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郑生教授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口疮经验*

2018-01-18刘亚楠黄啟敏王玉玲

中医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李教授郁金口疮

刘亚楠,黄啟敏,王玉玲,李 宁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口疮是指口腔唇颊等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淡黄色或白色小点,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的疾病[1]。该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目前,西医尚无明显的根治方法。李郑生教授是国医大师李振华的学术继承人,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脾胃肝胆病的诊治与研究30余年,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教授法崇仲景学术思想,根据临床症状,以脾虚肝郁立论,采用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口疮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李教授运用健脾疏肝和胃法治疗口疮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口疮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对口疮的论治进行了详细介绍,曰:“或问口疮如何得之……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肾水气之逆而承之,反为寒中,脾胃衰虚之火,被迫上炎,作为口疮。”[2]历代医家大多认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导致脏腑热盛,热乘心脾,上炎于口,故生口疮。李教授认为:口疮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脾虚肝郁为本,肝火上炎、湿热内蕴为标;病机关键是脾虚肝郁胃滞;发病部位虽在口腔,但主病之脏在肝、脾(胃)。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皆损伤脾胃,导致脾虚失运,中焦升降失常,肝郁化火,上乘于口,则发口疮。李教授常将口疮辨证分为脾虚肝郁、湿热中阻2型,以健脾疏肝和胃法为主要治则。

2 辨证分型

2.1 脾虚肝郁型

症见:口腔黏膜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咽部不适,纳差,眠可,大便干1~2 d 1行,舌质稍红、体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稍数。病机:饮食、思虑伤及心脾,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又情绪紧张导致肝气郁滞,肝郁化火,乘犯脾胃,肝火上炎,则发口疮。治则:健脾疏肝,和胃理气,佐以清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药以厚朴、枳实、郁金、乌药、小茴香疏肝理气,郁金、炒黄芩、刘寄奴、姜竹茹清心肝之热,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

2.2 湿热中阻型

症见:口腔黏膜有多个黄豆大小的溃疡,疼痛剧烈,纳差,眠差,大便溏、1 d 1行,舌体胖大、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病机:饮食不节,内生邪热,又因脾虚运化失司,津液不输失常,酿生痰湿,湿郁化热,阻于中焦,中焦升降失常,湿热上乘于口,则口疮频发。治则: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方用香砂六君子加减,药以白术、茯苓、炒薏苡仁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木香、乌药、郁金理气和胃,厚朴、白豆蔻温中燥湿,泽泻清热利湿,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之效[3]。

3 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37岁,2016年5月16日初诊。主诉:频发口疮1个月余。现症:口腔黏膜可见4个黄豆大小的溃疡点,疼痛难忍,周身皮肤时有瘙痒,纳差,稍进食则觉胃胀,眠可,大便溏、1 d 1次,舌体胖大、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稍数。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辨证为湿热中阻型。治则: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方用香砂六君子加减,处方:炒白术10 g,茯苓15 g,炒薏苡仁30 g,泽泻18 g,陈皮10 g,半夏10 g,木香6 g,白豆蔻10 g,厚朴10 g,枳壳10 g,郁金10 g,乌药10 g,桔梗10 g,莱菔根15 g,炒黄芩10 g,地肤子12 g,生姜10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5剂,患者口腔溃疡基本愈合,偶有复发,皮肤瘙痒不明显,偶有胃胀不适。守上方,加刘寄奴15 g。继服10剂,患者口腔溃疡完全愈合,未见新的溃疡。守上方,继服半个月,以巩固疗效。

例2患者,男,21岁,2016年8月5日初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半年。现症:口疮黏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咽干不适,纳差,自觉情绪紧张、压力大,去睡困难,大便偏干、1~2 d 1行。舌质稍红、体胖大,苔薄白、稍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辨证为脾虚肝郁型。治则:健脾疏肝,和胃理气,佐以清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处方:炒白术10 g,茯神15 g,陈皮10 g,半夏10 g,木香6 g,砂仁8 g,厚朴10 g,枳实10 g,郁金10 g,乌药10 g,焦三仙各12 g,桔梗10 g,炒黄芩10 g,小茴香10 g,知母12 g,合欢皮15 g,灯心草5 g,姜竹茹10 g,甘草3 g,生姜10 g。1 d 1剂,水煎服。服药15剂,患者口疮基本愈合,睡眠大有改善,纳可,舌红,苔薄白。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

4 小 结

中医学认为:口疮的主要病机为脾虚肝郁、湿热中阻,故治疗应以健脾疏肝和胃为主,佐以清利湿热之品。然而,此类清热药物多具苦寒之性。李教授根据临证体会认为:方中若不配伍这类清热药物,则溃疡面不能迅速愈合;但若过用,则易损伤脾胃。因此,治疗时应固脾胃之气,标本兼顾;待溃疡面愈合后,去桔梗、炒黄芩、姜竹茹等苦寒之品,改用健脾和胃、疏肝解郁之法,以调理肝脾。此外,临床上肝脾失调不是对等出现的,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临床上有偏于脾虚和偏于肝郁之分,故治疗亦应有所偏重。偏于脾虚者,应在健脾和胃的基础上佐以疏肝理气;偏于肝郁者,应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佐以健脾祛湿。临证时要加以辨别,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1]刘俊岭.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环球中医药, 2012,5(7):552-555.

[2]古兴华,李云英.中医古籍论治口疮概述[J].新中医, 1996,7(3):146-146.

[3]王海军,李郑生.李振华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 32(8):1644.

猜你喜欢

李教授郁金口疮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一指禅”爸爸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羊口疮治疗方法
育槐
川郁金入药道地史考证*
4种不同药材来源郁金饮片醋炙前后的HPLC特征图谱分析及水煎出物含量比较Δ
厨子救人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