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枳术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2018-01-18于志峰周加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3期
关键词:胃轻瘫排空疗效

丁 玲,于志峰,周加林

(1.大庆市第五医院药剂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2.大庆市第五医院内一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3.北京市第六医院中药房,北京 100000)

*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学。E-mail:2090916770@qq.com

糖尿病是环境、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引发的一类血糖代谢紊乱,继而引起机体蛋白质与脂肪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2007—2008年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20.4%,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总患者数达3千万例左右,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第一大国”[1]。由于糖尿病的治疗时间较长,易引发冠心病、肾衰竭及胃瘫等并发症,使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患者在非机械性梗阻情况下发生的胃排空时间延迟及胃动力循环障碍综合征,临床特征有恶心呕吐、腹部胀痛不适、嗳气及排便异常等,糖尿病病程越长的患者,特别是5年以上的患者,可明显感觉到胃排空时间延长、感觉阈值下降[3-4]。本研究探讨了加味枳术颗粒治疗DGP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大庆市第五医院收治的DGP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DGP的诊断标准,且糖尿病病程>5年,持续发病>2个月[5];(2)近期血糖水平稳定,且已停用影响本研究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胆碱受体拮抗剂及镇静剂等;(3)均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嗳气及反酸,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6];(4)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肝肾功能不全、其他胃肠道疾病、电解质紊乱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5~77岁,平均(61.2±10.1)岁;病程0.6~8.1年,平均(4.3±2.7)年。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6~78岁,平均(62.3±9.8)岁;病程0.7~8.6年,平均(4.5±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方案进行维持性治疗,稳定血糖水平。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规格:5 mg)1次5 mg,餐前30 min口服,1日3次[7]。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味枳术颗粒,包括枳实、法半夏和白术各6 g,鸡内金15 g,丹参、石斛各10 g,黄连、砂仁各3 g,将上述配方颗粒倒入杯中,加入200 ml开水冲泡,在早晚餐前30 min口服1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8]。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包括7大常见体征:上腹部饱胀、早饱、疼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及排便减少,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将该症状分为无、轻度、中度及重度4级,分别记0、1、2及3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排空良好;好转,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胃排空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变,胃排空功能异常。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经胃排空试验,测定并统计两组患者胃排空率(异常:胃排空率<50%); 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激动剂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9.45±2.31)、(9.57±2.2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临床症状评分为(4.12±2.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胃排空率、血清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激动剂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胃排空率、血清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激动剂水平分别为(60.25±4.25)%、(189.14±6.78)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7±4.11)%、(170.47±5.23)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根据DGP的临床症状,中医学将其归入“胃痞、痞满”范畴。《赤水玄珠》中记载,消渴致饮食减半,不能食者必中满鼓胀,消渴本身发病与脾胃脏腑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患者劳累疲惫、饮食不节及缺乏锻炼等原因有关[10-11]。发生DGP后,主要病理部位在脾胃,属于本虚标实;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调,水谷不化则导致食积、湿阻及痰浊;气机不畅,则导致血液循环淤滞[12-13]。

采用西药治疗胃轻瘫,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持续治疗的毒副作用大,胃肠道代谢缓慢,吸收效果不佳,影响预后[14]。本研究采用加味枳术颗粒治疗DGP,方中白术为君药,其味苦、性温,归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枳实为臣药,其归脾、胃及大肠经,具有健脾补气、破气除痞、理气消胀及化痰祛积的作用;白术和枳实一补一泻,且补重于泻;丹参、半夏、鸡内金及砂仁等为佐药,可活血化瘀、祛痰消食及行气补血;再联合石斛的滋养胃阴作用,黄连的清热燥湿功效;上述组方符合DGP本虚标实、脾失健运的病理机制,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消食、清热行气之功[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胃排空率、血清生长激素促泌素受体激动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枳术颗粒用于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排空。

[1]叶颖,邱志洁,伊春锦,等.加味枳术颗粒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观察及可能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6):427-431.

[2]曾凌文.枳术丸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7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2):80-81.

[3]邱英明,单敬文,胡天赤.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5例[J].福建中医药,2004,35(5):25.

[4]陈晚娇,雷静.枳术宽中胶囊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8-9.

[5]李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5):40.

[6]郭清华,翟丽丽.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6):31.

[7]魏玉玲,李豫川.枳术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7):92-93.

[8]张海涛,付春宏.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5):37-38.

[9]刘启秀.自拟葛枳术药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91.

[10]张春晖,杨洁,刘丰熙,等.糖胃煎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15.

[11]Horváth V J,Izbéki F,Lengyel C,et al.Diabetic Gastroparesis: Fun-ctional/Morphologic Backgrou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J].Curr Diab Rep,2014,14(9):527.

[12]章关根.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27.

[13]杨开来.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1):33-34.

[14]黄修楚.理中化痰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0):62.

[15]卢雪英.加味枳实消痞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6):19-20.

猜你喜欢

胃轻瘫排空疗效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三维容积超声造影与上消化道碘水造影评价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疗效的价值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