活都失去信心,也不知道怎么调整。这一种学生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在表达诉求的时候,容易从无所谓,变成对社会的极端控诉。

2.自闭的表现:在高校学生贫富差距的情况下,有的贷款生来自偏远的山区,进入大学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对比之下发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经济差距,产生自我封闭的行为,这种自我封闭的行为从表面上来看,直接表现为拒绝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拒绝人际交往,从而产生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

(二)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受诸多因素影响,高校贷款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更容易产生焦虑、敏感等多重性格。其中焦虑主要表现为:高校贷款生既要学习,又要面对生活的穷困,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还需要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解决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甚至家庭费用的问题上。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使用手机被老师发现并批评,而该生有可能是因为正在使用兼职平台,联系家教;有的学生违背学校制度,晚上很晚才返校,有可能是因为在外兼职才归来,这些学习和生活的小事情,往往一次次冲击着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无法判断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大家眼里的好学生,但他们又不得不去解决生活的窘困,因此常常变得极其焦虑。

(三)虚荣依赖的心理问题。随着国家资助政策的普及,学校资助帮扶措施的推广,贷款生能够得到的资助途径也越来越多元化。部分贷款生在接触了这些政策,收到资助之后,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将解决自己学费、生活费用的问题全盘依托于学校,觉得自己的困难国家和学校会帮助解决,无论学习是否努力都没有关系。还有贷款生受到资助之后,将助学金铺张浪费,用于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滋生了虚荣心理。

三、高校贷款生心理危机的应对举措

(一)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针对贷款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贫困。学生的政治思想一旦出现问题,容易导入不良思想的入侵,导致行为发生偏差,例如偏信社会上的一些关于一夜暴富的传销骗局步入传销、走入校园贷的圈套,这些不良后果都将进一步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预防学生出现思想偏差,正确对待贫困。

(二)创立贷款生档案,逐步完善资助体系。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包括新生入学之初的绿色通道、助学金、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费减免、学费缓交、勤工俭学、企业奖学金等各种资助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将各种资助经费落实到贫困学生身上,高校从入口到出口都需要严格把关。首先应该建立贷款生档案,定期更新档案信息,对档案中贷款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贷款生的近期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状况,判断学生经济情况,便于把控受资助学生的轻重缓急。另外还应该按照程序,严格发放各类奖助学金,确保奖助学金可以顺利发放到贷款生身上,保证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三)创立贷款生就业帮扶机制,加强就业指导。针对贷款生在就业时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创立就业帮扶机制。例如在毕业前高校应关注贷款生的就业情况,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四、结束语

造成高校贷款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并非仅仅由家庭贫困一个因素造成,还包括学生自身心理素质、高校资助体系等一系列的原因,高校应该思考如何完善资助体制,达到预防贷款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目的,并对有心理问题的贷款生进行及时干预,帮助学生平复心态,顺利完成学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对举措心理问题
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及应对措施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应对举措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