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施用存在问题与农残控制方法探讨

2018-01-18赵有绩

中国果菜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药污染农药病虫害

赵有绩

(青岛莱西市店埠镇农业与科技服务中心,山东莱西 266607)

农业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支柱产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农作物生产环境以及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农业环境,对农业资源、人类生活以及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合理施用农药的情况时常发生,对整个农业环境及人居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从多年来的农业生产实际来看,种植户在施用农药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导致农业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加强种植户的环保意识,使其做到科学用药,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人们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药污染的现状及控制方法。

1 农药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药质量和结构不合理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农药有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一般来说,这三类农药的比例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降低其污染性,而种植户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将不同种类农药随意搭配。此外,种植户使用的杀虫剂主要为有机磷类,占比为70%,其毒性强,质量差,原药含量超过95%的只有50%左右。如果能将此比例提升至90%,不仅能减少用药量,还能提升农药药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农药的质量抽检结果,合格率只有70%,不合格农药中有80%是有效成分达不到国家标准;抽检样品中,假冒伪劣产品约占5%~8%。

1.2 用药方法不科学

调查中发现,有些种植户在施用农药时具有盲目性。在调配农药时,不严格按照农药的稀释要求进行稀释,导致农药浓度过大或过小,起不到实际效果反而造成农药浪费;在施药时,不考虑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完全凭经验用药或将几种农药混合施用,对每种农药的具体功能并不清楚,使得药效受到影响,既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又浪费农药;也有些种植户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增强了病虫害的抗药性。此外,有些种植户在用农药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在水源附近冲洗用药器具,或者将药品袋扔在水源处,导致水源被污染。

1.3 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当前,国外农药生产已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而国内大多数企业操作控制主要还是采用就地控制或手动调控,致使我国农药原药收率平均比国外低10%左右,含量低10%~25%。农药的使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没有将农药充分地利用起来,其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农药,这种喷雾器的缺点在于当雾滴从1.5m高处垂直降落时,所需要的时间只有1s,农药即刻会在植物叶面上快速聚集,然后滚落或流失到地面上,导致沉积在农作物上可回收利用的农药很少。根据调查,专业人员采用正确的操作方式,农药的回收率能达到30%左右,而普通农民操作,回收率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有80%的农药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导致农药的利用率低,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1.4 农药污染较严重

我国大部分农药原药生产能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附加值较低,生产过程中未反应的原材料和副产物回收率很低。大部分原药生产企业规模小、环保装置运行不正常或根本不运行、也缺乏三废处理装置。当前,国外主要发展不用溶剂或少用溶剂的液剂或水分散粒剂、片剂,而国内农药剂型仍以乳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颗粒剂为主,其中乳剂占农药总产量的50%,不仅浪费了大量有机溶剂,而且对环境产生污染。我国农药剂型主要是乳油、可湿粉和颗粒剂,水基化剂型少,农药使用缺乏科学性,使得大量有机溶剂和添加剂随着农药施用进入自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此外农药包装物(塑料瓶、袋)基本没有回收,也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了危害。

2 农药残留的控制方法

2.1 选用良种植物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在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近年来大力推广的重点。因此,在选择农作物种子、果树目标时,要重视检疫工作,以防病虫害流通传播。在选种时,发现生病、有虫卵的植物,要及时将其清除销毁,以免其他的农作物被感染。通过选择种植污染物超积累的植物,将土壤中的污染物吸取出来,对其进行集中处理,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吸取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使被污染区域的环境得到修复。通过种植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作物,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2.2 积极使用绿色农药

目前很多农业乡镇,有些甚至是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的主产区,农民使用的农药基本都属于高毒性农药。应大力推广绿色农药,引导农民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农药主要为生物农药,或者化学合成、半合成农药。比如,植物源农药,其中的主要原料来源于植物体,如苦参碱;细菌微生物农药,主要原料为活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如白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天敌,是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能够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人工繁殖动物,如松毛虫赤眼蜂、平腹小蜂等。生物化学农药,主要原料为存在于生物体中,不会直接对病虫害产生毒性,但能通过调节、干扰病虫害的方式,抑制病虫害的发育,如赤霉酸、诱虫烯、芸苔素内酯等。生物农药的毒性低、制取容易,不仅能够起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3 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通过生物、物理等防治措施的结合,不仅能提高防治效果,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天敌治虫是比较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小苹果食心虫和小卷叶蛾,可用赤眼蜂进行防治;金龟子可用土蜂进行防治,诱杀成虫时,可采用性外激素诱芯进行。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时,要将自然界中的天敌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利用其对害虫进行防治,同时注意对天敌资源的保护。又如,在小麦种植区域内,可利用杀虫灯、鸭子等进行物理和生物防治,还要交替性施加相应的农药,以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此外,还要加强轮作,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维持土壤养分含量。

2.4 提高农药创新水平

目前我国农药品种和产量都是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杀菌剂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品种为市场较为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品种,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专业化程度低,协作性差。相比之下,国外主要发展不用溶剂或少用溶剂的液剂或水分散粒剂、片剂,这种药剂利用率高、对环境的污染少。而且农药生产已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产品收率高、质量稳定。因此,要针对农药市场现状,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创新,有效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出高效、低毒、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创新型农药产品,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农药污染的有效控制,必须大力推广使用绿色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合理选用优良品种,通过生物、物理等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注重对种植户生态意识的培养,即在农业生产中,引导他们积极地采用科学种植方法,合理使用农药,才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1] 彭开富.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J].南方农业,2017,11(23):108-110.

[2] 靳聪聪,杨扬,刘帅磊,等.基层废水农药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1):142-148.

[3] 赵秀琪.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现代基层科技,2012,(16):27.

[4] 项晓青,陈帆,叶巧玉,等.农药污染水源与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的相关性研究 [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3,40(6):405-407.

[5] 张徐军.农药中毒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J].伤害医学(电子版),2013,2(2):1-6.

猜你喜欢

农药污染农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我国农药污染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新时期农村农药污染的控制方法
江苏省张家港市农产品农药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