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情绪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分析

2018-01-17贾曼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护理

贾曼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情绪及免疫因子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对症治疗护理组)和观察组47例(上述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A、IgG、C3、4的免疫细胞因子以及心理情绪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治疗前IgA、IgG、C3、4的免疫细胞因子以及心理情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IgA、IgG、C3、4的免疫细胞因子以及心理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可助于改善患者的IgA、IgG等各项免疫因子,提高了其疗效,同时提高了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护理;免疫因子;心里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3..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风湿免疫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可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环境因素等相关,该病发病人群多为20岁以上的青中年人群,同时又以女性居多[1]。发病时机体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

B细胞过度增生而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出现皮肤粘膜、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器官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该病发生后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其美观,从而对其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疗效降低,所以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治疗效果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2]。本次研究中,给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发现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助于改善患者的IgA、IgG等各项免疫因子,提高了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了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常规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均符合相关风湿病学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3]。按照就诊顺序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对症治疗护理组)和观察组47例(上述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34例,年龄16~43岁,平均(29.57±3.54)岁,病程7天~3个月12天,平均(1.51±0.36)个月;观察组男10例,女37例,年龄18~45岁,平均(30.62±3.72)岁,病程12天~3个月15天,平均(1.53±0.38)个月。对存在精神异常及存在该次治疗药物过敏史等患者予以排除,同时签订相关知情文件,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环磷酰胺以及泼尼松等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对症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具体为:入院后对患者的皮肤粘膜、关节、基本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对其病情做出初步的评判,划分严重程度,有针对性的给予护理。叮嘱患者避免紫外线的照射,保持肢体的温暖,加强口腔护理,配合食疗,保证充足的休息,大便通畅,每日更换床单被褥以及患者衣物。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并且存在合并症,使得患者本身及家长的情绪波动较大并且紧张焦虑,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疏导其存在的心理障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宣教该病的基本发病常识与疾病进展情况,取得其信任,使其更好地予以配合。

1.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A、IgG、C3、4的免疫细胞因子以及心理情绪进行评分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统计学结果治疗前IgA、IgG、C3、4的免疫细胞因子以及心理情绪两组分别为(3.54±0.72、21.43±4.26、0.48±0.16、0.10±0.03、73.89±6.56、74.71±5.28vs3.57±0.74、21.36±4.29、0.49±0.18、0.09±0.03、74.06±6.61、74.52±5.37)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IgA、IgG、C3、4的免疫细胞因子以及心理情绪(2.13±0.44、13.92±2.40、0.71±0.17、0.20±0.05、34.28±3.80、36.54±4.43vs2.87±0.54、17.51±2.19、0.60±0.13、0.14±0.04、58.07±4.69、60.09±5.1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系统性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所处环境、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均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在临床的发病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多数发病患者均是由免疫系统存在问题所致[4]。发病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对神经系统、心脏与肾脏的累及病变,从而加重病情。同时由于发生于人体皮肤,且多数为女性,发病后多会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治疗。本次研究中,给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应的中医护理干预,可助于改善患者的IgA、IgG等各项免疫因子,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同时提高了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 芳.环磷酰胺结合白芍总苷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081-1082.

[2] 王 健,王 信,陈琳洁,等.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内TLR9表达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5,34(5):589-593.

[3] 中華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342-346.

[4] 刘玉枝,代荣琴,陈 洋,等.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1):39-41.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护理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血小板减少1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病理研究